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4月5日,伴随着强劲春风中的料峭寒意,清明佳节悄然来临。这一天的上午,我偕亲友和往常一样虔诚地扫墓、祭祖后,便迫不及待地直向我家的百年老杏树走去。
杏树礼赞
白玉仁
2018年4月5日,伴随着强劲春风中的料峭寒意,清明佳节悄然来临。这一天的上午,我偕亲友和往常一样虔诚地扫墓、祭祖后,便迫不及待地直向我家的百年老杏树走去。
眼前的境况令人伤神:40年前那熟悉的人行小道觅无痕迹,坡径早已被各种衰草枯木、生活垃圾掩盖,被风雨长年剥蚀的大小坑渠纵横交错,一片了无生机、人迹罕至的荒景。所幸,有随行带工具清障开路,我们才举步维艰地赶到树下。
我怀着无以名状的心情抬眼望去,眼前的老杏树被岁月的沧桑磨洗得面目全非。树体的下半截深埋土中,表皮黝黑、粗糙、纹理裂变,活像个皱巴巴的小老头,用力一捏就成为一团团腐木屑;树的主干被可恶的害虫蛀出数个黑洞,用手拍拍即可发出微微的空音。整棵老树伤痕累累、斑迹重重,当年那根深体壮、枝繁叶茂、白花似锦、伟岸挺拔的芳华早已荡然无存。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老杏树的顶端又展出了鲜绿的新枝,条条缕缕、生机勃勃,绽放着如雪似玉的杏花。注目瞬间,有几只嗡嗡叫的蜜蜂振翅飞向枝头,挑剔地采集着鲜嫩的花粉。我不禁感慨地吟出唐朝诗人罗隐的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是如此,人有异乎?此时,我的情绪蔓延,我对着老杏树心中默默地在忏悔:老朋友啊,久违了!你是我家在艰苦岁月中的功臣。为我们的生存做了贡献!这四十多年里,我没有为你培土施肥,剪枝防虫,没有亲手触摸过你的枝躯,有时仅在座驾中眺望几眼,我怎能用一个忙字了得!
我仿佛听到老杏树的回音:老主人,请勿自责。我能挣扎着活下来,等待的就是今天的见面,老朽我知足了!
无声的对话令我心头阵阵颤动,睹物思人,绵绵往事不断袭来。随着思绪的飞扬,我萌发了要为所有生长在这块土地的杏树奉上赞美的一笔,感恩它对主人做出的诸多贡献。
我赞美杏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我记事起,全村百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杏树,多的有几十棵,少的也有二、三棵。我家有一大一小两棵杏树,是爷爷留给家人的遗产。大杏树根深叶肥,躯干粗壮,状如伞盖。成熟后的杏子皮薄、肉厚、甘甜可口;小杏树小巧玲珑,杏肉干脆酸甜别有滋味,杏仁可破核后食用,被称为“甜杏”。
每到阳春三月,杏树枝头上的蓓蕾初醒,那些微笑的花朵一簇簇、一串串的,也有单个的,真是千姿百态,竞相绽放。远远望去,家乡好像是银白的世界,花的海洋。淡淡的花香,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振翅;三三两两的蝴蝶也翩翩起舞,盘桓枝头。我有时攀爬到大杏树上,顽皮地折上几支茂密的杏花,拿回家插在盛水的玻璃瓶中,或以“礼品”送老师观赏,或摆放在家中显目的地方。当然这一举动会遭来父母亲善意的嗔怪。
有时站在树下,大风一吹,树枝摇曳,立即下起了花瓣雨,地面换了新装。这时候母亲心疼地将落地的杏花收拢在筐中,准备带回去晒干喂牲畜。也就是那天,路过小河时,我饶有兴趣地抓了一把残花洒在清澈明静的细流中,怔怔地看着朵朵杏花默默地顺流而泄,心中便产生了老师曾讲的“落花流水春去也”的伤逝之感!
