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总书记强调:
跨越山河育桃李
文化润疆谱新篇
新晖支教队
赴新疆伊犁实践活动纪实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2025年暑假,北京师范大学新晖支教队奔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乌赞中学,围绕教育帮扶、人工智能技术科普等方向,开展暑期支教实践活动。
支教队员在乌赞中学门口的合影
薪火相传育桃李
多维课堂绽芳华
在乌赞中学的教室里,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课程分为课标课程和特色课程两大板块,既注重基础知识巩固,又着力拓展学生视野。
课标课程聚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支教队员们针对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对点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队员们表示:“精心设计的课堂暖场、课前引入和课后巩固环节,形成了教学闭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在语文教学中,实践队特别注重朗读训练和写作指导,通过“早读午背”和“散文练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课上,队伍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英语教学则侧重口语训练,通过情景对话、英文歌曲学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特色课程更是精彩纷呈:不仅开设编程启蒙课,带领学生体验科技的魅力;还开设历史兴趣课,通过生动讲解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有京剧特长的队员组织戏剧工作坊,让学生在表演中释放天性。这些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编程课上,队员们带领学生感受简单的算法逻辑,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思维方式。历史课上,通过情景重现,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戏剧工作坊里,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即兴表演,锻炼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此外,支教队还开设了电路、青春班会等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明亮的教室里,支教队员正站在讲台前耐心讲解,黑板上写满了工整的板书。学生们端坐在课桌前,专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教室后墙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标语格外醒目。七年级的哈萨克族学生叶尔森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编程课,原来代码这么有趣!老师说我很有天赋,我以后也想考计算机专业。”
深耕调研探真知
文化传承续新篇
支教期间,队员们深入当地开展两项重要调研:兰干买里村脱贫攻坚历程调研和锡伯族西迁及文化传承保护调研。
兰干买里村脱贫攻坚历程调研
在兰干买里村,队员们走访第一书记,聆听脱贫故事,记录下这个边疆村庄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查阅资料、访谈村干部和村民,队员们梳理出该村从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该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整村脱贫。村民们住上了安居房,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建起了现代化的学校和文化活动中心,孩子们可以就近入学,村民们也有了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些变化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给边疆地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锡伯族文化调研
队员们有幸邀请到锡伯族非遗传承人进行讲解,深入了解这个英勇民族西迁戍边的历史壮举。在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感受了锡伯文书法、传统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锡伯族在1764年奉命从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行程万余里,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锡伯族同胞仍然保持着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员们还参观了锡伯族历史博物馆,观看了锡伯族传统歌舞表演,品尝了锡伯族特色美食,全方位体验了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
德育浸润润心田
多彩活动促成长
针对当地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支教队专门开展了心理团辅活动。通过“破冰游戏”“信任之旅”“情绪管理”等环节,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建立自信。心理学院的队员还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为他们排解成长烦恼。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许多原本内向的学生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愿意与人交流分享。在“我的梦想”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科学家,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和鼓励。支教队员们通过耐心倾听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9月3日,支教队与学校一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队员们还面向学生开展了抗战历史专题课程,讲述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资料、阅读英雄事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和平年代,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许多学生表示,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活动现场
此外支教队还面向全年级设置京剧特色公开课程,让学生感受国粹艺术的魅力。老师首先介绍了京剧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然后演示了唱念做打等基本功,最后还让学生们试穿戏服,学习简单的表演动作。尽管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京剧,但在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示范下,他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表示要继续了解和学习这门传统艺术。
为宣传当地旅游文化,语文组的支教队员组织了“我和我的家乡”作文演说大赛。学生们用真挚的语言描绘家乡美景,表达对故土的热爱。这场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增强了他们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在比赛中,学生们生动描述了伊犁河谷的美丽风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美食,言语间充满了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获奖作品还在学校宣传栏展出,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一起看见童心
情深意长话别离
青春誓言践初心
支教结束前夕,队员们协助学生搬宿舍,整理校园,为学校留下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他们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修剪花草、布置文化墙,让校园焕然一新。在最后的告别会上,师生互赠祝福,场面感人至深。
“老师,你们一定要再来!”“老师,我会考上北京的大学,到时候去找你们!”学生们纯真而坚定的话语,让所有队员热泪盈眶。他们知道,这三周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开花结果。
这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新疆教育现状,更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光荣。“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决心,”支教队员说,“我要努力成为总书记期望的'四有'好老师,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他队员也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坚定了服务基层、奉献教育的信念。
新征程上再出发
砥砺奋进正当时
新晖支教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北师大学子的责任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坚定决心。他们就像一朵朵蒲公英,把知识和希望的种子撒播在天山脚下,让教育之花在西北边陲绚丽绽放。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