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坛传来一则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竟然和乒乓球名将王楚钦一样,悄悄走进了大学校园。她现身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迎新现场,从院长苏炳添手中接过学生证,还把自己在巴黎奥运会穿的出场服赠给了学校。这一举动,跟她之前因伤缺席世锦赛、又被不法商家盗用声音带
体坛传来一则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竟然和乒乓球名将王楚钦一样,悄悄走进了大学校园。她现身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迎新现场,从院长苏炳添手中接过学生证,还把自己在巴黎奥运会穿的出场服赠给了学校。这一举动,跟她之前因伤缺席世锦赛、又被不法商家盗用声音带货的风波相比,简直像是换了一个节奏。
全红婵这次露面,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毕竟前段时间,她因为旧伤反复,连续退出了全国冠军赛和新加坡世锦赛,连粉丝都有点着急了。甚至8月份还有人造假她的声音、打着她的名号在短视频平台卖鸡蛋,逼得她哥哥全进华不得不开直播辟谣:“妹妹一直在封闭训练,根本没去卖货!”那一阵子,真叫一个乱。
可就在大家还在担心她的身体和形象被滥用的时候,全红婵默默做了个决定——去读书。这不是她一时兴起。你看,前不久国乒的王楚钦也是这样,明明WTT支线赛等着他,他却选择先去北大报到、读硕士。当时还有人猜是不是他奥运后状态出了问题,结果人家只是把学业优先考虑。
这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让人不禁想起李娜曾经说过的那段话。她一直强调运动员不能只顾着训练和比赛,学习绝对不能丢。“只有多读书,才能树立好的价值观。”这话现在听起来,格外有分量。李娜自己就是这么做的,退役后她不仅去读书深造,还参与公益、帮年轻运动员做职业规划。而现在,王楚钦和全红婵正沿着类似的路径往前走。
你仔细想想,这其实不只是“拿个文凭”那么简单。运动员吃的是青春饭,赛场上再辉煌,也总有一天要转身。而全红婵和王楚钦,一个17岁、一个24岁,都正处于运动黄金期,却愿意挤出时间投资教育,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看得远。这不光是为了将来多条路,更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完整塑造。
我们现在经常说“体教融合”,但真正能做到顶尖竞技和系统学习两不误的运动员,其实并不多。全红婵能在这个阶段踏进大学校园,离不开体育系统对她个人发展的支持。而王楚钦作为国乒现阶段的核心之一,队伍也同意他暂别国际赛事、优先学业,这同样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体育正在慢慢告别“唯金牌论”,更关注运动员的长期发展。
当然也有人会说,他们能这样做,是因为已经成功了,是奥运冠军,有选择的资本。这话没错,但正因为他们是榜样,他们的选择才更有示范意义。多少小运动员看着他们?如果顶流选手都在坚持“运动+学习”两条腿走路,那整个基层培养的思路会不会也跟着变?
回过头看全红婵这一年的经历,其实挺不容易的。奥运卫冕之后,她面临伤病困扰、网络诈骗,还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但她没有乱,反而静下心来,做了这个对自己未来意义深远的决定。王楚钦也一样,在乒乓球这条极度内卷的路上,他敢暂时放下比赛去读书,绝对需要魄力。
所以说,运动员的真正地位,不只在于金牌有多少,更在于他们有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有没有多元成长的勇气。全红婵和王楚钦用行动告诉我们:赛场上的成绩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知识和视野,才能决定最终走得有多稳、多远。
这样的转变,也让我们看到中国体育文化正在悄悄升级。从前我们夸运动员“顽强拼搏”,现在我们也欣赏他们“有勇有谋”。学习和运动从不该是对立的,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李娜所说,没有好的价值观支撑,再好的技术也走不长远。
全红婵和王楚钦这一步,走得漂亮。
---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环球网,新华网,百度百科】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来源:琪琪带你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