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安咖啡赛道日渐饱和的当下,当多数品牌忙于角逐网红装修与流量曝光时,“lulucafe 噜噜咖啡” 却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主理人许珂坦言,品牌的诞生源于一份朴素的冲动:“想造一个自己和朋友都愿意天天待着的地方。” 她敏锐地察觉到,西安咖啡馆虽多,但能让人卸下
在西安咖啡赛道日渐饱和的当下,当多数品牌忙于角逐网红装修与流量曝光时,“lulucafe 噜噜咖啡” 却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主理人许珂坦言,品牌的诞生源于一份朴素的冲动:“想造一个自己和朋友都愿意天天待着的地方。” 她敏锐地察觉到,西安咖啡馆虽多,但能让人卸下压力、自在放松的社区店仍属稀缺 —— 于是,带着这份理想主义,“噜噜” 悄然走进了街坊邻里的生活。
匠心:用慢功夫熬出社区咖啡的底色
对噜噜咖啡而言,开业至今最大的挑战并非资金或资源,而是 “如何让附近的人走进来,更愿意再回来”。主理人许珂没有选择大规模投入营销,而是将心力倾注于产品与体验的打磨:从咖啡豆的产地甄选到烘焙曲线的反复调试,从牛奶温度的精准把控到杯量细节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数十次测试。“第一批客人多是周边居民和学生,他们觉得这里舒服,豆子风味稳定,才愿意一次次回头。”
品牌瞄准的从来不是打卡即走的流量客群,而是注重日常体验的社区居民、上班族与咖啡轻度爱好者。为此,团队设计了 “咖啡日记卡” 积分计划,定期举办咖啡小课堂、宠物友好日等线下活动,让顾客从单纯的消费者变成深度参与者。面对未来,许珂的规划冷静而务实:短期聚焦店内流程优化与服务细节提升,持续推出贴合季节与客人口味的特调;长期则不急于拓店或加盟,“更希望先扎实地把单店模型做健康,未来若扩展,也一定要能复制出同样的温度和品质。
在竞争激烈的西安咖啡市场,噜噜的核心竞争力恰是 “不贪心”:不盲目追热点,不刻意造话题,只专注于做好每一杯咖啡、服务好每一位推门而入的客人。“咖啡本质上是日常消费品,我们只想让它以更轻松、更亲切的方式,融入大家的生活。”
目前店内核心产品涵盖经典意式、季节特调与小食甜点。咖啡豆选用埃塞俄比亚与巴西的拼配豆,中深烘焙带出坚果与巧克力的温润调性,兼容性强且大众接受度高。特调饮品则强调风味创新与本地食材的融合,如 “醪糟美式”,以西安传统发酵米酒碰撞美式咖啡,层次丰富得令人惊喜。
品质把控上,许珂坚持每日调磨、杯测,吧台伙伴均需通过内部考核方可上岗。即便遭遇供应链波动与成本上涨的压力,她也始终坚守底线:“从未想过用便宜豆子或降低牛奶品质来控成本,宁愿少赚一点,也不能辜负客人的信任。”
空间:拒绝打卡,只做生活背景音的社区“第三空间”
咖啡行业从不缺一时热情,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深耕。许珂以咖啡为媒,将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注入创作,更从日本匠人精神中找到破局之道——在快时代做“慢钉子”。
走进噜噜咖啡,空间设计刻意避开时下流行的“打卡式装修”,转而聚焦实用与舒适 。座位布局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靠窗位适合单人办公,配备插座与阅读灯;沙发区适合朋友小聚,布置得温馨惬意。最特别的是靠墙的 “社区书架”,既有主理人精选的书籍,也鼓励客人带书来交换,让知识在社区中自然流动。
团队计划推出与本地艺术家合作的联名周边、环保杯计划,并持续收集顾客反馈优化产品。“我们不想做昙花一现的网红店,而是希望成为很多人生活里‘一家可爱的咖啡店’。”
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许珂始终坚持“新旧结合”:看似是 “用砖造房” 的苦修,实则是对品质的坚守。在标准化量产盛行的当下,这支以咖啡功底为底色的团队认为,咖啡需紧跟现代审美,通过跨界融合拓宽使用场景。为此,许珂定期出国学习,走访景德镇等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将咖啡技艺与现代元素结合。例如,她设计的拿铁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拿铁的细腻质感,更融入了时尚的色彩与造型,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这种创新实践与当前咖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咖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96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增速显著。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咖啡业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噜噜咖啡”正是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工艺+设计”的模式,将咖啡从单一的饮品拓展至多元领域,赋予传统咖啡新的生命力。
在“快消费”浪潮中,许珂以“深耕一个领域如钉子扎入”的信念,将咖啡从“体验式消费”升维为“专业艺术输出”,让热爱在专业土壤中扎根生长。
共鸣:从一杯咖啡到一个社群的温度
当流量为王成为共识,这家咖啡店却靠“不运营”火了起来。
在许珂看来,咖啡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与顾客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在“噜噜咖啡”的工坊里,顾客可以亲手制作咖啡饮品,从宠物形象定制到咖啡自定义,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许珂善于倾听顾客的心声,许多客人在制作咖啡时会分享生活中的苦恼,甚至深夜发来“小作文”或手写书信表达感谢。
这种情感共鸣催生了“噜噜咖啡”独特的社群文化。品牌最初为讨论咖啡而建立的微信群,逐渐演变为情感交流的平台。群内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曾有女生分享职场性骚扰经历,群内学法律的男生连夜用专业知识提供帮助。这种互助与治愈的氛围,让“噜噜咖啡”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品牌,成为都市人心灵的栖息地。当羊毛毡戳针遇上女性故事,咖啡台变成了最柔软的树洞。那些深夜的“小作文”、跨国界的共情瞬间,是生长于手作之外,更动人的生命联结。
创业路上的怀疑与坚持,从来都是孪生命题。噜噜咖啡的成长轨迹,恰恰拆解了“坚定”二字的实践哲学——当人们说“全世界都会让路”时,究竟需要怎样的心力与韧性?而许珂的答案里藏着给所有追光者的勇气与力量。
她认为,行业的发展需要坚持与创新并重,咖啡师需坚守初心,深耕专业领域,呼吁更多从业者关注咖啡文化的创新。除了商业成就,许珂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她曾带领团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让残障儿童老人以及特殊儿童体会羊毛毡的乐趣,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社会担当。
咖啡是起点,而“温暖共鸣”才是终极产品。噜噜咖啡用实践证明:真正的创业价值,在于让包含创作者、消费者、同行者在内的每个参与者都成为温暖的“发光体”,共同织就充满人文温度的商业图景。
结语
噜噜咖啡的故事,或许正是社区商业中另一种迷人的样本:不追求规模与声量,而是专注于经营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就像主理人许珂最后说的:“咖啡只是一杯饮料,但它能连接人与人、人与生活——而我们,只是想做好那根连接线。”
如今,在每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和华灯初上的傍晚,噜噜咖啡那盏温暖的灯光如期亮起,咖啡机蒸腾的香气中,不同的人生故事在这里交汇、停留,然后带着一份暖意继续前行。这或许就是社区咖啡馆最美好的模样——它不张扬,却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背景音。
来源:商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