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8年的冬夜,我蜷在农场大通铺角落,搪瓷缸举到煤油灯前,缸底结着玉米糊的焦痂,倒映的月亮缺了个口——就像今早被炊事班剁走的半块咸肉。老周龇着黄牙摸出油纸包,三层报纸裹着的咸肉片薄得透光,肉腥混着铁锈味在舌尖炸开时,窗外的雪正簌簌压断枯枝。三十年后同学会上,
1988年的冬夜,我蜷在农场大通铺角落,搪瓷缸举到煤油灯前,缸底结着玉米糊的焦痂,倒映的月亮缺了个口——就像今早被炊事班剁走的半块咸肉。老周龇着黄牙摸出油纸包,三层报纸裹着的咸肉片薄得透光,肉腥混着铁锈味在舌尖炸开时,窗外的雪正簌簌压断枯枝。三十年后同学会上,雪花牛肉的奶香在包厢飘荡,老周掏出降压药就着白酒一饮而尽:“温哥华那小子要把偷肉账本发群里呢!”我们哄笑着,刀叉却总往咸菜碟里戳,仿佛刀尖仍悬着房梁上晃荡的咸肉。
1992年回城考技校那日,母亲拆棉被时撕裂的补丁里,突然洒出插队时藏的识字本。泛黄纸页上“生产”“劳动”的描红字旁,挤着歪扭的“我屋后槐花开了”。去年广场舞领队的红裙旋成六月的槐花雨,她耳垂的铜耳环闪着拖拉机轴承磨出的钝光,发梢沾着花瓣说:“你当年写的入团申请书,字像狗爬。”我望着她舞鞋上沾的槐花泥,忽然想起插队时小芳赤脚踩碎的花瓣,汁液染红了田埂。
大姐出嫁那日的铁盒硬糖,裹着“为人民服务”的红字。我偷藏的两颗糖在内袋捂化了字,甜得舌头发麻。如今外甥女婚礼上的进口巧克力镶着碎钻,她晃着美甲追问粮票换糖的故事,钻石反光刺得我眯眼——多像粮票边缘防伪的银线,在1978年的供销社柜台前,曾晃花了我的眼。永久牌自行车的后座绑着《汪国真诗集》,颠簸中穿的确良衬衫的姑娘按住裙摆,补丁衬裤的线头勾住了车轴。去年儿子开电动车接孙女放学,指着路边锈成废铁的车架问:“这古董能挂闲鱼?”我摸着车把褪色的红布条,想起1998年下岗那晚,澡堂雾气里车间主任泡发的肚皮上,那道替我挡飞石留下的疤。热水凉透时,红色指印在瓷砖晕开的形状,和广场舞音响里郑智化嘶吼的《水手》一样支离破碎。
昨夜替外孙修老式收音机,邓丽君的《又见炊烟》卡着沙沙声飘出。母亲织毛衣的手顿了顿:“你爸追我时,总在厂区广播站点这歌。”此刻地铁口的阿婆挎着栀子花篮,收款码头像竟是1948年穿碎花旗袍的少女。扫码支付时,锁屏壁纸的霓虹灯牌蓝光渗进花篮,像极了1988年煤油灯舔舐的搪瓷缸——那缸如今摆在我书柜,盛着女儿钢琴考级的琴谱,谱边别着朵洗衣店老板娘送的野蔷薇……
来源:去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