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说穷是命,或者干脆就是懒。 这话听多了,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看来看去,很多时候,穷不是天灾,更像是人祸,是掉进了一个个设计好的坑里。 不是说完全没个人原因,但光盯着个人说事儿,容易把真正的问题给漏了。 有些坑,明晃晃摆在那儿,就等你往里跳。
别再说穷人懒了!这4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才是让你翻不了身的真相
老说穷是命,或者干脆就是懒。 这话听多了,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看来看去,很多时候,穷不是天灾,更像是人祸,是掉进了一个个设计好的坑里。 不是说完全没个人原因,但光盯着个人说事儿,容易把真正的问题给漏了。 有些坑,明晃晃摆在那儿,就等你往里跳。
第一个坑,叫垃圾桶陷阱。 听着不好听,但挺实在。 啥意思呢?就是总有人变着法儿地让你掏钱买一堆你其实用不着、或者用了也没啥大用的东西。 你看现在那些购物节,还有各种打折促销,信息铺天盖地。 便宜,划算,不买就亏了。 手机上随便划拉几下,钱就出去了。 买回来呢?可能新鲜两天就扔一边了。 很多东西,质量也就那样,用不了多久就得换。 生产者门儿清,他们就是要用低价、方便、还有各种心理暗示,让你不停地买买买。 他们不怕你买的东西没用,就怕你不买。 穷人的钱本来就少,经不起这么折腾。 一块钱掰成两半花都不够,结果还被这些五花八门的玩意儿勾引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花出去。 看着好像占了便宜,买了打折货,实际上呢?买了一堆垃圾,真正需要攒钱办的大事,比如学个手艺、给孩子报个好点的班、或者应个急,钱就没了。 这就像个垃圾桶,啥都往里扔,看着满了,其实全是没用的东西,把真正有价值的空间给占了。 这不是你意志力不行,是人家那套玩法设计得太精妙,正好卡在你的需求点和人性的弱点上。 图便宜,图方便,图个新鲜感,最后把自己那点儿家底都填进去了。
第二个坑,叫奶头乐陷阱。 这词儿更糙,但道理一点不糙。 就是用一些廉价的、容易上瘾的娱乐把你喂饱,让你沉在里面,不想别的。 你看现在多少人,一天到晚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看直播,打游戏。
这些东西,来得快,刺激强,不用动脑子,点开就能乐。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天下来,好像挺充实,啥也没干。 这种快乐,就像给婴儿塞个奶嘴,立马就不哭了,安安静静,但他也忘了饿,忘了该干啥。 人也是一样,沉在这种低成本的快乐里,慢慢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觉得生活也就这样了,有口饭吃,有手机玩,挺好。 那些真正需要下功夫去学的东西,需要费脑子去琢磨的事儿,太累了,不想碰。 富人或者说那些想往上走的人,他们也娱乐,但可能方式不太一样。 他们可能会把时间花在拓展人脉、学习新知识、健身上,这些东西短期看可能没那么爽,但长期看是有积累的。 而穷人,更容易被这种即时满足、唾手可得的奶头乐给困住。 不是说不能娱乐,人总得放松。 但如果一天到晚除了这个就没别的了,那人基本上就废了。 斗志没了,想法没了,跟现实脱节了,最后就真的只能在底层待着。 这个陷阱,杀伤力特别大,因为它看起来无害,甚至还挺滋润,但实际上是在慢慢抽掉你的精气神。
第三个坑,叫老鼠赛道陷阱。 这个好理解,就是像笼子里的小老鼠,拼命跑轮子,跑得汗流浃背,但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 很多人就是这样,每天忙忙碌碌,从早干到晚,甚至打好几份工,累得像条狗。 看着挺努力,挺辛苦,但生活就是没啥起色,钱还是不够花,日子还是紧巴巴。 为啥?因为光顾着低头拉车,没抬头看路。 忙,但是瞎忙。 没有规划,没有思考,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往哪儿去,怎么才能跳出这个循环。 今天愁下个月的房租,明天愁孩子的学费,后天愁水电煤气。 所有的精力都被眼前的苟且给耗尽了,根本没时间也没心力去想长远的事,去学点能改变现状的技能,去找找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这种忙碌,很多时候只是在维持生存,而不是在发展。 就像那个轮子,你跑得再快,也只是让轮子转得更快,你本人离出口一点都没近。 而且这种状态特别消耗人,时间长了,人会变得麻木,觉得生活就是这样,除了拼命干活,别无他法。 思考和规划,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而对于很多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来说,这恰恰是最奢侈的东西。
