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知道,中国粮食安全这事可马虎不得,毕竟人口多,饭碗得端得稳稳的。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了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888万吨,这数字听着挺亮眼,可全球极端天气闹腾得厉害,高温干旱啥的接二连三,对农业冲击不小。
大家都知道,中国粮食安全这事可马虎不得,毕竟人口多,饭碗得端得稳稳的。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了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888万吨,这数字听着挺亮眼,可全球极端天气闹腾得厉害,高温干旱啥的接二连三,对农业冲击不小。
相关部门一看,得想办法稳住产量,毕竟现有耕地就那么多,红线卡在那儿,硬是没法大扩。新疆那片广袤的沙漠地带,早让人眼馋了,总面积上百万平方千米,搁那儿闲着多可惜。
麦盖提县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儿上,全县土地九成是沙漠,三面被沙围着,年降水才42毫米,蒸发量却冲到2349毫米,这地方联合国都说不宜人住,可偏偏成了试点的首选。重度盐碱地15万亩,轻度的46万亩,土壤颗粒粗,保水保肥能力几乎为零,种啥都难活。
早些年,新疆就搞过固沙种树,像是梭梭红柳啥的,根扎得深,能挡风沙,可粮食作物要求高,之前没敢大动。2023年初,日照援疆指挥部跟当地农业部门搭伙,瞄准麦盖提县二乡这片沙地,打算利用闲置资源增产粮食。
沙土流动强,种子撒下去容易被埋,缺水缺肥问题堆积如山,可团队觉得,再难也得试试,总不能让好资源白白浪费。全国沙漠戈壁加起来超120万平方千米,主要在西北,沙化速度还不慢,这要是不用起来,对粮食安全多大损失。
麦盖提县经济靠棉花林果,粮食多从外头调,项目一上马,就想本地自给多点儿。叶尔羌河支流年径流20亿立方米,水源有限,得精打细算。团队先测土取样,分析氮磷钾含量低得可怜,pH值超8.5,盐分结壳挡根系。全球沙漠占陆地20%,中国西北荒漠化占全国六成以上,影响农田水源。
早在80年代,新疆小规模治沙,林带建设为主,21世纪技术进步,生物工程水利上阵。麦盖提项目预算覆盖设备劳动力,准备阶段就耗几个月,沙地高差控在5厘米内,避免水不均。沙漠夜晚冷到零下10度,白天热得烫脚,可团队咬牙坚持。
类似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用滴灌种蔬果,产量稳,中国学经验结合本土推沙漠农业。初衷简单,就为稳粮产,利用沙地增耕地面积,这事儿说来接地气,谁不想饭碗更牢靠呢。
没想到的是,这项目一推进,愣是破解了世界级的盐碱沙化难题。2023年10月,团队播下6400亩冬小麦,种子入土后,过冬抗风沙抗旱,一关关闯过来。沙土改良先上马,用牛羊粪腐殖酸混保水剂,铺5厘米厚层,成本每亩不到500元。
保水剂像海绵,吸水自重数百倍,混沙里形成微储水体,土壤从松散变团粒,透气保湿。滴灌技术从以色列学来,水利用率95%,管道直径10毫米,滴头流量2-12升每小时,水珠直达根部,避蒸发渗漏。
肥料溶解进系统,水肥同步,节肥20-40%。品种选新冬20,抗寒耐旱,能“吃盐”,根系分泌有机酸中和碱性。京麦189杂交种,经20年育种,在喀什测产超600公斤。播种机深度5厘米,种子颗粒饱满,覆盖均匀。
2024年开春,又补种600亩春小麦。每日测土壤数据,物联网传感器埋土里,大数据模型指导,手机APP控水肥,节水35%节肥30%。小麦拔节期茎长30厘米,叶宽展,根扎15厘米吸水。穗形成,颗粒渐满。
芒种时节,联合机收割,麦粒容重825克每升,一级标准,亩产294公斤,超预期。没想到,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从0.3%升1.2%,盐碱度降40%,碳汇增加。沙漠温差大,小麦蛋白高3%。
这技术意外成了治沙利器,麦田成全球最大纯沙漠麦田,6000余亩,亩产超260公斤。初期成活率低,团队调配“土壤改良包”,三年循环土壤良性。滴灌升地下水位0.8米。过程不轻松,沙暴来袭得加固,虫害喷生物剂,可结果亮眼,点沙成金不是空谈。
麦盖提项目由五征公司研发标准化方案,一控两减提质增产。这事儿巧了,本想保产量,谁知还治了盐碱世界难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组织都来考察,称破解千年难关。
这技术一成熟,推广开来势头猛。麦盖提麦田已扩到5万亩,预计2025年破10万亩。附近莎车县用京麦183,盐碱降10%,绿植覆盖升。于田县2024年7月平整1.5万亩沙地,开辟2600亩试验区,2025年7月丰收,亩产约300公斤。
农户学经验,第一年亩产低,调方法后升到250公斤以上,耕层厚30厘米。技术输出国际,埃塞俄比亚用改良剂滴灌,盐碱地小麦亩产210公斤。
沙特2024年8月签协议引沙漠农业。未来育“盐生小麦”品种,沙漠成粮仓。全国15亿亩盐碱地50亿亩沙化地潜力大,粮食危机缓解。麦盖提经验复制推广,沙漠农业新路径。话说,这不光稳粮,还带经济发展,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甲一方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