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天深夜,我正被老板怼、房贷催、闺蜜新包扎心,刷到马斯克在 X 平台发的推文:“星舰第三次炸了,但隔热瓦没掉,这就是进步!” 还配了火箭爆炸的慢动作视频,跟炫耀新买的烟花似的。
某天深夜,我正被老板怼、房贷催、闺蜜新包扎心,刷到马斯克在 X 平台发的推文:“星舰第三次炸了,但隔热瓦没掉,这就是进步!” 还配了火箭爆炸的慢动作视频,跟炫耀新买的烟花似的。
那一刻我突然想通了,这哥们儿对付内耗的招,居然跟我妈治我挑食一样简单粗暴:别瞎琢磨,干就完了。
咱们普通人跟内耗较劲,就像在泥坑里打太极,越挣扎陷得越深。
可马斯克面对的麻烦,那是宇宙级的坑:火箭炸三次把钱花光,特斯拉工厂乱成 “生产噩梦”,连《星际迷航》演员的骨灰都跟着火箭摔没了。
但他倒好,硬是把泥坑改成了火箭发射台,每次炸完还准时出来 “报喜”,他这套止内耗的法子,比天天打卡冥想、写情绪日记野多了,也管用多了。
内耗这玩意儿,被心灵鸡汤吹得跟啥神秘大病似的,“你太敏感了”“要跟自己和解”“别跟自己过不去”。
可看看马斯克的经历就知道,这根本不是敏感不敏感的事儿。
2008 年,他同时遇上 SpaceX 火箭三连炸、特斯拉快破产、离婚后没地方住,堪称 “人生三连坑”。
按鸡汤的说法,他早该找个山洞躲十年了,可他倒好,第三次炸完才几小时就说:“六周后发射第四枚。”
这说明内耗根本不是情绪差,而是大脑 “后台程序乱了”。
就像你电脑开了一百个窗口,想写个 Word 半天打不开,不是电脑坏了,是没用的程序占满了内存。
咱们普通人的 “大脑内存” 都被啥占了?早上纠结穿哪件衣服,中午纠结吃哪家外卖,晚上纠结要不要给前任点赞。
这些 “瞎琢磨的选择” 看着没啥事,其实一直在耗脑子,等真要解决问题了,大脑早累得罢工了。
马斯克的脑子却像装了 “超强散热器” 的顶配电脑。咱们在琢磨 “老板会不会觉得我穿得太随便” 时,他满脑子都在算火箭分开时要加多少燃料。
心理学家说内耗是 “自己跟自己较劲耗光了劲”,但马斯克用行动证明:当你把心思都花在真刀真枪的事儿上,就没闲功夫为鸡毛蒜皮的焦虑操心了。
SpaceX 的工程师回忆过,2008 年第三次火箭炸了后,整个团队都等着马斯克发火。
结果这哥们儿在会议室里指着第四枚火箭的零件说:“六周内运到夸贾林岛。” 要知道前三次发射间隔都是十几个月,六周根本是天方夜谭,但神奇的是,当所有人都开始算燃料管道压力时,没人再琢磨 “我们是不是天生 loser” 了。
这就是止内耗第一个反常识的真相:定个够狠的目标,内耗就没地方钻了。
咱们总觉得得先消了焦虑才能做事,跟跑步前非要热身半小时才敢动一样。
但马斯克告诉你:直接跑起来,焦虑会被你甩在后面。
2008 年最惨的时候,他每天干 20 小时,体重忽上忽下,走路脚趾都发僵,可他压根没功夫想 “我是不是选错人生路了”。
当你脑子忙着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乱七八糟的自我怀疑,根本挤不进你的思考空间。
平时止内耗的法子,都教咱们 “稳住别慌”:深呼吸、正念冥想、控制情绪。
可马斯克的操作手册里只有 “炸一炸”:主动搞点可控的 “小混乱”,用实在的压力把内耗的坎冲垮。
就像电脑死机时,普通人点 “重启”,马斯克直接拔电源再插上, 粗暴,但管用。
2025 年星舰第九次试飞又炸了,马斯克第一时间发推:“比上次强多了!” 下面一堆网友笑他 “炸出经验了”。但这正是他止内耗最狠的招:把抓不住的焦虑,变成能算出来的 “没做好”。
火箭炸了不是灾难,是帮着收集数据的实验。
第三次炸了,他们发现是燃料冷却系统在真空里多了股推力;第九次炸了,证明隔热瓦改得有用。每次炸都是给大脑 “打补丁”,不是给内耗递 “刀子”。
咱们普通人最会干的事,就是把具体的失败想成人生灾难。
考试没考好就觉得 “我这辈子完了”,项目搞砸了就认定 “老板肯定要开了我”。但马斯克的脑子里好像装了个 “过滤器”,能把 “火箭炸了” 精准改成 “得调调分离的时间”,而不是 “我不是造火箭的料”。
2008 年快破产时他说:“乐观悲观都滚蛋!咱们肯定能成。” 这种把情绪问题当成 “工程问题” 来解决的本事,才是止内耗的核心。
特斯拉 “生产噩梦” 那阵更能说明问题。
所有人都在抱怨生产线慢,马斯克直接把床垫搬进工厂,天天盯着产线数据。他才不琢磨 “员工会不会讨厌我”,只算 “每小时能多造几辆车”。
这种用实打实的行动代替瞎琢磨的操作,简直是降维打击,就像你失眠时不数羊,直接爬起来收拾衣柜,身体累了,脑子就没空 emo 了。
NASA 对星舰三次爆炸的容忍度也挺有意思。这个出了名严谨的机构,居然跟着马斯克一起喊 “算部分成功”。
这藏着个反常识的真相:世界对干事的人,比对瞎想的人宽容多了。
咱们怕犯错不敢动,结果在 “准备完美” 的幻想里耗光了劲,可马斯克用三次爆炸证明,只要你一直干,连 NASA 都会为你的失败鼓掌。
