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这样一首人人会背诵能默写的诗歌,几乎很难叫人产生什么疑问。但细细追究起来,却又很是疑问多多。比如,林子方是谁,为什么送别地点要选在净慈寺,送别诗为什么不提送别全篇都是写景,大大小小的,问题其实挺多。
广为大家所熟知的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对于这样一首人人会背诵能默写的诗歌,几乎很难叫人产生什么疑问。但细细追究起来,却又很是疑问多多。比如,林子方是谁,为什么送别地点要选在净慈寺,送别诗为什么不提送别全篇都是写景,大大小小的,问题其实挺多。
确实藏得够深,大家耳熟能详的那首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组诗二首其二,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其一》诗曰: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诗歌题目也有《晚出净慈送林子方》之说,但审视一下这“其一”的第一句便可明了,“晓出”才是正解。第一句诗是“出得西湖月尚残”,而向来只有“晓星残月”之说,倘若是“晚出”送别,如果天上有月亮,则必定称之为“新月如钩”云云,绝非“月尚残”。如此,“出得西湖月尚残”,送别分手时间是在清晓。送别地点是在西湖之“荷花荡里柳行间”。
而且,杨万里不仅写有七言绝句《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还另有七言律诗《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实共写有“送林子方”诗五首。
杨万里《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诗云:
才趁锋车入帝关,又持使节过家山。
作仙茶囿芝田里,寓直蓬莱藏室间。
握手清谈纱帽点,羡君白日绣衣还。
来年贡了云龙璧,便缀金鸾玉笋班。
梅花国里荔枝村,颇记张灯作上元。
一别频蒙访生死,七年再见劣寒温。
属当闵雨祈群望,不得临风共一尊。
谁为君王留国士,吾衰犹拟叫天阍。
亦闻小泊赞公房,清晓扶藜叩上方。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绕长廊。
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
这三首诗叙事抒情更为细腻。“其一”之中“使节过家山”与“白日绣衣还”,是说林子方“衣锦还乡”,马上就要到家乡为官,备受恩宠,十分荣光。“其二”突出了自己与林子方七年交往的深厚友谊,“一别频访”“七年再见”。杨万里“其三”所写,则与其《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之叙述相连。诗中前两句所说“赞公房”“叩上方”,正指向净慈寺。“赞公”原指唐肃宗时京师大云寺住持赞公和尚,杜甫与之交游,有《宿赞公房》《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等诗。而接下来的“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绕长廊”之情景,也便是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其一》诗里的情景,“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南宋陈俊卿《寄林子方》诗曰:
双阙门高袭庆馀,相望再世拥轺车。
清名益重先君子,远俗争看行秘书。
医国十全姑小试,蠹民五瘴想先除。
炎州莫作经年计,狗监传闻诵子虚。
这首诗的出处是南宋嘉定年间进士李俊甫所编撰的《莆阳比事》。《莆阳比事》卷二载云:“林孝泽字世传,擢宣和第;子枅,字子方,擢绍兴第。父子并漕广东,直秘阁、漕本路,闽广人荣之。初,枅在广东,陈正献寄诗“双阙门高袭庆馀……”云云。”这一文献表明,“双阙门高袭庆馀,相望再世拥轺车。”林世传、林子方“父子并漕广东(本路)”,衣锦还乡,在家乡为官,家乡人引以为傲。且诗歌有原注曰:“枅凡八任监司帅守。”看来,林子方为官很有声望。
据《南宋馆阁录》、《宋会要辑稿》等文献记载,林枅,字子方,兴华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进士。知福清县。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二月以左宣教郎除秘书省正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六月为校书郎,二年(公元1175年)六月除知信州,九年(公元1182年)任广东提盐,十三年(公元1186年)知泉州,十四年(公元1187年)六月以朝奉大夫、直秘阁除福建转运判官。后调江西转运判官。卒年六十三。
杨万里《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即写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六月,林枅林子方获命“以朝奉大夫、直秘阁除福建转运判官”之时。
而在净慈寺的这次送别林子方的集会,参与者或还有赵蕃、楼钥、林亦之等文士。
林亦之写有《送林子方秘书枅赴广东提举》诗一首,“乘轺岭外丈人回,奉使天南学士来。万里家声蛮子洞,一门旌节越王台。驿辞濑口初逢菊,界入潮州定折梅。莫怪襄阳负韩约,芸香又好赐环催。”
“去岁都城客,传闻召节驰。”赵蕃有诗《呈林子方运使四首》,“其三”赞美林子方诗云:“一代推人物,诸生赖楷模。高风虽莫并,盛德本非孤。”诗句把林子方推崇到当代英杰、文士榜样的高度。“上教持节向江南”,“江南父老应相贺”。楼钥写有七言绝句组诗《送林子方吏部将漕江东四首》,对于林子方也是称赞不已。楼钥《送林子方吏部将漕江东四首·其二》诗曰:
望郎三度到长安,垂上青云作好官。
暂向江东一澄按,却归径著侍臣冠。
诗句“望郎三度到长安”表明,林子方已经三次入京任职,今则将赴“江东漕运”之任。后二句宽慰希冀林子方在不久的将来,仍能归来朝中,出任皇帝的亲贵侍臣。
对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六月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的这次送别林子方的诗酒酬唱、文人雅集诗篇进行小计,则居然或有十四首之多。但很遗憾,林子方的答谢唱和诗作却一首也没有留存下来。
说回到大家所熟知的那首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其实还有些其他疑问。比如,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也属于夏季风光啊,怎么就“风光不与四时同”了呢?西湖的“四时”风光显然就包含夏季风光啊。而之所以如此下笔,杨万里可能是在极度强调西湖六月中的风景之美,天下独绝。故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如此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这大抵要算是文理不通情理通吧。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