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凌电力如何让一线员工“下山进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19:37 3

摘要:湘中大地逶迤的群山中,海拔1200米的涟源龙山绵延伸展。山巅上巍然矗立的25座风机迎风舞动,位于山腰的“云端值守”风电场站中,视频监控、自动消防、电子围栏一应俱全,生产运营数据正同步传输到距此一百多公里外的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

面对新能源全电量入市的深远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正努力以智慧场站建设为契机,进行一场新能源生产运营体系重塑。

湘中大地逶迤的群山中,海拔1200米的涟源龙山绵延伸展。山巅上巍然矗立的25座风机迎风舞动,位于山腰的“云端值守”风电场站中,视频监控、自动消防、电子围栏一应俱全,生产运营数据正同步传输到距此一百多公里外的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

湖南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如同“大脑”和“神经中枢”,对涟源龙山风电场风机的振动、齿轮箱油温等核心参数变化进行着毫秒级的采集,通过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涟源风机故障识别准确率高达98.6%。

“如脑使臂,如臂使指”。如果说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是“大脑”,湘中维检中心就是落实“大脑”指令的手臂。“大脑”如果对龙山风电场发出了任何故障预警,都将被转发至距风电场几十公里外的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的智慧大屏上。在那里,维检中心负责对周边7座新能源场站的“区域维检+场站安保”,值班人员可以远程完成故障诊断,维检团队将第一时间驱车奔赴现场。

由此,五凌电力通过将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作为湖南新能源生产运营“中枢大脑”,实现了“集中监控”;通过将维检中心所辖场站运维人员集中管理,实现了“区域维检”。而五凌的这一套智慧场站建设新模式,正是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生产运营体系重塑的一个缩影。

集中指挥,握指成拳

2023年12月20日,国家电投集团全面启动智慧场站建设,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典型方案、推进落实和检查验收等方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而这一战略背后,是国家电投集团践行“智改数转”,从而实现新能源产业提质增效、体大身强的迫切心情,更是落实“均衡增长战略”,重塑新能源生产运营体系的坚定决心。

日前,国家电投集团刚刚举行2025年新能源产业年度专题会。会议指出,2025年,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影响深远、挑战与机遇并存。集团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全面推进新能源智慧场站建设和“2+N”(生产运营中心+电力交易中心+N个区域维检中心)生产运营管控体系优化,以改革思维加快推进“省为整体”,推动重点省份区域维检、委托运维取得突破,深化业务管理流程再造,形成适应于市场驱动的智慧化管控体系。

五凌电力作为国家电投集团智慧场站建设的“急先锋”,则成为了该集团新能源生产运营体系重塑的样本。

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目前是湖南省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清洁能源占比达92%。截至目前,五凌电力管理总装机1444万千瓦,其中水电540万千瓦、火电120万千瓦、风电331万千瓦、光伏423万千瓦、储能30万千瓦,遍布湖南、贵州、宁夏、山西等国内22个省(自治区),以及孟加拉国。

2016年10月,五凌电力建成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成为我国首个实现省级全域新能源集中调控的示范工程,中心采取“省内全采全控+省外远程监视”双模覆盖,通过部署27000余个智能感知终端,实现对122座新能源场站的智慧管控。

2022年11月,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在湖南娄底建成,并陆续将周边2小时路程之内的涟源龙山风电场、紫云山风电场等7个场站,全部纳入该中心管控范围,实现“区域维检”。由此,湘中维检中心与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形成远程集控运行管理的协同,实现了“如脑使臂,如臂使指”的集中指挥。

目前,湘中维检中心管控容量达到42.5万千瓦,通过智能视频监控、图像识别、智能物联、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设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各设备之间智能联动功能,场站数字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为这一新能源管控模式的重塑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五凌电力目前已拥有4个维检中心,分别位于湘中、湘南、中卫和玉溪。完成10个场站智慧化改造,实现“设备集控、场站集群、人员集中、技术集享”,打造了新能源运维检修“2小时工作圈”。

业务流程重塑的核心,在于维检中心实施的“区域维检+场站安保”集中运维管控模式。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行“核心+外委”运维检集约化管理。五凌电力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李贤明表示,2023年,该公司仅湘中区域即实现20位运维人员下山进城,综合人工成本降低约800万元/年,全面推广后将有力提升新能源项目区域统筹能力和资产管理质量。

与此同时,五凌电力所辖规模庞大的水电业务,可与其新能源业务形成多能协同模式。1986年从长江水电站起步建设的五凌电力,下设五强溪、三板溪、白市和托口等大型水电站,并与黔东火电厂形成水火互补。

在此基础上,五凌电力创建了“6+4”区域维检网络,以3个核心新能源维检中心辐射湘中、湘南、湘西北,以及即将投运的湘东北等3个中心与4个“水电+新能源”复合基地提供调峰支撑,湖南省域内形成2小时应急响应圈,由此实现对国家电投集团区域集约化管理的扎实落实。