他们不是不想,是真的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没那个余力了。 这个陷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用忙碌和辛苦麻痹你,让你觉得自己在努力,但实际上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在消耗自己。
第四个坑,叫肖申克陷阱。 看过那电影的都懂,就是监狱里的老布,在监狱里待了几十年,已经完全适应了体制内的生活,被体制化了。 放他出去,他反而不知道怎么活了,最后选择了自杀。 现实中,很多人也是这样,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待久了,哪怕这个环境并不好,甚至很糟糕,他也习惯了,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和动力。 穷,有时候也是一种体制。 时间长了,人会对贫穷产生一种适应性。 觉得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折腾也没用,不如安安稳稳过日子。 看到机会,不敢抓,怕失败,怕失去现在仅有的一点东西。 别人说可以试试别的路子,他第一反应是我不行、太难了、没那个命。 这种心态,比没钱更可怕。 因为没钱,还可以想办法去挣,但如果心气儿没了,那就真的没救了。 这种认命的心态,有时候是环境逼出来的,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打击,让人心灰意冷。 有时候也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限,害怕变化,害怕不确定性。 就像肖申克监狱的高墙,不仅困住了人的身体,更困住了人的思想。 跳不出这个思想的牢笼,外面的世界再大,也跟你没关系。 这个陷阱,是内化的,是自己困住了自己。
这四个坑,垃圾桶陷阱让你把钱花在没用的地方,奶头乐陷阱让你失去思考和斗志,老鼠赛道陷阱让你瞎忙活没积累,肖申克陷阱让你认命不敢改变。 它们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闭环。 因为穷,更容易被便宜货吸引(垃圾桶) ;因为生活苦闷,更容易沉迷廉价娱乐(奶头乐) ;因为要糊口,只能拼命干重复的活儿(老鼠赛道) ;因为长期看不到希望,慢慢就习惯了,不敢想别的(肖申克) 。 掉进一个,很容易就滚进下一个。
有人可能会说,那富人就不掉坑吗?也掉,但他们家底厚,掉进去可能只是擦破点皮,有资本爬出来,甚至可以把坑填平。 穷人不一样,掉进去可能就爬不出来了。 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坑就是为穷人量身定做的。 那些廉价的、容易上瘾的消费品和娱乐,目标用户是谁? 那些只要求体力、不要求脑力、报酬微薄的工作,是谁在干?想明白了这些,就知道为啥说贫穷很多时候是被设计出来的。
当然,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人彻底躺平,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外界。 认识到这些陷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至少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知道自己可能在哪个坑里。 知道了,才有可能去想办法。 比如,消费的时候多问自己一句,这玩意儿我真需要吗?还是只是图便宜或者被广告忽悠了?空闲的时候,能不能少刷点没营养的视频,看点有用的书,或者学点什么?工作再忙,能不能挤出一点点时间,哪怕半个小时,想想未来的路,看看有没有别的可能?心里那股认命的劲儿上来的时候,能不能给自己鼓鼓劲,试试往前迈一小步?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对于深陷困境的人来说,每一点改变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而且光靠个人努力,有时候也确实顶不住大环境的压力。 有些问题,不是个人能解决的,需要社会层面去想办法,比如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好的社会保障,更规范的市场环境,减少那些专门收割底层的设计。
但话说回来,指望外界环境一下子变得完美,也不现实。 对于个人来说,能做的,首先就是保持清醒。 看清楚自己周围有哪些坑,看清楚那些让你舒舒服服待着的奶嘴背后是什么,看清楚自己是不是在老鼠赛道上瞎跑,看清楚心里那堵肖申克的墙是不是自己砌起来的。 能看清楚,本身就是跳出来的第一步。
所以你看,穷这事儿,真不是一句懒或者命就能解释的。 它复杂得很,里面有太多弯弯绕绕。 光靠埋头傻干,大概率是出不来的。 脑子不清醒,看不透这些道道,跳不出那个圈,就只能一直在里头打转。 这跟懒不懒,关系可能真没那么大。 关键还是得脑子先醒过来,看明白局势,然后一步一步地,想办法从坑里往外爬。 难,但总得试试。
来源:树变步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