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是人民幸福生活、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2025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是人民幸福生活、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2025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颁布实施,为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明确裁判指引。
为准确理解适用民法典及司法解释,4月11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召开“司法护航家庭和谐 助力‘顺义好风气’新闻通报会”,梳理顺义法院近年来审结的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从此类案件审理情况及案件特点出发,剖析审理难点,并提出预防化解对策建议,积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婚恋观,回应人民群众对婚姻家庭司法保障的新期待。
新闻通报会由顺义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兴国主持。顺义区妇联及各镇街妇联相关负责同志现场参加新闻通报会,9名北京市人大代表线上收看直播。
据顺义法院杨镇法庭庭长张蕾介绍,2024年,顺义法院共审理婚姻家庭类案件1110件,较四年前增长15.63%,案件呈现涉诉主体年轻化再婚化,财产争议复杂化,债务纠纷增加,离婚经济补偿与损害赔偿主张增多等特点。
张蕾表示,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根植于亲密关系的特殊性,兼具情感纠葛、伦理冲突与法律争议等多重属性,审理难点集中体现为事实查证难、诉讼程序杂、调查成本高、司法权衡难四大问题。可以说,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的裁判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治理课题,司法实践需在各类复杂情况下权衡法理与情理。
对此,张蕾从婚姻全周期出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在婚前阶段,要明晰权责边界,如完善婚前财产协议,规范彩礼收付,审慎处理婚前购房与债务等;在婚姻存续阶段,要强化共治共享,包括构建透明化家庭财产管理体系,防范债务风险,健全情感沟通与危机干预机制等;在离婚准备阶段,要依法理性维权,全面收集证据,科学合理主张离婚权益,优先保障子女权益,善用调解程序,降低对抗成本。
杨镇法庭法官李琳现场通报了婚姻家庭类纠纷相关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彩礼返还比例认定、婚后父母出资购房性质认定、共同还贷责任认定及家务劳动补偿主张能否获支持等焦点问题。
典型案例
张蕾表示,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关乎个体幸福与社会文明。通过婚前风险防范、婚中协同共治、离婚依法善后,可最大限度减少纠纷、化解矛盾。顺义法院将持续完善婚姻家庭类纠纷审判机制,强化裁判指引,以法律解婚姻千结、筑和谐暖巢,助力实现“顺义好风气”,为守护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法治力量。
王学文、冯可梁、刘克友、刘林、刘建华、李冬梅、张亚利、周青梅和胡晓霞9名北京市人大代表线上收看直播
# 代表点评 #
刘克友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务车分公司第八车队班长
顺义法院本次新闻通报会,立足人民群众日常婚姻家庭生活,解读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几类纠纷类型,切实回应了群众关切。通报会既是顺义法院以司法护航家庭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审判实践助力弘扬“顺义好风气”取得的重要成果。建立良好婚姻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是整个社会的课题,更是我们辖区内每位群众要弘扬的一种“好风气”。“家和万事兴”,每一个“小家”和睦,才能实现我们国家这个“大家”文明富强。
李冬梅
北 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顺义法院以新闻通报会的形式分享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例与相关经验做法,是用心为民司法的生动举措,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为辖区相关部门及每名群众处理潜在矛盾提供了借鉴指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与人民法院一道,在各类课程中潜移默化传递相关正确理念的教育和养成。希望顺义法院再接再厉,努力用案例推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婚恋观、建立良好健康的婚恋关系,以法治力量守护婚姻家庭这一温馨港湾。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