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错,这不是比赛现场,却比很多比赛气氛还紧绷。24名从北京、天津、山东、大连等地来的“老江湖”,有人刚挂靴不久,有人是地方队的精神领袖,此时全都摊开笔记本,围着主讲宗磊——足协派来的B级教练员资深讲师——眼神亮得像盯着点球点上的足球。
天津再聚24位绿茵老将转型课堂,B级教练培训现场火热到像一场战术对抗
一推开天津体育学院国际交流中心酒店的会议门,空气里都是草坪和战术板混合的味道。
没错,这不是比赛现场,却比很多比赛气氛还紧绷。24名从北京、天津、山东、大连等地来的“老江湖”,有人刚挂靴不久,有人是地方队的精神领袖,此时全都摊开笔记本,围着主讲宗磊——足协派来的B级教练员资深讲师——眼神亮得像盯着点球点上的足球。
第一天的课从战术理论开讲,可宗磊没让他们坐太久。“战术是踢出来的。”于是,球员们被拖到室外模拟对抗,穿着训练服、拿着哨子,互相轮流扮演教练与队员。有人在边线挥手示意,有人蹲下在草地上画箭头,完全是教练视角的代入感。
培训共分两个阶段:9月12日到25日是第一段,10月11日到17日接着来一波。合计21天,密度不比集训营低。除了战术和实战演练,还有训练课设计、球员身心发展、比赛分析等一套“全家桶”。理论和实际交叉着来,有时候上午还在研究阵型变化,下午就到场地摆人位,对着空门琢磨传切配合里暗藏的时间差。
不少人原本以为课堂会偏枯燥,但一轮模拟教学下来才发现,学会“教”远比自己上场踢更烧脑。比如如何在10分钟热身期内,让不同位置的球员都进入最佳状态,却不让中途插话的助教打乱秩序;又比如,遇到小朋友心态炸裂,怎么三句话让他回到节奏里。
这是天津足协今年第二次承办B级教练员培训班。5月份的第八期刚结束没多久,就又迎来了第二十五期,说明他们在北方的足球教练培养圈里,已经有了稳定的号召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酒店到训练场的距离掐表只有几分钟,学员们笑称,这比以前赶客场球赛还轻松。
课堂上,来自不同地区的球员会把当地青训的“土办法”和成功案例搬出来分享。比如大连的学员讲自己是如何用一次海边沙地训练解决球员脚下发飘问题;山东的则聊到冬训期间怎么用有限的暖棚条件维持高质量对抗。这样的交流,现场经常会引来一片“哦哦”的感叹声音。
一个细节挺有意思——宗磊喜欢在学员演练完后“追问三连击”:你为什么这么布阵?换成U15还这么安排吗?如果中锋突然受伤怎么办?每一道都是临场应变的拷问。有人一开始答不出来,脸红着笑,几天后就能侃侃而谈,还把观念变成板书传给其他人。
这批学员背景普遍不简单——大多数有职业联赛经验,有人是顶级联赛的锋线尖刀,有人曾是后防定海神针。他们卸下球员的身份,换成教练员的视野,开始琢磨如何把自己的比赛经验转化成可复制、可传承的训练方法。拿到B级证书后,他们就有机会进入职业俱乐部青训、校园足球甚至各级地方培训体系去执教。
在课程间隙的休息区,你能看到一种有趣的画面:桌上摆着咖啡和战术板,学员们一边喝着,一边用小磁片推演刚才宗磊留下的“作业题”。有的推着推着,手上顺便做了个射门动作,还差点碰翻杯子。
坊间有人笑说,这批人下次聚应该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全国各地的青训场边吼喊“别往中路扎!”的时候。
至于训练结束后,有没有人在酒店电梯口用手机播着经典比赛复盘视频,一边还小声和同伴讨论如何改良,就不得而知了。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