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1037 | 朱一凡:1037色彩断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17:17 1

摘要:初入华科大,便迎来长达两周的军训。都说军训最适合同学们相互了解、加深印象,这是我们与同学们的初相见,大家也还处于人与人之间热情又客气的状态,如同湖北省博物馆里的曾侯乙编钟,只消用木缒稍地敲一敲,便源源不断地发出或混重或清脆的声响,渐渐交织相融,汇成一首独特的音

朱一凡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313班

毕业于浙江省丽水中学

1

绿迷彩·梧桐道·翡翠林

初入华科大,便迎来长达两周的军训。都说军训最适合同学们相互了解、加深印象,这是我们与同学们的初相见,大家也还处于人与人之间热情又客气的状态,如同湖北省博物馆里的曾侯乙编钟,只消用木缒稍地敲一敲,便源源不断地发出或混重或清脆的声响,渐渐交织相融,汇成一首独特的音律,余音绕梁。

还清晰地记得我们穿着一样的棕绿色迷彩服,任由汗水浸湿发丝将它黏连成一片一片,任汗珠一滴滴顺着脖颈留下,在迷彩错乱的不规则图案中留下慢慢扩大氤氲的汗渍。

还记得我们一起在西边操场的红绿橡胶地上立正稍息,一列一排或是半队全队地整队行进,脚尖绷紧、脚背抬高,一个动作一个姿势,从头,眼神,脖子,到手臂手掌,再到腿和脚掌,一板一眼地接受指导。

还记得我们的休养生息小分队,在教官训话或是讲解动作时悄悄活动膝盖脚踝,脸上仍然是目光坚定如炬的高强度表情管理,而早已悄悄地将酸胀的脚底侧翻,用脚底的外侧承力站着。

还记得我们小分队共同的默契与一致的志气:高效练习,身体第一,于是我们在暴晒的场地下交头接耳:“快踢腿踢回去,这儿太晒了”,我们在阴凉地默契接话:“诶我们前面那一列一直在练,完全遮住我们了”“对对对,教官在另一半场地教别人呢”“啊教官都不来教我们”“好吧那我们只好在这个凉快的地方多休息会儿啦”,甚至有时心照不宣地得寸进尺,怕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我们小分队就一起吃!在别的队列身后,我们就一起偷偷蹲下,一起放风看着教练动向,为其他想休息却不敢的队列提供了“先行者的勇气”。

还记得我们日益降低的生活标准:从讲究到将就。经过魔鬼训练,我们早已不畏地面脏污,在我们眼里,平整的操场就是霸道总裁家里99999平方米的超级加大版凳子,凹凸不平而潮湿长有青苔的水泥台则是自然原生态、凉飕飕自带降热功能的豪华凳子,而布满水渍脚印的砖块地则是略受污染但无伤大雅的有胜于无“好凳儿”。

还记得我们在休息时靠近的身影,如草绿色的火焰,在摇曳中融合。我们在一次次争分夺秒的闲聊中,从身到心都渐渐靠近,我们发现了自己家乡在其他省份的奇葩传说,互相调侃;我们为帅气教官的过肩摔演示疯狂尖叫,为他们的互动情不自禁地悄悄嗑起了CP;我们在小心翼翼的发问中了解到大家报考华科大的原因,互相分享不同的高中的生活。

军训时的初见,华科大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淡绿色的。淡绿的底色,淡而绿。淡绿,是清新而明丽的颜色,大体新而不腻,乐也不狂,淡淡的兴奋,淡淡的羞涩,淡淡的喜悦,淡如水的破冰,什么又不是淡的呢?

而每次去西一西二食堂时,都会经过梧桐大道,看那一排排的梧桐,牙白的树干本就婀娜,苍翠的树叶更显多姿,曲折有致的线条,配上平整的砖块地,简直是我的梦中情路。而我总会为路上的梧桐绿荫感到惊讶,如此多而密的梧桐叶,挡着武汉毒辣的阳光,绘着别样浪漫的风情。

72%的绿化覆盖面积,华科大实在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大学。除了梧桐大道们,校园里还有一片片的树林,譬如青年园,长着无数的参天大树,笔挺向上,似乎也蕴含了某种风骨,目之所及,皆为翡翠般浓淡兼有的树丛,勃勃生气自这绿色中奔涌。

绿,绿,绿,来自自然的生态与蓬勃的华科大生机。

2

白纱裙·玉玲珑·明月光

对我来说,武汉是一座全新的城市,离家千里,现在即使是坐最快的高铁,从我家到这里的路程也少不了9个小时。如此远的距离,让很多东西都不一样。譬如,我在华科大头一回见到了秋天,当我看到校史馆门口火红的枫叶,看到了西十二教学楼门口黄澄澄的银杏,看到路上身着秋装的熙熙攘攘的同学们,我才知道,我是真的捕捉到了HUST的秋天。在我的家乡,是战国之后再无春秋,全年就在夏天与冬天之间来回切换。而在这里,我触摸到了秋天,即使短暂但也足够我细细品鉴。

