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39岁的安莫尔·辛格·贾吉(Anmol Singh Jaggi)在古尔岗的一场行业峰会上宣称“未来十年,要让每个都市居民在五分钟内叫到蓝智电动出租车”时,台下的投资者与从业者曾将其视为具有颠覆意义的行业纲领。
当39岁的安莫尔·辛格·贾吉(Anmol Singh Jaggi)在古尔岗的一场行业峰会上宣称“未来十年,要让每个都市居民在五分钟内叫到蓝智电动出租车”时,台下的投资者与从业者曾将其视为具有颠覆意义的行业纲领。
2024年日均订单量达2.5万至3万单,占据德里-NCR地区超10%的市场份额,成为竞争白热化的移动出行领域中极具辨识度的垂直品牌。
然而,贾吉兄弟的商业传奇却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戏剧性崩塌。
随着资金挪用的监管指控浮出水面、核心管理团队集体出走、薪资支付系统陷入瘫痪,直至蓝智出行的实质性停运。
这场曾被视为印度新经济标杆的商业实验,最终沦为资本市场监管缺位的典型反面教材。
二、创业双子星的资本棋局与财务舞弊矩阵
贾吉兄弟出身于军人家庭,其父亲为印度陆军军官,两人早年间便展现出敏锐的商业嗅觉:
毕业于德拉敦石油与能源研究大学(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Energy Studies, Dehradun)的哥哥安莫尔早在2007年年仅21岁时便创立金索尔集团(Gensol Group),在碳信用交易市场与太阳能咨询领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弟弟普尼特凭借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IIT Roorkee)的技术背景,成为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架构师。
2019年,兄弟俩与哈佛商学院校友戈亚尔(Punit K.Goyal)联合创立了蓝智出行(BluSmart),同期推动家族旗舰企业金索尔电力工程公司(Gensol Electric Engineering,GEL)登陆资本市场。
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出行服务运营”的纵向产业闭环——至少在招股说明书的叙事逻辑中如此。
在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BP Ventures等国际资本的加持下,蓝智出行的电动车队规模迅速扩张至8500辆,累计融资额突破2.2亿美元(约合187亿卢比)。
随着业务的扩张,安莫尔与普尼特的家庭生活也发生变化:安莫尔与2009届印度国防账户服务局(Indian Defence Account Service)官员Mugdha结婚,育有两子;
而普尼特的妻子Shalmali是一位新兴企业家,创办有一家蛋糕饼干企业,两人育有一女。
GEL公司年销量与利润统计图。图源:SEBI‘s interim order
但光鲜的企业增长表象下,是触目惊心的财务造假网络。据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指控,GEL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网络将募集的电动车采购专项资金进行转移。
2022年10月3日,GEL收到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署(IREDA)的部分融资及发起人保证金共计93.88亿卢比。
同日这笔资金被转给其电动车供应商Go Auto Pvt Ltd,其中50亿卢比又被转移至Capbridge Ventures LLP——一家由贾吉兄弟担任指定合伙人的风险投资公司。
三天内,其中42.94亿卢比用于为购置古尔岗顶级住宅区“山茶花”(The Camellias)的豪华公寓,该公寓后来登记在其母亲Jasminder Kaur名下。
另有近40亿卢比被用于家庭成员消费、2.5亿卢比用于外汇资产配置等私人用途。
此外,GEL还被指控存在多项奢侈消费,包括590万卢比的个人信用卡支付、260万卢比的豪华高尔夫球句支出、103.6万卢比的水疗服务消费等。
更具有标志性的是,GEL通过空壳公司Wellray在2022年4月至2024年12月期间,自买自卖操纵股价,涉及资金160.5亿卢比。
他甚至自融10亿卢比伪装成发起人认购款注入定向增发项目,甚至伪造3万辆电动车的预订单以虚增产能预期,暴露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系统性缺陷。
三、数据泡沫掩映下的行业警示与监管滞后困局
从财务报表看,GEL的营收规模从2020财年的7.5亿卢比飙升至2024财年的115.2亿卢比,但这一“高增长”业绩掩盖不了其资金链断裂的实质危机:
2024年2月发生的30亿卢比债券违约事件成为多米诺骨牌的首张,随后物流子公司工资延迟发放、蓝智员工被迫居家办公等连锁反应,暴露出集团现金流早已陷入技术性破产状态。
正如公司治理研究机构InGovern创始人苏南达兰(Shriram Subramanian)指出:“这不只是简单的商业战略失败,更是通过文件伪造与资金挪用维系奢华生活的金融犯罪。”
这场资本闹剧撕开了印度初创企业生态的深层肌理:家族控股企业缺乏独立监督机制,监管规则迭代速度滞后于商业模式创新,导致“创始人神话”凌驾于财务纪律之上。
蓝智出行的用户曾盛赞其“重构城市出行体验”,却未曾想到支撑这份体验的,是用投资人资金堆砌的虚假繁荣。
当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调查组进驻GEL浦那工厂时,所谓“3万辆电动车预订单”的生产基地竟空无一人,完全处于实质性停产状态。
四、创业理想主义的解构与资本伦理的范式重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蓝智出行的雇主品牌建设曾被视为“人性化企业”的典范:为非正式员工提供商业保险、维持低于行业均值的离职率、创始人定期参与基层员工沟通会等举措,一度让其成为出行领域的人才高地。
但当安莫尔在2025年1月员工大会上轻描淡写提及“阶段性资金压力”时,实际情况已是系统性的财务造假与资产转移。
这种“前台理想主义建构,后台掠夺性资本运作”的双重逻辑,折射出印度创业圈对增长神话的病态追逐。
随着印度执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依据《外汇管理法》(FEMA)立案、安莫尔涉嫌外逃触发的国际司法协作程序,这场持续六年的资本狂欢终于落幕。
根据SEBI命令,兄弟俩已从GEL领导职位上辞职,GEL股价从2025年初的近800卢比暴跌至丑闻曝光后的50卢比,截止5月20日交易价为70卢比。
蓝智出行联合创始人戈亚尔已公开与贾吉兄弟切割,三人共持有该初创公司35%的股权。BP Venture表示正“密切监测”其在蓝智出行的少数股权投资相关情况,公司复兴希望渺茫。
GEL股票价格走势变化图。图源:Bloomberg
蓝智出行的溃败,为狂飙突进的印度新经济敲响治理警钟:当技术创新沦为资本游戏的话术包装,当商业愿景异化为个人财富聚敛的工具,任何看似颠覆行业的“独角兽”,都可能成为监管真空中的风险载体。
在全球电动化转型与共享经济深化的时代浪潮中,蓝智出行本有机会成为ESG实践的标杆。
然而,贾吉兄弟的选择证明:缺乏伦理锚点的增长,终将在资本的退潮中现出裸泳者的真身。
这场从“行业颠覆者”到“监管阶下囚”的坠落,不仅是一个创业故事的终结,更是对整个初创生态的灵魂拷问——当规模崇拜彻底碾压合规底线,谁来为那些被透支的用户信任、司机生计与资本秩序买单?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