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以农业立镇,耕地面积达18.93万亩,人口密度高,作为土地改革前沿,土地纠纷占矛盾总量90%以上。2022年1月,设立镇综治中心,构建“田间地头排查化解矛盾、综治中心研判预防风险”模式,累计接待群众4000余人次,办理事项1270余件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以农业立镇,耕地面积达18.93万亩,人口密度高,作为土地改革前沿,土地纠纷占矛盾总量90%以上。2022年1月,设立镇综治中心,构建“田间地头排查化解矛盾、综治中心研判预防风险”模式,累计接待群众4000余人次,办理事项127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526件,有效打通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
建设“规范化”阵地 打造百姓“说理地”
一是实用化建阵地。划分群众接待大厅、调解室等功能区,打造集信访接待、矛盾调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让百姓“说理找中心”。二是聚合化解力量。整合社会治理办、执法队等部门及政法专业力量、人民调解资源,以“常驻接访+灵活办公”提供全链条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三是实效化建机制。创新“三调六理”机制,按“统一受理、派单管理、联动治理”模式运行,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力量作用,确保群众“最多跑一地”。
白泥井镇综治中心接待来访群众
推进“协同化”工作 解开群众“地头结”
一是做实网格管理。构建镇-村-社三级调解网格,细分98个网格配备98名网格员,实现人、地等要素全纳入,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二是做强联动调解。统筹旗土地纠纷专业审判庭等力量,农忙时启动“田间调解”,2024年成功化解侯家营子村等两起9000余亩土地群体性矛盾。三是做优上门服务。打造“刘庭长”“田间说法”品牌,流动调解室“招手即停”,变“等矛盾”为“找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
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
完善“制度化”运行 拉牢风险“防护网”
一是深化跟踪回访。按“谁调解、谁负责”原则,定期回访调解案件,确保案结事了。二是细化考核制度。制定包联方案,推行“随手拍”,将调解量、成功率等纳入绩效考核,强化监督保障。三是强化分析研判。落实村周研判、镇月研判制度,复杂纠纷实行“三定”解纷,精准消除风险隐患。
2025年,中心累计受理矛盾227件,涵盖历史积案排查2件、中心接访20件、网格员上报40件、12345接诉即办165件,99%的化解率背后,是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部门协同让“处置不脱节”的生动实践。(来源:鄂尔多斯政法)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