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中年,最怕听到的不是“你老了”,而是“你身体出问题了”。尤其是40岁这个坎儿,表面上还能打拼,熬夜、应酬、操心孩子上学、父母健康,样样不落,但身体的底子,早已不像年轻时那样“铁打的”。
人到中年,最怕听到的不是“你老了”,而是“你身体出问题了”。尤其是40岁这个坎儿,表面上还能打拼,熬夜、应酬、操心孩子上学、父母健康,样样不落,但身体的底子,早已不像年轻时那样“铁打的”。
最近在门诊有个事让我揪心。一个年纪不大的女性,才刚过四十,脸色蜡黄,眼白发黄,整个人虚得像掉了魂儿。一查肝功能,吓人,转氨酶破千,胆红素飙升,肝脏B超像被火烧过的地。
再一问,原来她长期在吃几种保健品,想着“保心护肝”,结果吃出问题来了。她以为是在保命,其实是在耗命。
我不是说所有保健品都有问题,但一个关键是:吃对时间、吃对方法、吃对剂量,还得吃对人。说句不好听的,药吃不对,比不吃更麻烦。就像这个事里头提到的辅酶Q10,确实是个好东西,但用错了,也可能添乱。
咱们先讲讲这个辅酶Q10是干啥的。它其实是人体本来就有的一种“辅助酶”,主要在心脏、肝脏、肾脏这些“高耗能”的脏器里特别活跃。
它就像个搬运工,帮细胞“发电”,让心脏能跳、肝脏能解毒、肌肉能动弹。尤其是对那些有心肌炎、慢性心衰的人来说,这玩意儿就像是给心脏加油打气。
可问题来了,你说它好,大家就都吃,那可不行。肝功能不好的人吃进辅酶Q10,本来是想养心,结果肝脏负担更重,还得代谢它,反倒容易让肝“雪上加霜”。就像一个饭店厨房已经快塌了,你还给它塞一堆锅碗瓢盆,说是为了提升业绩,最后只能是锅也砸了,人也走了。
还有一点特别关键:辅酶Q10不是仙丹,它是脂溶性的,也就是说吃的时候必须“搭配油脂”才吸收得好。你要是空腹吃,或者吃完饭立刻吃颗“清脂胶囊”把油一网打尽,那它就白吃了。很多人说“我吃了怎么没感觉”,不是它没用,是你没吃对。
吃辅酶Q10的同时,有4件事是千万不能做的,这不是我吓唬你,是有实打实研究数据的。一是不能和华法林这类抗凝药一块吃,会影响药效,增加出血风险。
二是不能和降压药随便混,可能导致血压波动;三是糖尿病患者得特别注意,因为它可能会让血糖控制紊乱。
四是肝功能差的人慎用,因为肝代谢负担会加重。很多人看说明书不仔细,或者听别人说“我吃了很好”,就盲目上手,殊不知每个人的身体差别比脸还大,哪能一概而论?
再说回那个让人心疼的中年女性。她其实就是个典型的“自我保健型”选手,家里一堆保健品,辅酶Q10、鱼油、银杏叶、褪黑素……样样齐全。
她上网查,说“这些有助于防老年痴呆、改善心血管、调节激素”,于是每天一把一把地吃,吃得比正餐还认真。可她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保健品也需要“个性化”管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盲目叠加”。
就像中药讲“辨证施治”,不是你上火就一定要吃牛黄解毒丸,也不是你疲惫就一定需要补气补血。身体是个系统,不是拼图游戏。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我心脏不好,到底能不能吃辅酶Q10?
我得说,如果你是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恢复期患者,而且肝肾功能正常,医生评估后是可以吃的,但一定要注意剂量,一般每日30~100毫克,饭后服用,避免空腹。
同时,还得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不要图省事,一吃就是半年一年,那风险就上来了。
有些人一看到“营养心脏”四个字就激动,想着吃点就能预防猝死、强心护脑。其实心脏最怕的,不是你少吃某样东西,而是你天天熬夜、暴饮暴食、情绪压抑。
你可以吃辅酶Q10,但你不能老是揪着手机不睡觉,不能天天火锅啤酒炸鸡当情绪出口,更不能把“压力大”当成不健康生活的挡箭牌。
咱们这代人,和上一代不一样。父母那时候是“有啥吃啥”,我们是“吃啥查啥”。
但查归查,别什么都听网上的,尤其是那种“某某明星推荐”“名医直播间”式的内容,很多时候是带货,不是看病。真正的医生,是坐诊室里看你舌苔、摸你脉搏、翻你体检报告,不是在屏幕上念广告词。
说到肝衰竭这个事儿,咱得提醒一句:肝病往往没啥早期症状,不像胃疼你会叫,心慌你会怕,肝坏了可能你只是觉得累、没胃口、皮肤发黄,一查已经是中晚期。
尤其是有脂肪肝、长期喝酒、长期吃药的人,或者有乙肝家族史的,别等到脸黄眼黄才重视,那时候就不是“调理”能解决的事了。
我见过太多“吃出来”的肝病,也见过不少“自己吓自己”的人。一听说某种保健品好,就一股脑上,结果吃出肝损伤。
反倒是那些生活规律、不乱吃、不乱信的人,身体反而更稳定。不是说你不能用保健品,而是你得知道“为啥用、怎么用、啥时候停”。
有个小知识,可能你还真不知道:辅酶Q10在我们体内其实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从20岁开始就逐年减少,到了40岁以后,体内含量可能只剩一半。
这也解释了为啥中年人容易感觉累、心悸、注意力下降。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须补——如果你饮食均衡、睡眠规律、运动充足,身体自己能合成够用的量。真正该补的人,往往是有疾病背景,或者营养吸收障碍的人。
咱们中国人的饮食,其实挺讲究的,很多日常食物里就含有天然的辅酶Q10,比如猪心、牛心、沙丁鱼、菠菜、花椰菜这些东西。你要真是靠饮食来补,合理搭配,也能慢慢补回来,别把保健品当饭吃,也别把饭当摆设。
说到这儿,我特别想讲一句:身体是自己的,但健康的逻辑,永远是科学的。你可以不懂药理,但你不能不尊重医学。
你可以选择吃或不吃某种补品,但你不能忽视自己的代谢能力、用药背景和生活方式。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从来不是靠一瓶保健品堆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自律、节制和觉察。
你要问我,那个40岁女性最后怎么样了?她还是走了,肝衰竭的进展快得像塌方一样,一旦超过临界点,哪怕ICU也拉不回来。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提醒你“别往悬崖走”的人。你听不听,就是你的命运。
别等身体喊话才后悔,别等肝顶不住了才想起问医生,别以为吃了某种东西就能“预防一切”。健康,是一场与自己和生活的温柔较量,不是靠一粒胶囊就能解决的事。
参考文献:
[1]李雪,王志强,刘志远,等.辅酶Q10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53(03):245-250.
[2]周静,赵蕾,张晓丽.肝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代谢特点与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29(05):472-476.
[3]杨帆,陈琪,马莹.辅酶Q10的药理作用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23,58(12):1021-1025.
来源:木子李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