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拍桌子,村超喊别碰!基层足球最后的火苗,谁想来掐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05:43 1

摘要:我没在现场,隔着网线都能感觉到那股子“去你的吧,老子不伺候了”的冲天怨气。

据说,苏州足协那张桌子,拍得山响。

我没在现场,隔着网线都能感觉到那股子“去你的吧,老子不伺候了”的冲天怨气。

这一下,比看国足又一次稳定发挥输个稀里哗啦还让人五味杂陈。

输球是麻,是习惯性叹气;这一声巨响,是把人逼到墙角后的野性反弹。

你还真别说苏州人“不讲大局”。

你得掰扯掰扯“苏超联赛”这玩意儿是咋来的。

它不是哪个领导脑门一热批下来的政绩工程,是一帮本地土老板,兜里揣着点小钱,心里还燃着年轻时那点足球火苗,今天你掏十万,明天我掏八万,愣是给凑出来的摊子。

这帮人图个啥?

名气?

一个市级业余联赛,冠军能上新闻联播?

利润?

在中国搞足球,尤其是基层足球,不往里赔钱就得烧高香了。

他们就是想让苏州这帮爱踢球的小伙子,有个正经地儿去摔打,去撒野。

把当年在泥地里、马路边踢可乐瓶的快乐,原封不动地搬进一个有草皮有裁判的地方。

就这么个纯粹拿热爱当燃料的草台班子,愣是搞得有声有色。

就在这节骨眼上,一张A4纸轻飘飘地下来了。

带着一股子办公室打印机的墨香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爹味儿。

大意就是要“统一管理”,所有球队、球员,都得进我的系统,按我的规矩来。

美其名曰“规范化”,实际上那潜台词谁听不出来?

——你们这帮野孩子玩得挺嗨啊,现在该交给大人管管了。

这操作,简直就是中国式管理的经典复刻。

你辛辛苦苦在自家院里种了棵桃树,好不容易挂果了,红扑扑的惹人爱。

这时候有人敲门,说为了市容市貌,你这棵树得归我们统一施肥、统一剪枝,结了果子也得统一分配。

苏州人的反应就很刚,直接把树给刨了——“不种了,爱谁谁!”

另一头,贵州大山里的“村超”更绝。

他们没掀桌子,而是笑呵呵地把门关上了,隔着门缝喊:“我们自个儿刨泥巴地玩得挺开心,各位领导就别下来指导工作了,山路滑。”

一个是烈酒封喉,一个是棉里藏针。

村超那是个什么神仙地界儿?

赢了球,奖品是几百斤的黑毛猪;中场休息,是全村老少吹着芦笙跳大绳。

那足球带着一股子牛粪和糯米饭的混合香气,是刻在骨子里的快乐。

你让他去“规范化”?

你咋规范?

给猪的体重定个KPI?

还是给芦笙的调式评个级?

说到底,这事儿戳破了一个脓包:咱们的体育管理,尤其是足球,总有一种“控制狂”的瘾。

他们总觉得权力攥在手里才踏实,规矩定得越细越显得自己专业。

他们忘了,足球的根,不在那几支花大钱买外援的职业队,而在苏州这样的城市,在贵州这样的乡村,在无数个下班后换上球鞋就冲进球场的普通人身上。

我有时候真纳闷,就咱们职业足球那半死不活的样儿,中超联赛一地鸡毛,国家队更是成了全民的“电子宠物”,哪来的自信去指导人家一个纯民间的、办得风生水起的乐子?

这就好比一个开饭馆的,自己店里常年门可罗雀,还好意思跑到隔壁天天排大队的网红小吃摊,教人家怎么做菜。

这局面太拧巴了。

我们为苏州的骨气叫好,又怕这刚燃起来的火,就这么被一盆“为你好”的冷水给浇灭了。

热情这东西,千金难买,也脆弱得像个玻璃制品,经不起这么来回折腾。

今天苏超心寒了,明天村超被“指导”得没了野趣,最后大家都不玩了,这片土地上还剩下什么?

就剩下一地鸡毛,和几份写得特漂亮的PPT报告。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我就是怕啊,怕这风,不是春风,是专门来吹灭火苗的歪风。

来源:篮篮自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