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卡脖子”!瑞立科密造汽车“刹车大脑”,连续10年销量第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6:14 1

摘要:在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这个曾被博世、采埃孚等跨国巨头把持的领域,这家企业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全球竞争者的蜕变,如今正带着自主核心技术冲刺深交所主板上市。

每四辆国产商用车里,就有一辆装着瑞立科密的“安全大脑”,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名字,却是中国汽车产业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角色。

在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这个曾被博世、采埃孚等跨国巨头把持的领域,这家企业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全球竞争者的蜕变,如今正带着自主核心技术冲刺深交所主板上市。

汽车安全的核心战场,藏在看不见的刹车系统里,ABS防抱死系统、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这些听起来专业的名词,其实是卡车、客车的“保命装置”。

但在十几年前,中国商用车想要装上这些系统,几乎只能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核心技术牢牢捏在外国人手里。

瑞立科密的突围就从这里开始,2000年初,当国内多数企业还在做简单零部件组装时,他们就盯上了这个“卡脖子”领域。

研发团队用最笨的办法,在实验室里一遍遍测试制动压力、反应速度,在零下35度的黑河试验场反复验证极寒环境下的可靠性。

就这样一点点打磨,硬是啃下了机电耦合制动控制、高安全冗余系统架构等六大核心技术,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自主可控的“刹车大脑”。

如今的瑞立科密已经是国内少数能正向开发全套主动安全系统的企业,从传统的ABS到高端的EBS电子制动系统,从商用车到乘用车、摩托车,他们的产品覆盖了主流技术路线。

最硬核的是,他们实现了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完全自主生产,不再看国外供应商脸色。

这背后是459项授权专利、58项发明专利的技术积累,以及2019年斩获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肯定。

技术突破的价值,最终要靠市场来检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4到2023年,瑞立科密的ABS产品连续10年保持销量第一。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要知道在传统制动领域,博世等国际巨头曾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瑞立科密能撕开缺口,靠的是实打实的产品力,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这些商用车巨头成了他们的长期客户,奇瑞、吉利等乘用车品牌也开始采用他们的系统,产品甚至出口到欧美市场,直接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瑞立科密的上市恰逢其时,2025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新规,要求从当年7月起,所有新生产的营运货车必须安装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牵引车辆和挂车都得装EBS电子制动系统。

这个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安全标准”的新规,一下子催生了约30亿元的增量市场,而作为细分领域龙头的瑞立科密,自然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

这波政策红利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从2015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40万辆暴涨到1288万辆,年均增长率高达47%。

电动车对制动系统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安全可靠,还要能配合能量回收提高续航,这恰恰给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打开了新窗口。

更重要的是,国家“汽车强国”战略正在向核心零部件倾斜,过去,国内车企在关键零部件上被国外供应商卡脖子的教训太多,新车型开发要看供应商脸色,紧急情况下还可能断供。

瑞立科密这样的企业崛起,正是在补上产业链最关键的“短板”,他们的研发智造总部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也将借助上市募集的资金加速推进。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20年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有靠自己一步步打磨,才能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实现领跑。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加速,主动安全系统正在成为更复杂的“智慧中枢”,在这个新赛道上,已经完成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的瑞立科密,或许能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惊喜。

毕竟,能让中国商用车跑得更安全的技术,本身就值得被看见、被记住。

来源:笔杆先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