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5年,香港钻石山大磡村。一个17岁的少年背着吉他,穿过挤满摊贩的狭窄巷道。空气中弥漫着烧腊和鱼蛋的香气,小贩的叫卖声、主妇的讨价还价声、收音机里的粤曲声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交响。这个少年不会想到,十年后,他会把这些声音谱成乐章,改变整个华语乐坛的格局。
"我地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这一句歌词,唱出了整个时代的共鸣。
1965年,香港钻石山大磡村。一个17岁的少年背着吉他,穿过挤满摊贩的狭窄巷道。空气中弥漫着烧腊和鱼蛋的香气,小贩的叫卖声、主妇的讨价还价声、收音机里的粤曲声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交响。这个少年不会想到,十年后,他会把这些声音谱成乐章,改变整个华语乐坛的格局。
他就是许冠杰,日后被尊称为"香港歌神"的传奇人物。
"阿Sam,你个衰仔!又逃学去听歌?"母亲举着鸡毛掸子,追着少年许冠杰在逼仄的板间房里跑。这个看似顽劣的少年,其实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溜到街角的收音机店,如饥似渴地听着英美流行曲。
许家是艺术世家:父亲许世昌是知名国乐大师,母亲李倩云是歌剧名伶。家里希望他成为古典音乐家,但这个钻石山长大的孩子,却对市井生活有着更深的热爱。
转机发生在1967年。19岁的许冠杰在朋友的怂恿下,参加了Lotus乐队的主唱选拔。当他抱着吉他唱出猫王的《Jailhouse Rock》时,全场沸腾了。乐队经纪人当即拍板:"就是你了!"
从此,香港乐坛悄然改变。
1971年某个深夜,许冠杰与哥哥许冠文相对而坐。
"阿文,你说为什么粤语歌总是低人一等?"许冠杰拨动着吉他弦,突然激动地说:"我们说的明明是粤语,唱的却是英文歌。这不合理!"
许冠文沉思片刻:"那就写一首真正的粤语歌吧。不要那些老套的俚俗小调,写我们真实的生活。"
那夜,《铁塔凌云》诞生了。
"巴黎铁塔似巨人,伦敦古迹欠气氛,望香江我心一片凌云志"
这首歌在TVB节目《双星报喜》中一经播出,立即引发轰动。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游子看遍世界后对香港的深情告白。观众惊讶地发现:粤语歌竟然可以如此动人。
1976年,观塘工业区。一个工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工厂,突然听到收音机里传来朗朗上口的旋律:
"我地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
出咗半斤力,想话攞返足八两,家阵恶揾食"
他愣住了——这唱的不就是我的生活吗?
《半斤八两》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香港。许冠杰用最地道的粤语,最市井的表达,唱出了打工阶层的心声。专辑销量破20万张,至今仍是神话。
"以前听歌是为了娱乐,现在听阿Sam的歌,是为了找到自己。"有打工人如此感慨。
许冠杰的成功秘诀很简单:他从未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即使后来身价倍增,他依然经常回到茶餐厅,听街坊邻居聊天,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Action!" 摄影棚内,许冠杰与哥哥许冠文正在拍摄《鬼马双星》。一个镜头拍了二十多次,许冠杰突然即兴发挥,加了句俏皮台词,全场爆笑。
"就是这样!保持真实!"导演喊道。
许氏兄弟开创了港产喜剧的新纪元。《半斤八两》、《卖身契》、《最佳拍档》系列电影部部卖座,每部电影的主题曲都街知巷闻。
"别人是演什么像什么,阿Sam是演什么就是什么。"合作多年的摄影师如此评价。
1992年,红磡体育馆。44岁的许冠杰在完成第41场告别演唱会后,独自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中央。
"真的要离开吗?"经纪人最后一次问他。
许冠杰凝视着观众席:"掌声响起来,我心中明白,时代需要不同声音。但我永远是那个钻石山长大的孩子。"
台下,无数观众泪如雨下。
退休后的许冠杰过着简单生活,但从未真正离开他爱的香港。
2003年,"非典"肆虐,他悄然重出江湖,创作《04祝福你》鼓舞市民;
2019年,社会动荡,他举办免费演唱会,以《同舟共济》呼唤团结;
2020年,疫情暴发,74岁的他举办线上演唱会,弹唱《沧海一声笑》中气十足。
网友惊叹:"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如今,76岁的许冠杰偶尔还会开车到钻石山旧址。那里的寮屋区早已变成高楼大厦,但他依然能找到从前常去的那家云吞面店。
"老板,一碗云吞面,多加葱花。"
熟悉的味道入口,仿佛回到六十年前。那个背着吉他穿梭巷道的少年,那个用歌声改变时代的歌神,其实是同一个人——始终保持着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五十年前写下的歌词,如今已成为香港人的集体座右铭。
黄霑生前曾说:"阿Sam的歌不是写出来的,是生活出来的。"
张学友坦言:"在阿Sam面前,没有歌神。"
陈奕迅感叹:"他开创了我们都在走的路。"
从钻石山的寮屋区到红磡的万人大舞台,许冠杰用半个世纪的时间证明:最动人的音乐永远源于最真实的生活。他的歌之所以穿越时空依然鲜活,是因为每首歌曲里都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
当夜幕降临香港,大街小巷依然会响起那些熟悉的旋律。许冠杰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这也许就是"歌神"真正的含义。
[1] 香港文汇报.《许冠杰家族艺术传承》.2018年6月
[2] 香港唱片协会.《1976年度香港唱片销量统计报告》.1977年1月
[3] 香港电影资料馆.《许氏兄弟电影艺术研究》.2005年
[4] 明周娱乐.《许冠杰:疫情中的歌声》.2020年4月
[5] 黄霑.《香港流行乐坛发展史》.天地图书.2003年
[6] 张学友访谈.《音乐人生》.TVB.2008年
[7] 陈奕迅专访.《新一代看歌神》.商业电台.2012年
来源:小桐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