以“双发力”激活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效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23:35 1

摘要:9月17日上午,西宁市城北区柴达木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一派喜庆,建设巷社区“双节同庆聚民心 邻里共叙家国情”民族团结活动热闹启幕。辖区职工、党员、居民与幼儿园师生欢聚一堂,用欢声笑语点燃节日氛围。

青羚网讯(记者 张晓英)9月17日上午,西宁市城北区柴达木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一派喜庆,建设巷社区“双节同庆聚民心 邻里共叙家国情”民族团结活动热闹启幕。辖区职工、党员、居民与幼儿园师生欢聚一堂,用欢声笑语点燃节日氛围。

活动以社区工作人员的暖心节日问候拉开序幕。退伍军人分享退役故事时,一句“若有战,召必回”的铿锵誓言直击人心,引发全场共鸣;幼儿园孩童身着可爱服饰跳《DADDY》、敲奏《美丽中国》,萌态十足;口琴版《歌唱祖国》旋律响起,居民不自觉轻声跟唱,爱国情怀在歌声中流淌。随后的黏土制作环节,大人小孩围坐协作,捏出一个个饱满石榴,一位居民边教孩子边说:“这就像56个民族,得紧紧抱在一起!”这场活动不仅让各族居民沉浸式感受双节喜悦,更以文化为纽带,让邻里情谊在互动中愈发浓厚。

而这样的温暖场景,正是小桥大街街道深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理念,从组织引领、文化浸润、治理创新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在组织引领上,街道将民族团结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创新“三领联动、三建融合”机制。选派48名“红邻书记”到小区参与治理,成立48个小区党小组、19个共建联络小组,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小区共治,为民族团结筑牢“主心骨”。

文化浸润层面,街道借节点搭平台,举办文艺演出、百家宴等活动;连续三年举办“河湟文化嘉年华”;组建文艺队与宣讲团,创作出23部接地气的原创作品;建设民族团结长廊与文化墙,让文化交流成为滋养各族群众精神家园的“活水”。

治理创新方面,街道成效同样显著。构建“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依托“幸福里”建设,在167小区明确36个幸福里里长、830名幸福专员参与小区治理;开通“幸福码”“解忧码”畅通诉求渠道;“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物业+养老”模式落地,11个爱老食堂暖胃又暖心;“潮汐式停车”释放1200余个车位,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题……一系列举措让民族团结的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各族群众,绘就出基层治理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的美好画卷。

编辑:李雪薇;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