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外资对中国A股和H股的态度依然乐观。高盛近期在其报告中重申了对这两类股票的“超配”评级,预计未来12个月内A股和H股的上涨空间分别为8%和3%。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外资对中国A股和H股的态度依然乐观。高盛近期在其报告中重申了对这两类股票的“超配”评级,预计未来12个月内A股和H股的上涨空间分别为8%和3%。
截至2023年9月18日,A股和港股市场在经历了震荡调整后有所反弹,但整体跌幅仍显著。收盘时,沪指下跌1.15%,深证成指下跌1.06%,创业板指下跌1.64%。与此同时,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1.35%和0.99%。尽管短期波动明显,但高盛的分析师们仍对市场表现保持积极观点。
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及Si Fu等指出,当前中国股市正经历一场流动性驱动的牛市,市场的上涨主要得益于“再通胀”预期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报告强调,与市场普遍认为散户推动市场反弹的观点不同,机构投资者在这一轮反弹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国内公募基金在过去几个月迅速提升了其股票敞口,现金比例降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国内保险公司今年股票持仓增加26%,而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也从2024年9月的5.0万亿元人民币上升至5.9万亿元。
在海外资金方面,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尤其是A股的参与度已达历史高点。高盛的数据表明,全球对冲基金在2023年8月的A股净流入资金创下了单月最高纪录。北向资金的活跃度也显著提升,表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联博基金的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指出,海外机构对A股的增配显示出国际资本对中国政策改善及估值修复空间的认可。美银的基金经理调查也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配置意愿的上升。
根据富途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15日,中国的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的资产规模已达到94.07亿美元,相较于8月底的83.23亿美元增长了13%。该ETF的前两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高盛的报告进一步指出,流动性和估值驱动的股市繁荣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全球性的现象。根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70%的涨幅来自市盈率的重估,中国市场则被视为全球“流动性盛宴”的“后来者”。
尽管A股市场经历着短期的波动,高盛认为其上涨的基础依旧牢固,盈利改善将为市场提供支撑。报告指出,当前MSCI中国和沪深300的12个月预期市盈率分别为13.5倍和14.7倍,较历史牛市的15至20倍估值上限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高盛预计,未来市场将持续吸引增量资金,主要是由于中国家庭资产配置偏向房地产和现金存款,股票投资仅占11%。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预计将有大量资金从房地产和存款流入股市。分析指出,自2020年以来,家庭新增存款达到80万亿元,其中55万亿元可以视为超额储蓄。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等也为股市提供了潜在的资金来源。机构投资者在A股的持股比例目前仅为14%,远低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平均水平。如果这个比例提升至平均水平,A股市场可能面临高达14万亿元或30万亿元的资金流入。
基于上述分析,高盛重申对A股和H股的“增持”评级,预测未来12个月内二者的上涨空间分别为8%和3%。瑞银证券的分析师孟磊亦表示,海外投资者在加仓A股方面依然有充足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市场信心将进一步提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