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质潘于今年夏天上任星纪魅族CEO,近日,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掌舵后的第一场重磅发布。从内容来看,这次发布依然延续了该公司的“三件套”风格——“手机+XR+智能汽车(软件)”,看来新领导上任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黄质潘于今年夏天上任星纪魅族CEO,近日,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掌舵后的第一场重磅发布。从内容来看,这次发布依然延续了该公司的“三件套”风格——“手机+XR+智能汽车(软件)”,看来新领导上任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次发布的主题是“归航”。黄质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解读:“‘归航’不是喊口号,先在牌桌上,才能谈以后。我现在要保证我们的产品、口碑,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可我,要把粉丝牢牢抓在手上,然后把新的用户再拉进来。”
刚刚成立时,星纪魅族还有着雄心壮志,比如“三年内回到国内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的位置”的豪言,但从黄质潘近来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发展理念应该是更加务实了。业内人士认为,星纪魅族需要一个爆款来带领该公司进入“快节奏”的发展状态。
姗姗来迟的旗舰
这次发布的重磅产品之一,是魅族22系列。从魅族20系列到魅族21,发布间隔仅8个月,但从魅族21到魅族22,却用了一年零9个月的时间,星纪魅族官方此前也在微博上承认魅族22已跳票两次。
星纪魅族中国区CMO万志强在发布会上回应了魅族22延期发布一事,称“魅族22迟迟未能发布,我们上下压力都很大。魅族22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其实除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影响因素外,我们还必须要承认22的开发工作比想象的要艰难。”
意料之外的因素,或许包括频繁的高管变动。
自2023年3月星纪魅族集团成立以来,已经历经三任CEO,最初由沈子瑜出任董事长兼CEO,2024年5月,苏静接任CEO职务,而今年7月,星纪魅族集团法定代表人已由苏静变更为黄质潘,黄质潘的微博认证也变更为“星纪魅族集团CEO”。
黄质潘就是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的弟弟,在黄章退居幕后后,他曾担任魅族科技的法人代表和CEO,2023年星纪魅族集团成立后,黄质潘任星纪魅族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手机事业部总裁。
而差不多在黄质潘重新上任CEO的时间段,官方公众号“星纪魅族科技”更名为“魅族科技”。彼时,万志强回应称,无需多想,公司本身的名字和主体没有变化,更加聚焦魅族和Flyme品牌,同时也将以产品为核心,结合吉利人车家生态,打造更好的产品。
综合魅族22的性能配置与定价策略来看,星纪魅族对这款产品的市场表现应该是抱有较高期待的。
性能方面,魅族22最突出的就是影像功能,因为这款手机集成了四颗5000万像素级别镜头,分别为5000万像素广角、5000万像素3倍潜望长焦、5000万像素超广角、5000万像素前置自拍。
定价方面,魅族22起售价为2999元,与魅族21当初3399元的起售价相比有所下调。去年下半年开始,魅族手机的价格就在不断下探,如Lucky系列手机—Lucky 08有两款价格都在2000元以下,Note 16系列AI手机在参与星纪魅族官方的百大职业专项补贴及“国补”活动后,最低价只要不到600元。
魅族22是否能成为爆款,尚需市场验证。IDC公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成本上涨推动旗舰手机产品售价普遍提升,高端用户相对接受程度较高,并不会因为价格的提升而直接影响购买需求,但一部分中端用户消费降级较明显,性价比较高的品牌和产品将更受欢迎。
“魅族当前的价格策略在短期内可能有效。通过降价和推出低价AI手机,有助于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和提升市场份额,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市场。但长期有效性取决于产品力、品牌差异化和盈利能力的平衡,否则可能陷入性价比陷阱。”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3月,时任星纪魅族集团CEO的沈子瑜在发布会上宣布,要在三年内回到国内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的位置。如今已经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在国内智能手机TOP5的行列,魅族依然没有姓名。
“说实话,我们的资源或者实力,肯定没办法跟国内前几的品牌去直接PK,这是压力比较大的地方。”黄质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至于魅族手机这两年多的销量到底有多少,《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星纪魅族集团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慢节奏的生态长征
自成立以来,星纪魅族就确立了“手机+XR+智能汽车”三大业务发展曲线,该公司想要构建的是一个完备的智能生态。
这次的年度发布仍然围绕着这三件套,除了推出姗姗来迟的魅族22,还有魅族AI拍摄眼镜StarV Snap和Flyme Auto 2。
XR业务方面,StarV Snap起售价为1999元,配备了1200万像素镜头,并配备支付功能。今年星纪魅族集团与支付宝、蚂蚁国际达成战略合作,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AI眼镜技术与创新支付结合的新场景,佩戴AI眼镜即可完成扫码支付,目前该功能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用,后续将应用到更多地区。
在智能眼镜市场,星纪魅族的市场地位显然要好过其手机。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AR&ER市场出货8.6万台,份额达到63.8%,出货量同比增长64%,其中Xreal、雷鸟、星纪魅族共同推动市场增长。至于具体的市场份额,IDC并未披露。
但是,ID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的出货量为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这一体量与智能手机相比还是差了很远,同样来自IDC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总计2.97亿台。
至于智能座舱系统,星纪魅族集团表示,应用生态一直是智能座舱的痛点,如今Flyme Auto构建了更全面的生态矩阵,通过多种技术路径集合了五大应用来源,从高频应用到长尾需求,从生活服务到休闲娱乐,实现了应用生态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截至目前,Flyme Auto已覆盖吉利银河、领克等品牌车型28款,用户数量突破150万,连续11个月生态用户数量增速行业第一。
自从在资本层面迎来吉利,星纪魅族的业务就注定离不开汽车,而该公司也一直在做多终端的融合。然而,星纪魅族在这块业务上显然是严重依赖吉利的,该公司此前曾表示,不会局限于吉利体系,会向全球车企开放。不过这次星纪魅族公布的合作品牌,可以看到依然是吉利旗下的几个。
对此,黄质潘表现出的却是不疾不徐的态度:“不画饼,把脚步放慢,把所有的精力、能力回归到产品上做对的事,用合适的资源去做一个比较极致的事情,只要方向对了,我觉得通过两年、三年、五年的努力总能做起来。”
丁少将则认为,星纪魅族的发展战略展现了其瞄准AI赛道的决心,但路径尚在探索。“AR眼镜的局部突破未能形成规模效应,AI手机和智能座舱仍需市场验证,其挑战在于如何将技术布局转化为爆款产品,并在生态协同中找到可持续的增长点。”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