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化道肿瘤像是一部“默片”,在隐秘的角落悄然进展,查出来往往就是中晚期。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难以维系的生存质量,它拖垮一个又一个家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消化道肿瘤像是一部“默片”,在隐秘的角落悄然进展,查出来往往就是中晚期。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难以维系的生存质量,它拖垮一个又一个家庭。
“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可以大幅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早诊率、治愈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奉化项目点负责人,宁波奉化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王晓亮介绍,2023年至今,在对15万健康人群的筛查中,通过胃肠镜检出结肠癌64例、胃癌191例,相当于每100位高风险人群中就有1人患癌。
奉化当地的杨大伯(化名),起初非常抗拒做胃镜,觉得自己“什么症状都没有,能吃能喝的”,不愿意受这个“罪”。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他最终接受了无痛胃镜检查。
结果令人震惊:在他的胃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早期的胃癌病灶。宁波奉化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方欢欢主任医师表示,“由于发现得极早,这个病灶还很微小,我们立即为他实施了内镜下微创剥离术,一次手术就实现了完整切除。大伯术后恢复得非常快,日常生活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一人筛查,带动全家。这位大伯后来成了筛查项目的“义务宣传员”,他的两位兄弟也做了检查,分别发现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
“浙江人钟爱的咸菜、梅干菜,以及沿海地区的生腌、咸鱼等,都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长期大量食用会显著增加癌变风险。”王晓亮指出,预防消化道疾病,关键在于“管住嘴”。
为什么强调40岁要主动接受检查?
一人得癌,全家有风险吗?
消化道肿瘤有哪些特点?
……
9月19日(周五)14:00-15:00,王晓亮、方欢欢将走进潮新闻·钱江晚报、浙江大健康名医直播间,带来《从抗拒到感激,一个胃镜救了兄弟三人》主题直播,别让犹豫“耽误”了健康,专家们将结合真实病例,科普消化道肿瘤早筛早治的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