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卫立煌归国,6位开国元帅轮流宴请他,为何他这么受敬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05:39 2

摘要:“这趟车晚点了半个钟头,倒是让总理久等了。”1955年4月6日下午三时许,北京站月台上,卫立煌望着站台上等候的人群,轻轻拍了拍西装下摆的褶皱。妻子韩权华将手搭在他臂弯里低声提醒: “快看,是周总理亲自来了。”

“这趟车晚点了半个钟头,倒是让总理久等了。”1955年4月6日下午三时许,北京站月台上,卫立煌望着站台上等候的人群,轻轻拍了拍西装下摆的褶皱。妻子韩权华将手搭在他臂弯里低声提醒: “快看,是周总理亲自来了。”

这个细节被当时《人民日报》的随行记者记录在案。当卫立煌夫妇的专列缓缓停靠时,周恩来快步走向第三节车厢,伸手搀扶刚踏出车门的卫立煌。次日《光明日报》头版用 “昔日抗日名将今朝归国赤子”的标题,记录了这位前国民党陆军上将跨越海峡的归来。

在接下来二十天里,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六位开国元帅的宴请函接踵而至。南海设宴时特意备了徽菜,席间说起: “当年在延安听说卫将军给八路军送棉衣,我们都说这是雪中送炭的及时雨。”这种规格的接待在归国将领中实属罕见,就连卫立煌本人也感慨: “当初在缅甸战场都没见过这般阵仗。”

这位合肥农家子弟的传奇始于1914年冬。17岁的卫立煌揣着母亲缝在衣襟里的两块银元,冒雪步行三百里到武汉投军。在湖北陆军学兵营里,他白天练枪法晚上读《孙子兵法》,不到三年就从二等兵升到营长。北伐时率部强攻南昌城,他亲自扛着炸药包炸开城墙,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到破城,这份悍勇让他在黄埔系主导的国民党军中站稳脚跟。

1937年忻口会战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卫立煌,把指挥部设在离前线不足十里的农家院里。某日大雨倾盆,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带着浑身泥水闯进指挥部,卫立煌当即解下自己的斗篷给他披上。当得知八路军缺少冬衣,他直接批了五千套棉服和二十万发子弹,气得阎锡山拍桌子: “你这是资敌!”卫立煌只回了一句: “打日本人的都是友军。”

这种超越阵营的胸襟,在1943年滇西反攻时展现得淋漓尽致。时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的卫立煌,把美军顾问提供的105榴弹炮优先配属给由学生兵组成的青年军207师。参谋长提醒他: “这些娃娃兵没经验。”他瞪着眼睛说: “没经验就学!当年八路军拿着汉阳造都敢打平型关,我们师难道还怕见血?”松山战役最惨烈时,他三天三夜没合眼,硬是用火焰喷射器把日军碉堡烧成焦土。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三度电召他赴沈阳主持东北战局。据卫立煌机要秘书晚年回忆,某次老部下劝他 “趁早和杜聿明划清界限”,他摔了茶杯: “打日本我义不容辞,打自己人算哪门子英雄?”1948年辽沈战役前夜,他故意拖延部队调动,气得蒋介石在日记里大骂 “卫乃党国叛徒”。

1955年归国后的茶叙中,陈毅元帅曾问及当年往事。卫立煌端着盖碗茶轻啜一口: “蒋先生总说'以德报怨',我看共产党才是真做到了。”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任上,他力主重工业,某次讨论军工布局时直言: “三线建设不能光盯着西南,东南沿海的暗礁岛屿都是天然屏障。”

1960年1月17日,协和医院的玉兰花还没开,卫立煌在病床上握着朱德的手交代后事: “把我那些军事笔记交给叶参座(叶剑英),或许对国防有点用处。”追悼会上,周恩来亲自审定的悼词里特别提到: “卫立煌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从大别山走出的农家子弟到八宝山上的忠魂,卫立煌用半生戎马诠释了何为民族大义。

来源:小妹讲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