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朱立达,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副主席王美艳,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副校长康震、陈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桥、余刚等参加会议。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举行。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标志着学校科研工作迈入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新阶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朱立达,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副主席王美艳,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副校长康震、陈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桥、余刚等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及选举办法,并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同时选举产生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成立大会上,王进展、于吉红共同为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揭牌。程建平、李昕、方维海、朱立达共同见证。
王进展在发言中强调,希望北师大科协强化团结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工作协同,努力建成“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
程建平指出,学校科协的正式成立,是学校科技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立足时代需要、服务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科协要凝心聚力,聚焦前沿方向,推动交叉融合,建设好有组织科研的“创新阵地”,厚植好人才发展的“创新生态”,打造学校科技工作的“创新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高校科协是学校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作用。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北师大科协的成立恰逢其时、重任在肩。
作为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卓越科研战略,积极拓展科研平台规模,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学校科研成果的喷薄涌现提供了良好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科研大讨论总结会
2024年,北师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创五年新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8项,在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北师大59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及一等奖获奖数在全国高校中均位列第三。同时,学校在《科学》《细胞》等发表多篇文章,在教育改革、文化传播、春节申遗、防灾减灾等重要工作中贡献着京师智慧。
社会学院与文学院的民俗学者直接参与春节申遗论证、文本审定等具体工作(图源:育见新闻)
在“2024中国大学文科实力评级”中,北京师范大学继续稳居全国第三,文科实力持续领跑。
图源:软科
取得这些众多成果的背后,是京师学者们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3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61人。两院院士7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393人次。顾明远、王宁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言、余华、康震、于丹等明星导师汇聚于此,他们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学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科协将秉持“弘扬科学精神、服务创新发展”的宗旨,切实履行职能,潜心搭平台、育人才、促发展,整合学校科技资源,着力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学校也将继续深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学校科研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官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光明日报、软科、北京科协、育见新闻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