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淘宝拍立淘 “AI找低价” 功能全量上线,用户上传电脑侧边支架图片,3秒内就能获得材质与价格的精准分析:铝合金款12-35元,带磁吸充电的高配版43-85元,塑料材质则价格更低。该功能自3月启动以来,历经数月模型调优与体验打磨,已于8月面向全部用户
9月15日,淘宝拍立淘 “AI找低价” 功能全量上线,用户上传电脑侧边支架图片,3秒内就能获得材质与价格的精准分析:铝合金款12-35元,带磁吸充电的高配版43-85元,塑料材质则价格更低。该功能自3月启动以来,历经数月模型调优与体验打磨,已于8月面向全部用户开放。这也标志着AI在电商领域从概念验证进入场景深耕阶段。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崔丽丽指出:“如今,AI技术已开始深度融入电商购物的各个环节,从商品搜索、比价,到需求梳理、推荐,再到下单、售后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深度不断加深。”
“AI找低价”在图搜页面的右下角/界面新闻截图。
用户端的智能革命:
从选择困难到决策自由
在电商AI的C端战场,各大平台正以 “降低决策成本” 为核心展开激烈竞争。淘宝在 “AI 找低价” 之后,又推出 “AI万能搜” 全量上线、“AI帮我挑” 内测等功能。“AI帮我挑” 在商品搜索结果页右下角以悬浮机器人图标出现,以晾衣架选购为例,会围绕使用场景、尺寸、功能偏好及预算等维度提问,帮助用户快速锁定合适商品。这些功能均隶属于搜推智能产品事业部,目标是推动下一代AI 电商搜推系统发展。
抖音电商则从内容信任切入,9月实施 AI 内容强制标识新规,要求创作者发布AI生成内容时主动勾选声明,未主动添加的平台将辅助标识。此前,有创作者通过 AI 深度合成技术伪造知名运动员亲属形象推销商品,或利用 AI 渲染虚假丰收场景夸大种苗量产能力。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公告称:“任何滥用、误用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格治理。”
闲鱼通过AI重构二手交易信任体系。其首席技术官陈举锋介绍,闲鱼全线AI产品已覆盖3000万用户,“鱼力值” 信用分体系让用户找到合适交易对象的时间平均缩短13.66分钟。“AI小法庭” 协助识别超67.9万优质专业评审员,覆盖96个细分领域。在交易效率方面,“AI发布” 功能让用户上传一张图即可生成商品文案,累计发布商品达1.38亿件,带动商品当日动销率提升1.01%;智能托管产生的累积交易额达14.3亿元。陈举锋表示,随着AI技术的迭代,闲鱼的信任基石在不断夯实,交易效率也在持续提升。
这C端 AI 应用的推进,带来了显著的用户增长。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8月前三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 25%,电商业务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88VIP会员数量同比双位数增长,规模达到5300万。
商家端的效率革命:
从人力驱动到AI协同
B端市场,AI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 “数字员工”。2025年7月,阿里巴巴1688发布全新 AI战略,推出 “1688AI版”App,其 “AI 数字员工” 升级为 “决策层” 角色,包含生意店长、商品专员、客户专员和推广专员四位拟人化角色。泉州蒂万坦斯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世奇借助这些工具,让设计的拖鞋在海外卖到 145美元一双,B2B批发毛利率高达 92%。刘世奇团队通过1688AI版的“AI选品”功能,实时抓取全球电商平台的爆品数据、社交媒体趋势及关键词热度,自动生成上百款设计草案。例如,AI捕捉到2023年潘通年度流行色“非凡洋红”在欧美市场的搜索量激增,团队立即将该色融入拖鞋设计,成功打造差异化爆款。刘世奇介绍,AI在设计环节每天可产出 200+设计图,将设计到成品周期压缩至72小时,还能预测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如非洲市场更青睐荧光绿。
京东聚焦供应链智能化,走 “软硬一体” 实用主义路线。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京东将言犀大模型升级为JoyAI体系,开源企业级智能体框架JoyAgent,启动 “百亿机器人加速计划”。京东CEO许冉表示:“我们也将基于京东独特的供应链优势和积累,开发 AI 智能体,帮助采销、提升人效。京东自己的供应链场景非常多,这天然地为AI在零售和供应链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很合适的土壤。” 在需求端,京东通过AI优化搜推体系;在供给端,为商家更新AI工具,提升自营采销效率。数据显示,平台商家借助AI录入商品信息,平均降低 10%左右的行程录入时长;AI咨询自助解决率达60%以上。
三大电商巨头的 AI 战略路径差异明显。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核心专家、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分析指出,阿里依托阿里云的技术底座与规模化研发投入,形成“技术-商业”闭环,重点布局基础设施与技术输出;京东聚焦供应链智能化,将AI作为内部降本增效的工具,与其重资产、重时效的定位相符;拼多多则需在全球化进程中探索AI的差异化价值。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阿里研发投入15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6.3%;拼多多研发支出35.9亿元,占比3.45%;腾讯研发投入高达202亿元,占比超10%。
旅游电商的 AI 突围:
从信息过载到精准匹配
在线旅游平台成为AI应用的重要战场。马蜂窝CEO陈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看别人的攻略然后制定自己的行程,在AI时代是自己为自己定制行程,将个性化的定制游变为普通旅行者也能用得起的服务,这是AI对旅游业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今年7月,马蜂窝推出 “AI 旅行助手” App,但AI幻觉问题凸显,曾在贵州行程推荐中建议用户乘坐高铁前往未通高铁的兴义市万峰林景区。陈罡表示:“旅游攻略、行程规划最朴素的要求就是靠谱。要做一个 AI-Native,并且懂用户、懂行业的应用,有很高的壁垒。” 马蜂窝通过整合平台真实游记和数千万结构化数据,开发小模型技术降低AI幻觉。
