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放弃Excel!这款财务BI工具完全适配中国式报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4:37 1

摘要:超过 68% 的财务人员把 “重复性数据处理” 当成每天最耗时的工作,其中光报表编制就占了总时间的 32%。

Excel 这个工具,很多财务人再熟悉不过了,可现在:

数据量越来越大,业财融合也越来越快,它是真的有点跟不上趟了。

艾瑞咨询《2024 中国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

超过 68% 的财务人员把 “重复性数据处理” 当成每天最耗时的工作,其中光报表编制就占了总时间的 32%。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款真正适合咱们中国式财务场景的 BI 工具:

它不光能解决 Excel 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而且已经被 20000 + 企业验证过,包括300 + 世界 500 强在华机构、500 + 国企 / 上市公司,确实是能让财务数字化效率提高的好工具。

正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份《BI建设地图》,该地图从“顶层明确数据化价值—BI全周期项目规划—数仓技术盘点—业务价值应用—团队数据文化培养”的角度,梳理了5大模块BI知识。需要自取:(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既然说 Excel 跟不上趟了,那它具体有哪些问题呢?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都是实实在在影响财务工作效率的。

每个月的财务工作包括:

合并子公司报表核对税务数据把 ERP/CRM 这些不同系统的数据整合到一起

问题来了:

Excel 单表最多就 104 万行左右,跨表用 VLOOKUP 公式,改一个地方就可能影响一片,再加上还得手动筛选、分列,重复劳动特别多。

所以只要数据量超过 10 万:

经常就会遇到电脑卡死,只能强制关机,然后重新计算。

财务数据要准确,肯定得多个部门一起配合:

业务部要给费用明细,采购部得提供供应商对账单,税务部要及时说政策有啥变动。

用 Excel 的时候:

这些数据往往是通过邮件、微信传来传去,版本名从 “最终版” 到 “最终最终版”,再到 “真的最终版”。

最后:

改来改去,错误率也跟着越来越高。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

37% 的财务人因为 “数据源不一样”,导致报表得返工,还有 22% 的时间都浪费在 “确认哪个是最新版本” 上了。

财务数据分析,讲究能从多个角度去看:

既要按区域、产品线、客户类型分收入,又得结合预算、同比、环比来分析,有时候还得能查到具体的凭证明细。

Excel 的透视表虽然能做些基础分析,但要是:

想自己组合指标、实时更新数据、按权限分级查看,就得写复杂的函数或者 VBA 代码,这对不是学技术出身的财务人来说,真的太难了。

很多企业都把 “业财数据一体化” 当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

有一套能 “连接数据、自动分析、灵活共享” 的工具,FineBI这款工具就是为了这个需求来的。

作为国内 BI 领域的头部产品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市场跟踪报告,2024H1》显示,帆软连续8年蝉联中国商业智能与分析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

针对财务场景做了很多优化,能把传统工具的那些问题彻底解决掉。

FineBI 底层用的是分布式计算架构

能直接对接 ERP(像金蝶、用友、SAP)、OA(钉钉、企业微信)、税务系统等 100 多种数据源,不用手动导出再整理。

就算是:

单表有 1000 万行数据,比如全年的交易流水,加载也就花 2-3 秒。

更重要的是:

它能自动认出财务专用的字段,像科目编码、辅助核算项这些。

还能:

通过 “数据清洗” 把冗余数据清理掉,比如重复的报销记录、格式乱七八糟的银行流水。

中国式报表复杂就复杂在:

维度多层级深还得能随时变

FineBI 针对这点,开发了 “财务主题模板”:

里面预先设置了收入分析、成本分析、费用分析、预算执行等20+类财务常用的场景

具体操作的时候:

只要把 “区域 + 产品 + 月份” 这些维度拖一下,系统就能自动生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多维度分析报表。

比如说:

