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9日,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军衔)在北京香山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孙子兵法》中“五事”排在第一位的是“道”,“道”讲的是政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政府一旦迫不得已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将是一场占据道义和法律制高点的统一之战、合法之战
10月29日,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军衔)在北京香山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孙子兵法》中“五事”排在第一位的是“道”,“道”讲的是政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政府一旦迫不得已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将是一场占据道义和法律制高点的统一之战、合法之战、正义之战。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中唯一没有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常任理事国。台湾是中国不容分割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
中国最新地图
台湾省的名称在历朝历代屡有变更。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与唐朝时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元朝时称“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间称“小琉球”。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山”(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而1558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神宗实录》中称台湾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在光绪年代之前是台湾唯一的“府”,1885年设台湾省。台湾省的简称取省份名首字“台”。所以,隋、唐、宋、元、明、清等,对台湾都有直接管辖。
台湾历史上的“四次分离,三次回归”,而第四次回归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期盼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希望的。
第一次:1624-1662年,荷兰侵占台湾38年,明朝郑成功收复。
公元1624年(大航海时代),正值明末清初国内动乱时期,荷兰侵略者在被明朝水军打败后逃到台湾,当时正处在明朝和满清人的战争中,明朝政府无暇他顾,荷兰人趁机强占了台湾,这一次占领一直到1662年。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开始收复台湾。直至1662年2月6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南明永历十五年),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并乘船撤离台湾。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662-1683年,明郑时期(1662年—1683年)又称台湾明郑时期,即明朝郑氏对台湾的统治,于1683年台湾被收入大清版图而结束。
自明亡后,郑成功率部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1662年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随后进入明郑时期。郑成功其子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并以其为自称,与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当时的郑经已有建国独立想法。
1683年,康熙在平定中原后,再加上台湾“东宁之变”(东宁大权落入外戚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决定乘机收复台湾。同年6月16日,施琅率清军水师出征,仅用7天时间就夺取了澎湖首战的胜利。清军攻占澎湖后,台湾的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郑克塽只得投降,结束了在台湾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被收入了大清版图。
施琅雕像
第三次:1895-1945年,日本侵占台湾50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回归祖国。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令举国震惊、悲愤。台湾同胞反对割台的斗争汹涌澎湃,大陆同胞反和约反割地斗争声势浩大。台湾遭受日本侵占50年。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台湾省内日寇受降典礼
第四次: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分离74年。我们始终在争取台湾尽早回归,实现祖国统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这四次中,其中有两次是外敌入侵,有两次是内部矛盾。目前,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国家公路网规划》明确了2035年前的国家公路网布局方案,也将福州—台北的高速公路纳入其中。2035年坐着动车去台湾畅想凸显的是对两岸统一的美好祝愿,而两岸实现和平统一也是无数民众最大的希冀。
来源:虎虎生威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