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一段描写并不是厨房完整的真相,厨房在治愈心灵和满足味蕾的同时,也暗藏健康风险,比如说油烟。
厨房是都市人的禅房。
切菜时,杂念随刀起刀落;炖汤时,焦虑和疲惫在文火中渐行渐远。
厨房是下班后修行的道场。
刀叉是法器,油烟是香火,在煎炒烹炸间,把紧绷的神经熬成一碗舒展的汤。
但这一段描写并不是厨房完整的真相,厨房在治愈心灵和满足味蕾的同时,也暗藏健康风险,比如说油烟。
当油温升高至200℃以上,食用油裂解产生的油烟中,已被证实含有苯并芘、甲醛、超细颗粒(PM2.5)等200余种有害化学物质,其中部分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1类致癌物。
这些看不见的污染物正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对长期主厨的人群(尤其是女性)造成渐进式伤害。
一、油烟危害的科学本质:从细胞损伤到疾病发生
油烟中的多环芳烃(如苯并芘)会直接损伤肺部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丙烯醛等醛类物质则通过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肺部黏膜长期炎症。
不同于吸烟导致的肺鳞癌,油烟暴露更易诱发肺腺癌。
我国学者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长期从事高温烹饪且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女性,肺癌发病风险较常人显著升高,其风险程度与烹饪时长、油烟浓度呈正相关。
油烟中的PM2.5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引发心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风险;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还会刺激眼鼻黏膜,导致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甚至诱发哮喘。
二、破解油烟威胁的科学防护策略
控制油温是核心:
食用油的烟点(开始冒烟的温度)差异显著,建议使用测温锅具,将油温控制在180℃以内(油面平静、略有热气但未冒烟),可减少有害物质生成。
优选烹饪方式:
清蒸、炖煮、凉拌等低温烹饪方式产生的油烟量,相比煎炒少很多;必须炒制时,采用“热锅冷油”法(锅热后直接倒油,无需等油冒烟),既能保留食材营养,又可避免高温裂解。
油品选择与使用:
精炼程度高的食用油(如一级大豆油、玉米油)烟点更高,较粗榨油更适合高温烹饪;避免反复使用炸过的油脂,其二次加热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可骤增3倍以上。
油烟机的科学选购:
优先选择近吸式(侧吸式)油烟机,其距离灶台更近,捕捉油烟的效率比顶吸式高;建议风量达到15m³/min以上,风压≥300Pa,确保在油烟扩散前完成吸附。
使用细节决定效果:
正确操作流程:炒菜前3min开启油烟机,让空气提前形成负压;起锅后继续运行5min,确保残留油烟彻底排出;定期清洗油烟机滤网和管道(建议每月1次),避免油污堆积影响吸力。
辅助通风不可少:
开放式厨房需额外安装排气扇或保持门窗对流,使厨房形成“进风-排烟”的良性循环;小户型可选择带“空气净化”功能的油烟机,进一步过滤残留颗粒物。
厨房布局的健康考量:
灶台上方避免设置吊柜,以免阻挡油烟上升路径;操作台与油烟机的垂直距离应小于等于70cm,确保油烟“即生即排”。
个人防护意识:
长时间烹饪时佩戴防油烟口罩(选择能过滤0.3μm以上颗粒的KN95级别),减少直接吸入;烹饪后及时清洁皮肤和衣物,避免油烟残留物通过皮肤渗透。
三、权威机构的共识与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厨房油烟列为“室内空气污染重要来源”,建议推广“低油烟烹饪+高效通风”模式,尤其关注女性主厨的健康防护。
让厨房回归健康治愈的本质。
厨房的温度,不该以健康为代价。通过理解油烟危害的科学机制,采用经过验证的防护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在享受烹饪乐趣的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
这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更是对“厨房作为生活核心空间”的重新定义——真正的治愈,始于对细节的科学尊重。
参考文献:
Chen TY, Fang YH, Chen HL, et al. Impact of cooking oil fume exposure and fume extractor use on lung cancer risk in non-smoking Han Chinese women[J]. Sci Rep, 2020, 10(1): 6774.
说明:文字原创,图片由AI生成。
作者:解阳杨
编辑:李硕然 唐蔚
审核:姜峰 李雅琴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