做 “各事业部 - 产品线 - 客户类型” 的收入明细表,还要按 “是否超预算”“同比增减” 来筛选。

用 Excel 的话:至少得 3 张工作表加 10 个公式;但用 FineBI直接套用模板搭建一张看板,10 分钟设置一下,就能做出一个能互动的动态报表 —— 点一下 “事业部 A”,就能自动看到这个事业部的产品线数据;点 “超预算” 标签,系统会自动把异常数据标红。

FineBI 里面有 “企业数据门户” 功能,能按角色分配数据查看权限。比如:

会计能看到凭证级的数据,管理层就只能看汇总数据。

并且:

还支持 “在线评论”“批注共享”“定时推送” 这些功能。

说了这么多 FineBI 能解决的问题,可能有人会问,市面上类似的工具也不少,为啥偏偏推荐 FineBI 呢?其实,它的这些实在优势,让人用着特别放心。

帆软是 2006 年成立的,总部在南京,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都有研发中心,到现在已经服务了像中粮集团、海尔集团、国家电网、招商银行这些企业在内的 20000 多家。

它的财务 BI 解决方案:

涵盖了制造业、零售业、建筑业、互联网等 18 个行业。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

比如制造业的成本分摊、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测算,都有定制好的模板。

FineBI 通过了信创工委会 “兆芯 / 海光 / 鲲鹏” 等国产化适配认证,支持本地化部署,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

它的数据传输用的是 AES-256 加密,权限管理能做到 “字段级控制”,比如只允许看收入金额,不能看客户姓名。

下载地址我放在下面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有个城商行的财务负责人说:

“我们最看重数据安全,FineBI 的权限体系比我们行里自己的系统还严格。”

《2024 年 FineBI 用户效能报告》显示:

用了 FineBI 的财务团队,报表编制效率平均提高 37%,数据核对错误率下降 82%,跨部门协作时间缩短 65%。

对于财务来说:

以前月底加班是常事,但用了 FineBI,可以高效做完各种财务报表,可视化的进行数据钻取、过滤等多维分析操作。

在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复杂的条件进行数据预警的设置。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 Excel 和 FineBI 的不同,我特意做了个对比表,把核心的区别列出来,一看就能明白。

注意事项:

FineBI 的界面设计跟 Excel 有点像:

基础操作比如拖拽字段,和传统工具差不多,财务人一般 1-3 天就能学会核心功能。

像自定义计算指标这些进阶功能:

有官方教程和客服支持,不用学编程,也能轻松掌握。

要是企业已经有 ERP / 财务系统:

FineBI 支持 “直连” 或者 “定时导入”,不用重新录入历史数据。

如果需要保留 Excel 格式:

比如要报给外面的部门,FineBI 能直接导出 Excel 文件,公式和格式都能兼容

支持本地化部署,适合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国企、金融机构;也支持云端部署,适合中小企业快速用起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

Q&A:关于财务BI工具的一些常见问题

Q1:和 Excel 比,FineBI 好在哪儿?

A:传统工具Excel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容易出现卡顿,需要手动输入各种函数公式,做一些复杂的图表都得自己一步步搭建。做出来的图表可视化效果也比较单一,不够直观易懂。FineBI这款工具更加容易上手操作,直接拖拽就能做出丰富的可视化图表,动态交互性强

Q2:Excel和BI工具如何过渡?需要彻底放弃Excel吗?

A:无需“一刀切”。简单报表(如部门本月报销统计)仍可用Excel,复杂场景(如多维度毛利分析、税务申报表)逐步迁移至BI工具。帆软支持“Excel模板导入”功能,历史报表可直接复用格式,降低切换成本。

Q3:财务人需要学 SQL 或者 Python 吗?

A:不用。FineBI 的核心是 “低代码分析”,财务人只要明白业务逻辑,拖一下字段就能完成分析。如果需要自己定义复杂的指标,比如按特定规则分摊成本,FineBI 有 “计算指标” 功能,用类似 Excel 的公式就能弄,不用额外学编程。

结语

FineBI 不是要代替 Excel,而是要帮财务人从 “数据搬运工” 变成 “业务决策者”——

毕竟,比起熬夜做报表,用数据帮业务增长,才是财务人更有价值的事,你说对吗?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