当我放假回家,下意识的跟我的朋友说,“等我回到武汉我就…”时,我才发现,其实我也已经把华科大当做我的第2个家。在华科大,扫一辆共享电单车便足以凭借肌肉记忆,从西边紫菘逛到东边工创,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喻家山看日落,带外校同学在喻园吃顶顶有名的铁板黑椒肥牛意面。我在这里吃喝学乐,发掘美味外卖和经典奶茶;在这里体验人生初尝试,迈出第一步;在这里收获友情,和不同口音的同学打成一片;在这里看到最真实的自己,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里,有一盏属于我的灯,因我而亮。

我相信,明月光,照着大地,照着大地上一切回家的人。

在华科大我也实现了自己很久很久的一个梦想——再次登上舞台去主持。在初中与高中,人才辈出,我总是与主持擦肩而过,遗憾落选,我甚至觉得也许我确实不行吧,也许我确实比别人差吧。但是还好在华科大,在更大的舞台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还记得竞选主持人的那个报告厅,虽然空间不大,但却容下了我多年的梦想与野心。

我和其他竞选人排着队伍,轮流拿着话筒进行自我介绍,念着前一年的主持词。轮到我时,带着压不下的嘴角走上台去,这是我在梦中期盼了多久的场景啊,此时此刻,我便是这个舞台的主持,我怎能不心满又意足,怎会不发自内心地笑呢。看着眼前一排一排的座位,我满心欢喜,激情昂扬地说出“欢迎来到2022迎新晚会…”无数次在心底酝酿的欢迎词,无数次看着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他们而默默跟读着串词,化作了此刻一句等了多年的欢迎。语落,在心波荡漾的恍惚中,我听到了观众席传来倒吸气和哇塞的声音,果不其然,我如愿了。

10月21日,夜幕降临,火树银花,玉壶光转,身着一袭米白色落地纱裙,我走上了舞台。每一步,都伴随着记忆中的某一幕:我对着镜子练习仪态,我在路上自言自语听自己的声音,我在地铁上敲下我们的主持词,我和另外三位伙伴在停车场灰白的路灯下彩排练词,和他们一起试衣服选礼服,和他们一起在后台相互加油打气……

感谢华科大,我在这里,找到了闪闪发光的自己。

3

玄夜·黛瓦·黑眼睛

华科大有一张鼎鼎有名的名片--学在华科大,对于大多数华科大学子来说,学习是我们在校园里最关注也最追求的东西。

华科大确实是一座巍巍学府,学风浓厚。即使不是期末周期末月,自习室里从来不缺少认真学习的同学。大一上学期的期中,我迎来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转专业考试。记得那时已经入冬,银杏树的树叶已经从鲜艳的澄黄变成沧桑的暗黄,梧桐树比手掌还要大的叶子也一次次在风中飘舞。吃完晚饭的我,背着我的书包,背离着寝室的方向,戴着保护脸不受风的侵袭的口罩,脑袋缩在蓬松的羽绒服帽子里,头发全挽到脖子两侧用来护颈,两只戴了手套的手蜷缩在口袋里,在刚吃完晚饭呼出的喷香热气与一路上瑟瑟寒风的交织中,朝着自习室走去。

自习室开有空调和暖气,我一进去便好像是如鱼得水,整个人都自如了不少。按我不成熟的经验来说,我的首选是能源行政大楼1楼的自习室,那里有许多准备考研的学长学姐,常常是桌上堆了一摞的书,还有一个平板或者是电脑,忙碌而又有序地传来键盘敲打声和沙沙的写字声。最重要的是这里灯火通明,甚至可以在这里学至深夜。

当然夜晚的教室也是不错的选择,位置又多,大家都坐得比较分开,有着自己的一片凳域,不会打扰到其他人,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学习氛围中。在我准备笔试时,也曾在夜晚的教室自习到深夜,当门口阿姨在催促我离开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这个教室的最后一个人。踏着梧桐叶,踩着自己的影子,独自走回教室。

有时路上也会有其他自习的同学,不是在讨论今天的物理实验,就是在讲着毕业论文,给人一种踏实又满满的感觉。

华科大夜晚的天空是黑色的,不像是城市上空那种带着喧嚣与繁华的紫色,而是更纯粹的黑色。据说黑色可以容纳所有颜色,也许华科大夜晚这样的黑色,正是容纳了华科大人的汗水与泪水,梦想与拼搏,执着与坚持,才变得这样纯粹吧。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而我们用它寻找光明。

我们在黑夜中行走,在黑暗中沉潜与渐进。

我想,所谓黑夜,又叫破晓前夕。

本文转载自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