马斯克的 “从根上想问题” 的法子,不光能造火箭,还能拆内耗。
这法子说白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拆到不能再拆,然后从根上解决,普通人面对麻烦,脑子里演的是灾难片;马斯克脑子里跑的是 “工程软件”,能把 “我完蛋了” 拆成 “要解决 X、Y、Z 这几件事”。
2008 年 SpaceX 第三次火箭炸了后,马斯克团队连夜开电话会。
他们没搞 “灵魂拷问”,而是一帧一帧看数据:“助推器分开时慢了 1 秒”“冷却系统在真空里多了股推力”。
这些具体的问题像灯塔一样,把原本要被绝望淹了的路照亮了,这就是止内耗的关键:把模糊的焦虑,改成具体的小问题。
咱们也能学他,把 “职场焦虑” 拆成马斯克式的问题,比如 “老板好像对我不满” 这个模糊的内耗源头,用他的法子拆完会变成:“上周三次汇报有两次超时→得练着抓重点→明天先把汇报稿缩到 3 分钟→找同事帮着演一遍”。
当你开始算 “汇报超时几秒” 时,就没空琢磨 “老板是不是讨厌我” 了。
星舰团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炸了,必须把能找着的碎片都捡回来,不是为了缅怀,是为了收集数据,第四次火箭发射成功前,他们从三次爆炸里找出了 187 个要改的地方,小到螺栓够不够结实,大到分离的步骤。
这种从栽跟头里找能改的地方的本事,让每次炸都变成 “升级包”,不是心里的伤。
咱们最浪费劲的事,就是把失败变成 “否定自己”,而不是 “收集信息”。
考试没考好就说 “我不是学习的料”,不分析 “哪类题正确率不到 60%”;相亲失败就叹 “我要单身一辈子”,不算 “对方对哪三个话题没反应”。
马斯克告诉我们:自我怀疑该像电脑提示音,不是直接关机,星舰炸了,控制台弹的是 “燃料压力不对”,不是 “你这辈子别想上火星了”。
特斯拉 “生产噩梦” 时,马斯克把生产线问题拆成 “造一辆车要 300 小时→卡壳在装电池→得重新设计传送带” 这种能动手干的事。
他睡在工厂地板上,不是为了感动自己,是为了随时看数据,这种把问题拆得明明白白的本事,让他避开了 “公司要完了” 的内耗,只盯着 “这个零件差了 0.5 毫米” 的实际问题。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我既不造火箭也不造车,这法子不适合我!” 但马斯克的秘诀不在目标多大,而在用具体行动代替瞎焦虑的思路。
你不用真发射火箭,只要给生活定个 “够具体的狠目标” 就行。
我朋友小 A 之前陷在职业内耗里,天天琢磨 “这份工作是不是浪费生命”。
我教她用 “马斯克法子”,她给自己定了个狠目标:“三个月内成部门 PPT 最牛的人”,这个目标够具体、够狠,她立马从 “人生意义” 的泥坑里爬出来了。
她开始研究字体怎么搭、数据怎么看得懂,甚至给每张幻灯片计时,等她的 PPT 在全公司获奖时,那些琢磨 “工作有没有意义” 的内耗,早被成就感冲没了。
这法子的核心是让脑子 “忙不过来” ,不是被焦虑忙晕,是被具体的事填满。
马斯克同时搞电动车、太空探索、脑机接口,不是他精力无限,是这些具体的目标能把内耗的空间挤没。就像电脑同时开着大型游戏,弹窗广告就弹不出来了。
你可以从 “早餐小目标” 开始试:明天早上不许吃平时的早餐,必须用冰箱里现有的东西搞个新吃法。这个小目标够狠,能立马让你动脑子想办法。
当你琢磨 “香蕉能不能蘸酱油吃” 时,就没空想 “今天会不会搞砸工作” 了,马斯克说过:“想太多会瘫着不动,行动才是解药。” 搞个新早餐,就是最小剂量的解药。
另一个能落地的招是写 “翻车日志”。
别写情绪日记了,改用星舰团队记故障的格式:今天遇上啥 “翻车事”?从里面学到啥?明天要改啥?我试过记:“今天汇报被打断→没准备好的部分容易卡壳→明天多准备三个备用案例”。
几周后发现,我的 “翻车日志” 变成了进步清单,内耗在记数据的时候悄悄没了。
最关键的是要会为 “小成功” 开心。
马斯克能为 “隔热瓦没掉” 发推文庆祝,你也能为 “今天没迟到”“主动跟同事说句话” 开心。内耗最怕的不是完美,是进步。当你像看烟花一样为自己的小成就开心时,那些 “我不够好” 的声音,会像火箭碎片一样掉回大气层。
回到那个被生活扎心的深夜,现在我有了新招。
焦虑来的时候,我不琢磨 “怎么平复心情”,而是打开备忘录写三个超具体的目标:明天要搞个工作小创新、中午试个新外卖、晚上收拾抽屉。
这就像给我的大脑发射三枚小火箭,内耗的乌云在 “倒计时” 里就散了。
马斯克的星舰还在炸,但每炸一次就离火星近一点。
咱们的 “人生火箭” 可能永远飞不出大气层,但只要学会 “从翻车里找经验”,就能在平常日子里止住内耗,活得热气腾腾。
今晚别想 “人生意义” 这种大事了,不如琢磨琢磨明天早餐搞点啥新花样 —— 毕竟,能成功发射的火箭,都是从学会点火开始的。
来源:阿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