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巴停在院子口,队里连保安都懒得抬头。新教练干脆把花名册塞进背包,先点人头再想训练。48小时后,全队登机去上海,票款没人批,他只好刷个人卡。
那一年,主教练坐公交去驻地接队。
没人理他,连机票也没人报销。
栗晓峰被通知接手女排,可训练局大门无人迎接。他只能拎着行李挤进公交,找队员自己报到。
大巴停在院子口,队里连保安都懒得抬头。新教练干脆把花名册塞进背包,先点人头再想训练。48小时后,全队登机去上海,票款没人批,他只好刷个人卡。
14年前后,这样的事不止一桩。有人忙着抢位置,有人忙着护私情,球场却失声。曾经拿下世界冠军的队伍,在奥运会交出0比15的空白局面,全场观众愣住,转播镜头没敢拉近。
那场0比15前,队里一位老队员正为丈夫争教练席位。她先把邓若曾拉进来顶班,又把李耀先推出来挡枪,只为托住家里那把交椅。
局里多方协调,她一口答应配合,却在背后修改训练表。队员听命两套口令,早上练传球,下午改接应,状态混乱。奥运会一上场,发球连续失误,比分直下。
赛后复盘,录像里能清楚看到三个主教练轮流站边线:一个指挥防守,一个比划换人,真正的临场负责人却缩在椅子上不出声。外界骂声高涨,可内部还在算下一步怎么把位置坐稳。
郎平那时正在美国执教青年队。国内电话追到训练场,请她回来带队。她答应了,回国不到三周就拉起集训。四个月以后,世锦赛拿到亚军,随后奥运会再夺亚军,队员重新昂头。
四年合同到期,理由写成“身体原因”,郎平主动离开。队里有人松了口气,“外人”走了,熟人可回来了。
后来才知道,她坚持几次体检确实在咬牙,但真正压垮她的是队内推诿。请示流程走半天批不下,客场订票常常延误,她的技术分析团队连电脑都要借别队。
郎平走后,“那位丈夫”又被扶上前线。对外新闻稿写着夫妇俩分歧严重,她坚决反对。可内部都清楚,她一句话就能让他掉队。如果真反对,他甚至连行李都不会打包。队伍再次止步前八,观众席已经稀疏。
年复一年,候选教练名册越来越短。邓若曾提前退休,李耀先干脆调去地方队。曾站在领奖台上的老副攻周晓兰,替郎平递过邀请信,也在一次会议后交了辞呈。她说累了,连采访都懒得给。
动荡最严重那季,年轻二传向队委递交离队申请。主教练在申请书上签字同意,结果当着全队挨训:谁准你放人?队员低头不敢吭,申报表却被撕得满地。
训练间隙,队员私下合计怎么打安全球,避免伤筋动骨。结果正式比赛,后排接连垫飞,比分被拉开到十几分。有人说她们没斗志,也有人直言不敢拼——受伤了没人担责。
另一边,球迷没那么快改口。还记得五连冠的老人至今守着电视,边看边念当年名字:郎平、朱玲、杨锡兰。每当球队落后,他仍会拍拍桌子说还能追,耳边像有解说员大喊“扣下去了”。
回想当初夺冠夜,全城街面响起鞭炮。那种热度后来再难复制,可错不在场边观众。14年拉扯,浪费的不只是机会,还有人心。有人仍守着直播留言“无论输赢都看”,更多人转去别的频道。
此刻,新的训练计划刚起步。年轻球员身上背着压缩过的时光,想重提昔日口号却发现说不出口。要让外界再喊一次加油,只能靠比赛分数说话。
当年你守着黑白电视看女排,现在你还会准时打开直播吗?留言聊聊,你最难忘的瞬间是哪一球?
来源:奋发松鼠gpFCS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