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新的访谈节目中,蔡依林被问到作为大明星怎么做到每天早睡,她表示,其实之前每一天都熬夜,后来是因为患上了“皮蛇”(即带状疱疹,民间也称“蛇缠腰”),觉得自己的身体再不能这样了,就开始关注健康早早睡觉。
在最新的访谈节目中,蔡依林被问到作为大明星怎么做到每天早睡,她表示,其实之前每一天都熬夜,后来是因为患上了“皮蛇”(即带状疱疹,民间也称“蛇缠腰”),觉得自己的身体再不能这样了,就开始关注健康早早睡觉。
蔡依林称,自己在患病的那段时间免疫力下降,身体没办法做到“夜夜笙歌”。她还表示,睡觉在她现在的生命中占很大的一部分时间,除了晚上早睡,她在飞机上、在化妆间都可以“倒头就睡”,这样能够帮助她迅速补充能量。
此前,蔡依林与好友吴青峰、蔡健雅在访谈节目中透露今年开始九点半就入睡,被网友戏称为“蔡依林标准时间”。
蔡依林透露,今年从美国演出回来后因为倒时差,晚上九点就睡,“连续两三天,我起来(发现自己)超漂亮。”因此决定尽量维持这个早睡的习惯。她还称,自己现在基本上都是晚上九点半就睡觉了。
蔡依林多次在访谈中强调,年轻人要早点睡觉,她还说希望演唱会可以下午2点开始。
不少得过带状疱疹的网友
感同身受:太痛了!
雪梨不吃臭榴莲:我三月也是头天熬夜第二天带状疱疹...真的疼得要命!吃药都没办法缓解那种疼。
lovejolin蛋蛋:
后遗症疼
我正在经历,一个月了。
This-is-qilai-speaking:
我也得了
,太累人了。
蟹黄伴饭:怀孕期间得过,痛得哭!
清风明月57835:我去年长在脖子上,住院住了半个月,天天用银针烧红放水泡,太惨了。
外汇密探:压力大,导致抵抗力下降。还是得注意休息,减少工作量。
带状疱疹发作的主因是
自身免疫力下降
带状疱疹被称作最疼皮肤病,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带状疱疹。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增带状疱疹病例约156万人。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此病毒。儿童时期感染该病毒后,首次发病通常会患水痘。在遭遇免疫系统的攻击后,病毒不会被完全清除,而是隐匿于背根神经节中。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会伺机而动,沿着神经引发病变,导致神经发炎、坏死,从而引起疼痛。
专家表示,50岁以上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但带状疱疹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人中也逐渐出现带状疱疹病例。
此外,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24%到41%。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到4倍。
带状疱疹病毒破坏神经
导致疼痛难忍
为何带状疱疹痛感那么强烈?皮肤表面的疱疹痊愈后,部分患者依旧疼痛难忍,甚至被疼痛困扰数年?
专家解读,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感染负责人体痛觉的神经,破坏了负责疼的神经节这一关键结构,因此引发剧烈疼痛。绝大部分患者会将这种疼痛形容为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穿心般的疼痛。
随着疾病的好转,多数患者的疼痛会逐渐消退,但有不少患者因多种原因,最终出现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上甚至有患者疼痛长达40年。
带状疱疹预防胜于治疗
接种疫苗一级预防
大多数带状疱疹患者可通过抗病毒等方法治愈,但该疾病最为棘手的是后遗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带状疱疹的预防至关重要,预防大于治疗。
专家介绍,预防带状疱疹,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同时避免情绪大幅波动。这些因素都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带状疱疹。
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预防方式,也被称为一级预防。50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带状疱疹发生率可降低90%以上。
关于带状疱疹
这些误区要注意
■ 带状疱疹的疱疹只长在腰上吗?❌
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节复制繁殖,如头、颈、胸、腰、四肢,腰部只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专家表示,除常见的皮肤型带状疱疹外,还有许多特殊类型,比如眼周、耳周的带状疱疹,还有一部分被称为播散型的带状疱疹。
比如:
眼周的带状疱疹会影响角膜、眼球,轻度的会影响视力,重度的甚至会导致失明。
耳部的带状疱疹会引发耳部剧烈疼痛,同时还会伴有面瘫,严重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 带状疱疹不会复发吗?❌
专家提到,很多人认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终身免疫性疾病,患一次后便不会再得。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群确实如此,但有5%左右的人群一生中可能会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患病。这些人容易患带状疱疹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
二是部分人群平时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导致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带状疱疹的再次感染。
■ 带状疱疹不会传染吗?❌
专家称,目前研究认为带状疱疹在发病前期、急性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家有老人和儿童需格外注意。一般到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阶段,其传染性减少,甚至可以认为没有传染性。
来源| 新闻晨报 陆靖珺综合央视新闻、红星新闻、网友评论
来源:健康知识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