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三步走”焕发非遗新活力

B站影视 2024-12-04 16:13 2

摘要:府谷是陕西北大门,地处秦晋蒙三省交会的黄河“金三角”地带。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府谷县扎实推进非遗活态传承,探索形成具有县域基层特点的传承、发展、转化“三步走”特色做法,推动非遗焕发新活力。

阳光讯(赵富裕 记者 郑玮)府谷是陕西北大门,地处秦晋蒙三省交会的黄河“金三角”地带。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府谷县扎实推进非遗活态传承,探索形成具有县域基层特点的传承、发展、转化“三步走”特色做法,推动非遗焕发新活力。

在保护传承中让非遗“活”起来

府谷县通过创新传承模式、打造活动品牌等方式,让非遗贴近群众、融入生活,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让“诗与远方”双向奔赴。

完善保护体系,夯实传承基础。定期开展非遗项目挖掘保护、宣传引导工作,全面掌握本地非遗资源种类、数量、保护现状,加大申报认定力度,推动非遗传播走深走实。目前,该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8项、县级项目27项,形成三级非遗名录体系。

应用技术工具,留住非遗根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和数据库,确保非遗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度。完成视频录像带35盘90多个小时、数码照片7500多张、录音资料70个小时、文字资料8万多字,印制府谷《非遗图典》,确定代表性传承人92人。

建设传播阵地,培养非遗人才。持续加强传播阵地建设,打造非遗传习所及传承基地7处。发挥县文化领域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带动作用,对秧歌、编织、二人台等多个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展演和培训。

依托节会活动,打响非遗品牌。创新推行“非遗+节会”活动形式促进非遗传播,在马拉松赛事、西瓜节等地方大型活动现场组织非遗展示展演,让群众近距离体验非遗魅力。建立完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联动机制,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在创新发展中让非遗“潮”起来

府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串起府谷历史脉络的纽带,承接着府谷千年的荣光。府谷县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结合、与时尚结合。

加强“新阵地”建设,让非遗融入生产生活。高标准打造非遗展厅1个,采用实物展示、场景复原等方式,展现丰富多彩的非遗。建成启用以来,每年开展非遗产品和技艺展览会、交流会、推介会20余场,年均吸引非遗传承人、企业家、游客2万多人。

加强“新路径”宣传,让非遗彰显地域特色。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布视频、开设“府谷非遗”专栏、组织“非遗+”直播活动等,进一步扩大府谷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文化走出去,旅游请进来”的良性互动局面。

加强“新古城”打造,让非遗烙印城市IP。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打造府州城北门北街、十字街等特色文化街区,设立非遗展示体验、文创艺术等文化消费场景,定期举办国风古韵大型文化展演等主题活动,塑造集民俗体验、非遗展示、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府州印象”。

在创造转化中让非遗“火”起来

坚持品牌创新,开发非遗文创精品。府谷县引入市场化机制,培育非遗文创IP,设计开发“剪纸”“堆绣”“面花”等八个系列40余种非遗文创产品。

坚持渠道创新,充分对接市场需求。新开设以非遗文创为主的府谷文创产品展示交易厅、府谷文创产品体验店,在荣河博物馆内打造府谷城市文创集合店和宣传展示厅,用于宣传、推广、展示、销售府谷非遗文创产品。

坚持模式创新,传承活力显著提升。依托非遗优势项目,创新作坊式、师徒式的“产教融合”传承模式,大力扶持剪纸、面花、纺线等非遗工坊建设,让“打工者”向非遗学徒甚至传承人演变,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提升非遗传习发展质效,让非遗的“厚家底”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