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宝宝是吃奶还是吃鱼?中外科学家为武汉小学生上了一堂“国际护豚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04:13 1

摘要:9月15日下午,武汉市南望山小学报告厅里响起阵阵惊呼:“原来鲸和豚是一家呀!”2025“大江与大河的对话——我和江豚有个约会”公益课堂上,中外科学家用双语为200余名小学生解锁“微笑天使”的秘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6日讯(记者马慧洁 通讯员商德芬)9月15日下午,武汉市南望山小学报告厅里响起阵阵惊呼:“原来鲸和豚是一家呀!”2025“大江与大河的对话——我和江豚有个约会”公益课堂上,中外科学家用双语为200余名小学生解锁“微笑天使”的秘密。

活动合影。 夏俊俊 摄

“鲸和豚有区别吗?江豚为什么被称为微笑天使?江豚宝宝吃奶还是吃鱼?”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梅志刚研究员、博士抛出“灵魂三问”,他用对比图显示:海豚也是鲸类,鲸和海豚通常只是因为成年体长的大小来区分,通常把体长大于6米的叫鲸;长江江豚是全球最小的鲸类之一,圆头无背鳍,永久“上扬嘴角”恰似微笑。

现场视频展示了迁地保护区江豚捕鱼及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中江豚妈妈哺乳幼崽的场景。“3个月后,江豚宝宝吃奶也吃鱼,这才是萌娃的正确打开方式。”梅志刚介绍,目前长江江豚数量已回升至1249头,迁地保护江豚也开展了试验性野化放归,我国长江江豚保护技术体系实现了“就地—迁地—人工繁育—野化放归”全链条保护。

巴基斯坦留学生马智博士则全英文开讲《印度河豚的故事》,风趣的梅志刚研究员临时“同声传译”,气氛轻松活跃。屏幕上,被誉为“活着的化石”“巴基斯坦国宝”——印度河豚跃然而出,马智博士详细介绍了其生态特征与生存现状。他希望借鉴长江江豚的成功保护经验,助力这一珍贵物种的存续与恢复。

巴基斯坦留学生马智博士(左)全英文开讲《印度河豚的故事》,梅志刚研究员(右)“同声传译”。夏俊俊 摄

六年级梅宸溪同学代表全校宣读《保护长江江豚与长江生态倡议书》。活动进入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表达了对江豚及其他珍稀物种的关切,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责任感与生态意识。

从长江到印度河,江豚与印河豚的隔空对话,让科普展示的生态数据、交流碰撞的保护构想,在青少年心中破土萌芽。这孕育的不仅是科学好奇,更是自然敬畏。这场跨越国界的江河之约,见证着少年们以担当守护生命之河,用青春智慧绘制生态文明新画卷。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武汉发布(武汉国际传播中心)、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共同主办。南望山小学是湖北省绿色学校、国家教科研实验基地、全国生态教育优秀学校。

来源:方瓶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