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坐在房间里写东西,听着这咔咔声,汗一边在热风中涌出一边被它吹干……
屋里的空调坏了,约品牌的师傅来修。
师傅很少,不仅要管好几个品牌,还要管周边好几个镇。
我就等啊等啊,热得我啊~
每次都说快轮到我了,每次又说只能第二天了。
我恨自己不会修电器,不然我绝对抢生意了……
因为不会嘛,所以就算不停被放鸽子,电话里还是要客客气气。
实在不行了,我就去镇上买了一个可以摇头的电风扇。
电风扇款式很老,摇头的时候,还会发出咔咔咔的声音。
它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热的。
我坐在房间里写东西,听着这咔咔声,汗一边在热风中涌出一边被它吹干……
感觉自己是一片小小的盐田。
整个状态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暑假在家写作业的我。
那时候的暑假,作业本被风扇掀得啪嗒响,我一边写,一边伸手去压住本子。
键盘变得很铅笔一样粘手,屏幕上也偶尔会沾上一点潮气。
这种黏糊糊的触感,让我写得格外起劲——仿佛自己还是那个穿着背心短裤、跷着腿在竹席上赶作业的初中生。
最有意思的是,那时最大的烦恼是日记必须要写够五百字,我写到四百就卡壳了,只能胡乱编。而现在,你给我二十四小时,我可以写二十六小时。
师傅终于来了,我居然点失落。
这里的师傅不是很会维修,换了几个人,说了几个解决方法,等了好几种零件,半个月过去了,最后说修不好,你换个新的吧。
冰箱也是,因为台风的原因,时常断电。一断电,它的风扇就坏,断一次坏一次,修冰箱的师傅也说:换个冰箱吧,这个我给你回收了。
现在我知道了,在这个镇上,只要是电器坏了,就换个新的吧。
写着,我又想开个维修店抢生意了……
镇上最近还时常停电,我一个人住在这,方圆几里,我看不到十个人。
我以前写过自己小时候,只要一个人醒来,就会跑到医院急诊去找爸妈。
七八岁怕,现在的我还是怕,但住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我又不知道该去哪里,就只能去每天运动后吃牛肉面的面馆,那一片有电。
面馆的老板是个染发的小伙子,不做面的时候都在手机,我和他的对话每次只有三句话。
“老板,我要一碗牛肉面。”
“多少钱?”
“牛肉面加煎蛋一共21。”
我昨天下午六点才吃完面,八点又去了。
我又不好意思说住的地方停电了,怕黑,过来缓一缓。
我只能说我再来一碗面。
他诧异了一下。
我本来想着如果他问:怎么那么快就饿了?
我就回答:最近在长身体。
但他没问……毕竟想问题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如刷视频。
吃完第二碗面,走回去的路上,四下里彻底黑了,感觉这岛才彻底热闹了。
各种声音从黑暗里浮出来,乱糟糟的,但这和心境有关。
一开始觉得那声音密密麻麻像一张网,后来发现也不像网那样交织在一起,人家都是讲究层次的。
树丛深处有不知名的虫鸣,短促。远处人家传来模糊的电视对白,听不清内容。路边椰树林有黑影蹿过,像猫,影子轻巧地跃过矮墙,树叶沙沙响了两下又归于平静。更远的地方,是海浪一浪接着一浪。
我刚来的时候觉得在这里会无聊透顶。慢慢发现,这里要去感知的东西比北京多得多。
在北京,你只需要关注人与人的交往。
但在这里,每一种声音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来历,沾着这个沿海小镇夜露的湿气,直接钻进耳朵里。
前几天写东西写到天微亮,兴奋得要命,就跑去海边看天光。
天比我的睡眠质量好,先墨蓝、再灰蓝、再鱼肚白,再带着金边的淡蓝,层次分明。
我要么就是突然昏睡过去,要么就是突然惊醒过来,没有那么多可供欣赏的层次。
海浪声哗哗地涌上来又退下去,故事比我多得多。
我在这里,前前后后呆了很久了,我挺喜欢这里的,感觉自己捡到了很多的海螺。
随手拿起一个放在耳边听,就能写一个新的故事和情节。
爽死我了。
来张照片。
来源: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