硬核“黑科技”助力体系重塑

五凌电力新能源生产运营体系的重塑,除了集团战略自上而下的推动,还依靠的是智能巡检、故障预警等自主研发的硬核“黑科技”的支撑。

无人机巡检大队是五凌电力新能源场站巡检的主力军。场站采取“一人一机”的移动式巡检策略,无人机沿工字形路线采集数据,通过卫星中心定位,成功起飞后按航线采集数据,将飞行实况画面实时传回长沙生产运营中心。由此,传统人工巡检无法全面覆盖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巡检的同时,中心结合SCADA技术(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进行多元数据分析,最快1天便可出具巡检报告,可精准迅捷地发现组件缺陷。

然而,无人机结合SCADA技术还只是五凌电力智慧场站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据五凌电力科技公司董事长万元介绍,五凌电力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可实现集中式风电、光伏资产的全景监测、智能预警、专家分析、能效分析及设备状态评估。

该系统自2024年6月上线应用以来,已推广应用到53座风电场、10余座光伏场站,通过系统预警提前发现风电齿轮箱失效、轴承磨损、变桨轴承断齿等各类风电设备缺陷300余项,避免设备故障损失约500万元;通过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提前发现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各类设备缺陷近万处,挽回发电损失约1200万千瓦时。

2016年,新建成的长沙新能源集控中心实现“全采全送、全监全控”;2022年起,通过数智化改造,开展风机大部件、逆变器、组件等主设备问题专项治理,提升设备可靠性;完善主设备状态监测,实现“全景化感知”等一系列“数智化”成效,为“2+N”生产运营管控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底,在运122座新能源场站接入长沙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装机容量约718万千瓦。

同时,五凌电力科技公司还有诸多为自身新能源场站量身定做的“黑科技”武器,极大地提升了智能巡检的便利性。例如,湖南以分布式山地光伏为主,山体和植被对组件的遮挡情况时有发生。公司通过自研算法,可利用无人机识别光伏组件组串数据,判断遮挡情况,并建立模型研究遮挡程度,预计可提高发电量5%左右。

此外,还有可跟踪太阳照射角度的光伏跟踪支架,融合了AI算法,使光伏板保持最佳发电位置,可极大提升光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检测故障气体评估变压器健康状态的变压器油光谱检测装置;以及在升压站部署的毫米波雷达及视频融合预警系统,可代替红外对射、电子围栏、视频摄像头等传统的周界防范,预警准确率高达98%。

目前,上述自主研发的技术已在五凌电力下属的余丁、汨罗、石门等10余座光伏电站投入应用,预计年挽回发电量损失建议下调至2000万千瓦时。

由此,凭借先行先试取得的丰富经验和创新研发获得的技术积累,五凌电力湘中维检中心风机实训平台与直驱仿真平台共同搭建了阶梯式培训体系,成为面向国家电投集团、湖南省新能源维检技能实操实训基地。

成效提升“看得见摸得着”

体系重塑带来的是整个五凌电力新能源生产运营体系可感可触的提质增效。而具体的效能和收益,则体现在成本削减、产销协同和员工幸福感提升三大方面。

在成本削减方面,据五凌电力新能源分公司生产运营中心副主任、湘中维检中心主任谭振国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实现集中式风电、光伏资产的全景监测、能效分析及设备状态评估,投运以来推送智能预警工单150余项,发现光伏设备缺陷5000余项,运维人员配置较传统模式下降约63%,故障消缺效率提升5倍。有力支撑新能源运检工作,助推无故障新能源场站建设。

中心实行“设备集控、场站集群、人员集中、技术集享”管理,建设区域联储联备仓库,实现资源共享,场站储备资金占用降低50%。

同时,湘中维检中心实施“区域维检+场站安保”集中运维管控模式以来,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推行“核心+外委”运维检集约化管理,现场运维人员减少20人,减少人工成本约800万元/年,全面推广后将有力提升新能源项目区域统筹能力和资产管理质量。

产销协同方面,五凌电力基于电力交易市场革新与AI决策技术前沿,开拓性建设了湖南区域现货辅助决策系统,升级湖南省集中营销管理系统,打破了产销两侧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

2024年,五凌电力调整发电检修计划、交易策略256次,多电源品种协同营销实现新能源减弃增发,更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助力“供需协同”为特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截至2024年底,国家电投集团的现货辅助决策系统,已实现了对湖南36座新能源场站发电数据及风光功率预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并关联外部市场供需数据,促进了以省级营销、运行集控和区域维检三大中心为核心的生产营销协同体系落地见效。2024年,国家电投集团在湖南的214万千瓦市场化新能源集中营销率达到100%。

在员工幸福感提升方面,五凌电力的智慧场站不仅改变了生产运营方式,更深刻改变了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员工的生活。

此前一个新能源场站就需要四五个人在山上轮流值守,员工的学习成长和后勤保障都条件有限。推进智慧场站建设后,员工集中到了维检中心,实现了“下山进城”和居住升级、配套升级、保障升级,工作状态和生活品质焕然一新。此前长期困扰员工的“看病难”“婚恋难”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未来,五凌电力还将探索通过AI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功率预测、报量报价影响辅助决策准确性,推进智慧生产运营系统建设,为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国家电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