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思亲念乡之情,都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红色家书载忠魂,纸短情长激担当,家书纸短,镌刻的是烽火岁月里的铁骨柔情;家国情长,流淌的是百年征程中的热血信仰。从革命年代“未惜头颅新故国”的慷慨绝笔,到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思亲念乡之情,都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红色家书载忠魂,纸短情长激担当,家书纸短,镌刻的是烽火岁月里的铁骨柔情;家国情长,流淌的是百年征程中的热血信仰。从革命年代“未惜头颅新故国”的慷慨绝笔,到新时代军人“坚守战位、履职尽责”的铿锵誓言,每一封红色家书都是一扇窗口,让我们触摸到跨越时空的赤子之心。
近期天水市妇联将继续展播【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红色家书每日展播】专栏,让我们共同翻开历史的扉页,聆听那些蘸着热血写就的家国故事,感受英烈们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担当。
能看见你更加年轻,那将如何快乐
——周恩来致邓颖超
超:
明早将到满洲里。何谦告诉我说,给小超同志写几个字带回去。谢谢他的关心,我马上提起笔来写信。
沿途平安,堪以告慰老婆。九日夜开车后,即解衣就寝。五点半到天津,黄敬等人上车问事。十日十时起床,车过开平、滦州、昌黎、榆关;出关后又就寝,晚十时再起,直至十一日五时半始到沈阳。在沈停三小时,见高岗、林枫、李卓然等同志,八时半加入富春、欧阳钦等同志继续北行。十一时就寝,一睡十一小时,直到晚十时始起床。当夜十二时半抵哈尔滨,在哈停三小时,洗了一个澡。十二日三时半离哈,五时就寝,十时起床,准备今晚十时就寝,回至常人常轨。如能睡至明早六时起床,则七十八小时的行程,我睡了三十六小时,当不算少了。这是你最开心的事,特此告你。
途中并不太冷,我的大衣有点太沉重了,且显得臃肿,但既穿上身,就不必再改。过哈尔滨后,北满高原,气候转暖,且未下雪,于今春生产,恐大有影响。闻兴安岭北,则气候特寒。已入夜中,不能探知雪景究如何了。
所带书报,尚未打开细看。翻了翻雪声纪念册,觉得你应该写封信给雪芬,鼓励她多多学习力求进步才对。
到满洲里不知能否遇到女儿,她回至北京当能告你。
许多人都问到你的健康。希望你由于我的离开,能得到一个月的安心休息。回来后,能看到你更加年轻,那将如何快乐?!
再见,我的老伴!
周恩来
一九五〇年一月十二日晚
今晨五时起,六时得满洲里电话,萧华、家康已在站等候,大约女儿也在那里了。
十三晨六时又及
写信人: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收信人: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
时间:1950年1月12日晚、13日晨
地点: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赴莫斯科协助毛泽东同苏联政府谈判的专列上
解 读
夫妻深情,体现在对双方身体健康的相互叮咛上,因为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信中周恩来还写到一路上地方同志上车汇报工作,在看到车过哈尔滨后,北满高原气候转暖,且未下雪,他则担忧“于今春生产,恐大有影响”,字里行间体现了总理将百姓生产和经济发展时刻挂在心头的情怀。
来源:天水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