农历的五月,是杏子成熟的季节。一早起来,母亲就提着柳筐赶到杏树地去捡拾那些熟透落地的杏子,唯恐被别人捷足先登。我知道,路过我家树下的人,总忍不住望望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子呀!”那些嘴馋的孩子们,总是站在离树不远的地方跃跃欲试。母亲把沾了泥土的杏子放在小河的水里冲洗干净,捧给她最亲的人来吃。父亲一贯大度,他总是把熟杏送给左邻右舍的人分享,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直夸我家的杏子就是好吃,我的大姐每逢杏子成熟就远道而来坐娘家。她始终惦记着娘家老少,也想念着曾经哺育她的老杏树。我二姐在未成婚前,总是带着我光顾杏树,把最大最好的杏摘给我吃。
在那饥饿难耐、青黄不接的岁月里,穷人饥不择食,能有一点东西充饥度日也算是一种“口福”,哪管杏子吃多了伤身呢!
遇到杏子丰收,父亲就挑着两筐黄澄澄的熟杏到集市上交换回部分食用小盐;我也会带上几斤去核的杏仁卖给当地供销社,以补家用。父亲有时还要我将杏子送到两个姑母家中,以表达娘家人的心意。
我上小学时偶患疥疮,母亲就用传统的土方将杏仁磨成油为我敷伤消毒,疗效甚好。
秋天,杏叶纷纷落地,我们把落叶扫到一起,带回家中,让它给植物当棉被、当肥料。
杏树的树干是褐色的,一层层的树皮裹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结实又美观的树干,杏木质地坚硬,是做家具的好材料。我后来才知道,我家的那棵小杏树在一次山体滑坡中消失,之后被我的一个表哥从土堆中挖出,树的主干加工成一个小炕桌,枝条做了燃料,杏叶做了饲料。
参加工作后,在一次规模较大的宴会上,我第一次喝到了乳白色可口的杏仁露,品尝到苦菜拌杏仁的健康菜肴。席间,我还听一位熟谙医学的大夫说,杏仁、杏树皮可入药治疗疾病。
杏树把它的全部无私奉献给人间,但它却始终不求人类回报,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啊!
我赞美杏树的平民百姓情怀。
杏树生不择地。不论是山崖沟岔、陡坡斜洼的贫瘠之地,还是平川水置的膏腴之田,它都能安身立命,以顽强的生命力生根、开花、结果。真可谓:“不论平川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杏树生不娇奢。它从不苛求优越的生长条件,只是吸纳着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便可充盈地生存成长。杏农喜爱它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和为民而生的情怀,把它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让它改善生态,美化环境,造福人类。
我赞美杏树低调早熟的品性。
杏花清淡素雅,象征着它的一种修养和境界。它这种朴实无华、不事张扬、不争宠斗艳的品格,不正是人类追求的生命高地吗?在陕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最先上市被人品尝的水果就是杏子。由此也证明了它早成熟、早奉献的属性。
我赞美杏树凌暑傲寒的风骨。
杏树具有耐旱耐寒的特质。它不惧酷暑,即是十年九旱的恶劣气候条件,它都能昂首挺胸、安然无恙地倔强生长;它不畏严寒,即使遇到零下20度的极端气温,也无需人为它加温送暖,它依靠那坚实的皮层,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抵御寒冷,笑傲风雪,挺然屹立。
树犹如此,人何难为。当下,有部分国人信仰缺失,心浮气躁,一味追求的是利益至上,金钱第一。把做人的正气、骨气视为分文不值的粪土。人是有思维的高级动物,如能比拟杏树的风骨反思自律,补充营养,这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我行将离开老家之际,我拜托在场的亲友帮我一个忙 ——呵护好我家的这棵百年老杏树,为它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让它重新焕发青春,让它的优秀品质继续传承。
老杏树,我的老朋友,再见了。明年的清明节我还会来看你的!
作者简介:
白玉仁,陕西子洲人。曾任榆林市第二届政协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来自:子洲方志
来源:府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