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以中医智慧融合现代医学助您筑牢心灵防线,拥抱身心健康。
【读心医话】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以中医智慧融合现代医学助您筑牢心灵防线,拥抱身心健康。
本期作者
为何告别总裹挟着未竟的话语与绵长的痛楚?这也许是,或深或浅的哀伤在回响。
生存于世上,几乎每个人都要面临丧失。丧失不仅指亲友死亡,也包括其他类型的丧失,比如流产、宠物死亡、离婚、分手、失业、破产、确诊重大疾病等。小到喜欢的玩具弄丢,大到至亲离世,哀伤反应总是伴随在这些丧失发生后。
哀伤反应,不仅仅是一种悲伤的情绪,还包括人们在经历丧失后出现的一系列情绪、认知、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情绪:悲伤、哭泣、愤怒、内疚、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抑郁(持续的低落情绪、低价值感和兴趣丧失)等;
认知:反刍(反复回忆逝者或失去的事物)、否认、困惑、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等;
生理:睡眠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减退或增加、疲劳、身体不适(头痛、胸背痛、呼吸不畅)等;
行为:社交退缩、用工作和事务来麻痹自己、在物品或环境中寻找逝者的痕迹、通过重复某些行为来纪念逝者等。
正如人们常说,时间会治愈一切,丧失后人们常会经历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最终接受。
否认:“这不可能是真的,这只是个梦吧?”
愤怒:“为什么这发生在我身上,这不公平!”
讨价还价:“如果我变得....../如果当时我......,这件事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抑郁:“我做什么都没有希望了。”
接受:“我决定试着接受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个体也不一定会经历所有阶段,哀伤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也因人而异。
而有时,告别并非那么容易。“告别不就得把ta忘掉吗?”;“我都忘掉ta的话,那谁证明ta曾经存在过?这对我们也太残忍了!”;抑或是”只有一直想着ta,我才有继续生活的支撑和动力“ ......当我们仔细感受,会发现这类表达的背后隐含着人们难以真正告别的原因:
◇ 情感依恋:人们与某些人事物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依恋使得告别变得困难;
◇ 恐惧未知:失去熟悉的人或事物意味着面对未知,而未知常常伴随着不确定性和恐惧;
◇ 自我认同的丧失:我们与人或事物的关系构建着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失去它们可能会让人感到自我价值的丧失。
这些原因归结于一点便是:人们害怕关系断联。
然而,对丧失之人或事物的告别并不意味着忘却,也不意味着关系完结。即使在死亡中,人们也可以自然地依恋——即存在“持续性联结”:生者会与逝者保持着一种持续的、内在的联结。生者通过联结,在内心对逝者进行建设性重组,将其“内化”为自我的延伸,能营造一种舒适感和安慰感以应对丧失。
持续性联结有着许多表现形式,如回忆逝者生平,感到逝者与自己同在,保留与逝者有关的记忆,将逝者视为一个缺席但重要的榜样,将逝者的价值观内化,在做重大决定前寻求逝者的指导等等。
那么,我们具体可以做些什么来维持健康的持续性联结呢?
◇ 书写哀伤:通过写日记或写信与他们对话,说出你平时说不出口或没来得及说给ta听的事件和感受;
◇ 具体替代物:比如在远方种一棵生命力顽强的树,让它代替ta继续存在,可以定期去看它;
◇ 哀悼纪念日:每年固定一天作为纪念日,在这一天正式地悼念,充分表达对ta的思念等感受;
◇ 让ta“加入”对你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比如在自己表演/毕业/结婚那天,给ta留一个座位;
◇ 在做出艰难决定时,想象一下ta会给你什么建议,ta会希望你不要违背本心,做出对自己最好的决定;
……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能感受到,即使ta离开了,持续性联结依然在,它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安全感。重要的是,我们应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自己感受和表达情绪。如果觉得自己难以表达情感,也可以看一些相关的电影或书籍(如电影《寻梦环游记》《千与千寻》,书籍《悲伤的力量》《身体从未忘记》等),通过故事的呈现,与主人公一起探索内心,能更自然地感知和宣泄情绪。
当然,在处理哀伤的同时,规律生活也十分重要,脑力和体力的修复可以助力情绪情感的疗愈。如果自我调整效果不佳、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话,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治疗等专业帮助。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建设的神志病重点专科及学科,系仝小林科技专家研究室、仝小林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主要负责单位。
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专职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近50000人次。
专科实施分级诊疗、心身同治、中西并重、优势互补。主攻失眠、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情绪障碍及各类心身疾病。
专科重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开展中药、中医传统疗法(针灸、穴位贴敷、棍针、火熨等)、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等多种疗法。
专科积极探索本土化心理治疗,目前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及调息、催眠、正念、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创伤等团体心理治疗。针对青少年、成人情绪障碍、亲子关系异常、婚姻问题、人际关系不良、学习障碍等问题提供对应的心理治疗。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