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2日,中国航天教育迎来历史性时刻——由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与济南历城第二中学联合创办的全国首个"火箭班"正式揭牌成立。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我国航天人才培养体系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2025年9月12日,中国航天教育迎来历史性时刻——由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与济南历城第二中学联合创办的全国首个"火箭班"正式揭牌成立。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我国航天人才培养体系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揭牌仪式现场气氛热烈,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少宁表示:"我们要在少年心中播下航天的种子,让他们在最富想象力的年纪,与中国火箭的研制者同行。"这一番话道出了"火箭班"设立的初衷——让青少年在成长关键期接触航天科技,培养对浩瀚宇宙的探索热情。
历城二中党委书记李新生在致辞中强调,"火箭班"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把航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为培养新时代航天战略储备人才贡献力量。仪式上,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为师生们带来了航天科技第一课,用亲身经历讲述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点燃了学生们的航天梦想。
"火箭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创新的课程设置。不同于传统班级,该班将航天科技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构建了"基础课程+航天特色课程+实践体验"的三维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方面,学生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将重点强化数学、物理等理工科基础。航天特色课程则由航天专家团队设计,涵盖火箭原理、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等前沿内容。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将定期派遣专家到校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航天科技发展同步。
实践体验环节尤为精彩。学校计划组织学生赴文昌、酒泉等航天发射基地研学,近距离观摩火箭发射全过程。在校内,学生可以参与水火箭制作与发射、VR太空体验、卫星测控模拟等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火箭班"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在授课中强调:"想投身航天事业,首先要锻炼好身体,培养坚韧意志,再积累知识技能。"为此,班级将体能训练、心理素质培养纳入日常教学,全方位塑造未来航天人才。
"火箭班"的设立绝非一时之举,而是我国航天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创新。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高校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发掘和培养潜在人才。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少宁指出:"'火箭班'是科技教育探索的新轨道,将把课堂延伸到发射场、延伸到太空,为全国基础教育探索'科技+教育'的新范式。"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形成航天人才培养的"济南经验"。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火箭班"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在中小学阶段引入前沿科技教育,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人才基础。正如因太空(北京)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刘茵在《航天教育倡议书》中所说,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培养毅力,在失败中懂得坚韧,在创新中点燃智慧"。
"火箭班"不仅是一个特色班级,更是一条从校园到太空的人才培养通道。历城二中表示,将与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不断完善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将组建由校内教师与航天专家组成的"双导师"团队,确保教学质量。同时,建立与高校航天相关专业的衔接机制,为"火箭班"学生升学创造有利条件。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也将提供实习机会,让优秀学生提前接触实际航天工作。
面向未来,"火箭班"计划逐步扩大规模,并探索与更多航天科研院所合作的可能性。学校还考虑设立航天科技创新实验室,支持学生开展小卫星设计、火箭优化等课题研究,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火箭班"的设立,让更多孩子相信"星辰大海并非遥不可及"。正如一位参加揭牌仪式的学生所说:"原来航天梦可以从校园启航,这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或许正是"火箭班"最重要的意义——在青少年心中种下航天报国的种子,静待花开。
来源:章五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