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植物其实一直在向着难吃的方向进化,但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为了生存,也会用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如此一来,就使得植物很难摆脱动物的纠缠。
在大自然里,动物吃植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对于植物来讲,它们应该是不甘心被白白地被动物吃掉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植物不进化得很难吃呢?
实际上,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植物其实一直在向着难吃的方向进化,但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为了生存,也会用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如此一来,就使得植物很难摆脱动物的纠缠。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金合欢树,如果可以说话,那它们很可能会说:关于进化得很难吃,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行。
作为非洲草原上的一种常见植物,金合欢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长得高,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大部分动物“望树兴叹”,但有一种动物却是例外,什么动物呢?当然就是长颈鹿。
长颈鹿是地球陆地上长得最高的动物,其身高随随便便都可以达到4至5米,最高甚至可达8米,这样的身高,就使得它们可以轻松够到金合欢树的树叶。
不过“够得到”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吃得到”,因为金合欢树进化出了一种物理防御机制——长刺。
在金合欢树的树枝上,长着大量的尖刺,这些尖刺质地坚硬,长度一般都可达到10厘米,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有不长眼的动物一口啃上去,嘴巴多半会被扎得鲜血淋漓,从此对其敬而远之。
然而这些尖刺却挡不住长颈鹿,因为它们并不会直接去啃,而是用舌头去卷。长颈鹿的舌头非常灵活,而且很长,通常都可以达到40厘米左右,它们会熟练地利用自己的长舌卷住金合欢树的树叶,再将其送入嘴里,这样就完美地避开了那些尖刺。
那金合欢树就没辙了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它们还进化出了一种化学防御机制——在树叶中“下毒”。
金合欢树的树叶会分泌一种名为单宁酸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又臭又涩,能够与动物肠道中的蛋白质结合,导致其产生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果大量摄入,则可能危及到动物的生命。
也就是说,它们的树叶除了难吃之外,还有毒。然而对于这种“毒计”,长颈鹿却自有破解之道。一方面来讲,在长期食用金合欢树的过程中,长颈鹿已经进化得对单宁酸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发现并利用了金合欢树的一个弱点。
什么弱点呢?简单来讲就是,金合欢树没有能力一直让树叶的单宁酸保持足够高的浓度,只有它们的树叶在被啃食的时候,其单宁酸浓度才会出现大幅提高,而这个提高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所以长颈鹿就会很机智地利用这个“时间窗口”,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在多棵树之间来回吃,第一棵树的树叶吃着吃着味道不对劲了,它们就会去吃第二棵,吃一阵子之后,又去吃下一棵,等段时间之后,前面吃的树的单宁酸浓度降下来了,它们又会回来接着吃……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弱点,金合欢树还打了一个“补丁”,即:如果某颗金合欢树遭到啃食,那么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出一种乙烯信息素,而附近其他的金合欢树一旦接收到这种信息素,马上就会提升其树叶的单宁酸浓度。
不过这种植物版本的“守望相助”,仍然被长颈鹿“破解”了,它们的应对策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存在多棵金合欢树,就沿着逆风的方向去吃。毕竟这种信息素需要通过空气的流动来传播,而在逆风位置上的树,显然是处于“信息盲区”的。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避免被其他动物啃食,有些金合欢树甚至还进化出一种奇特的生物防御机制。
例如非洲草原上的“哨刺金合欢”,它们枝叶间也布满了坚硬的尖刺,而与其他金合欢树不同的是,在这些尖刺的底部,长着一个中空的球形结构,里面会分泌出蚂蚁最爱的蜜汁,从而吸引大批蚂蚁定居其中。
要知道非洲草原上的这些蚂蚁可不是省油的灯——它们体型不小,咬合力也很强,还能喷射具有腐蚀性的蚁酸,更关键的是,它们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一旦察觉家园受到威胁便会倾巢而出,对“入侵者”展开毫不留情的攻击。
但这招对长颈鹿依然没有作用,因为这些蚂蚁组织攻击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机智的长颈鹿会迅速地吃上几口,并在蚂蚁们发起攻击之前就及时“撤离”,等到蚂蚁平静之后,它们可能又会回来再吃上几口……
所以你看,关于进化得很难吃,金合欢树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但在阻止长颈鹿来吃它们这方面,却还是不行。
当然了,金合欢树也算不上失败者,毕竟除了长颈鹿这种难缠的家伙之外,它们的生存策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其他动物的啃食。
金合欢树是这样,地球上其他植物的情况其实也与之类似,总而言之,在进化之路上,植物其实已经进化出了各式各样的防御机制来让自己变得很难吃,而对于那些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来讲,它们也会随之共同进化,不断地“破解”植物的防御,毕竟如果不这样的话,它们就无法生存。
来源:帕拉达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