飞猪的 “问一问” AI产品采取多智能体协作模式,包含行程助手、路线定制师、智慧交通顾问等多个专业助手。8月更新后,可提供旅行热力地图,用户能查看目的地客流热度,精准到公园、博物馆等景点。飞猪 “问一问” 还能综合客流量、气温、预算等情况,提供 “人少指数”“清凉指数”“性价比指数” 等指标。用户提问 “帮我推荐几个人少的避暑目的地”,会得到含玩法亮点、注意事项及指数打分的方案。该产品4月上线,7月入选 “2025 中国最具价值 AGI 创新机构 TOP50”。
去哪儿旅行则构建 “1+N”AI工具箱体系。去哪儿副总裁任芬介绍:“从行程规划,到围绕产品的搜索、比价、预订,再到行程中的服务保障,全链条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 去哪儿机票 AI 助手 “小驼” 每天为 7 万用户解决问题,咨询类问题解决率达70%;酒店售后 AI 客服覆盖约50%的用户请求,日均服务超1.2 万人次,近八成问题可自助解决。在赋能行业方面,为机票代理商开发的AI助手,将问题响应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3分钟,信息不符等问题的 AI 自动解决率达70%。任芬表示:“AI 最重要的不只是提高效率,还会让我们的运营想象力打开。”
携程通过AI算法对相似产品聚合,使用户平均选货时间降低 15%。其高级副总裁陈瑞亮表示,在 “共赢生态3.0模式” 下,携程将通过创新迭代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旅行服务,给商家带来更大的生意。2024 年,携程孵化旅游司导平台,为超11万名司导人员提供入驻审核、培训认证等服务,还通过校企合作每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据咨询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4 年全球AI旅游市场规模约为 8.94 亿美元,预计 2034 年将达到 50.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94%。中国旅游研究院《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 2024》显示,75% 的游客通过在线旅游平台获取旅游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对旅游内容创作、数据分析等产生较大影响。
生态重构与未来博弈:
流量入口与技术主权的争夺
AI正重塑电商行业的权力结构。美团9月推出首款 AI Agent 产品 “小美” App 公测,定位 “小而美的 AI 生活小秘书”,搭载自研模型 LongCa -Flas -Chat,支持外卖下单、餐厅推荐等服务。用户可通过文字或语音交互,如 “帮我点一杯之前点过的喜茶”,几秒内就能完成历史订单查询并返回推荐结果。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表示,愿景是 “每个人都能有一个专属的生活小秘书”。美团CEO王兴曾称对AI的策略是进攻,而非防守。一季度美团研发投入达58亿元,同比增长 15%,王莆中透露美团每年在 AI 上的投入超百亿元。
行业人士认为,美团将“小美”做成独立 App,是因当前用户在美团App仍习惯搜索,与 Agent的对话交互方式心智不同。“如果要放进去,就只能新做一个独立的 tab(板块),但目前的能力还不够成熟。” 该人士分析,“小美” 更适用于解决复合型组合需求,如用户确定出行目的地后,AI可直接处理住宿、交通、餐饮等复杂需求。
而阿里方面采取全链路渗透策略。集团副总裁韩曦在参加2025电子商务大会时发表《下一代电商的智能化革命》的分享,他指出,阿里巴巴依托“云 + AI”的全栈技术能力,为电商行业提供了创新底座。其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家族已衍生超14万个模型,并通过魔搭社区汇聚了1600万开发者,持续推动技术普惠。 阿里AI已深度融入电商全链路,淘宝官方AI工具服务超400万商家,在营销内容生成、客服等环节助力成本降低90%以上;阿里巴巴国际站的AI应用量年增44倍,每周活跃商家超14万,效能超越80%的真人业务员。展望未来,韩曦认为AI将催生原生电商新形态,推动远场电商与近场零售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商品服务融合的生态。
1688CEO余涌提出激进转型目标:“未来五年,1688 将转型为供应链科技公司,AI 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1688AI版完全剔除广告位,以 “确定性交付” 为核心,商家输入 “下月目标 GMV 50万”,AI即生成采购计划、推荐匹配工厂,并监控ROI。平台收入转向供应链金融服务和深度增值服务。余涌大胆的认为:AI可以视作“一个人”。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局长谢小云在今年7月,浙江省“平台+产业”AI对接会上指出:“AI 不是巨头的特权,而是中小企业的‘超能力’。” 由此不难看出,AI在TO B电商的领域,恰恰是中小企业的福音。
Adobe Analytics数据显示,2025年2月美国零售网站来自生成式 AI的访问量比2024年 7 月增长1200%,网络星期一期间该类流量同比增长1950%。39%的美国消费者已使用生成式 AI 购物,53%计划2025年尝试。AI流量用户网站停留时间增长8%,页面浏览量增加12%,跳出率降低 23%。尽管AI驱动的流量转化率比其他渠道低 9%,但较 2024 年 7 月的43%已有显著改善。
从淘宝拍立淘的3秒比价到1688商家的92%毛利率,从马蜂窝的行程规划到美团的AI生活秘书,AI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已超越工具层面,成为重构生产、交易、服务全链条的核心力量。正如马云 2023 年末在内部强调的 “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这场变革才初露端倪,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生态构建与价值分配模式的重塑。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爱搞机的小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