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复兴大坝正式启用,埃及怒告联合国,14年谈判成了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9:06 1

摘要:9月9日,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在媒体前宣布,“复兴大坝”正式启用。这座坐落于青尼罗河上的大型水利工程,从筹建到运行已经过了十多年。

埃及和苏丹与埃塞俄比亚就大坝的建设和蓄水问题谈了将近14年,结果一直没有达成协议,如今两国正面临新的挑战。

9月9日,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在媒体前宣布,“复兴大坝”正式启用。这座坐落于青尼罗河上的大型水利工程,从筹建到运行已经过了十多年。

几乎在同一时间,埃及外交部发出公开信,向联合国安理会主席提出正式抗议,称这座大坝为“严重违反国际法的单边项目”。

抗议信背后,是长达14年的谈判无果、对水资源的担忧,以及非洲地区政治博弈的激烈冲突。

2009年,埃塞俄比亚决定在青尼罗河上修建“复兴大坝”(GERD)。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而尼罗河则是埃及的生命线。

埃及90%以上的淡水来自尼罗河,年均水量为555亿立方米。这个数字几十年来没有变化,但埃及的人口已经从上世纪中期的约2000万增长到现在的1亿多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度依赖,埃及在这场谈判中始终将“水份额”视为红线。2015年,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三国签署了《原则宣言》。

三国承诺在争议发生时通过协商解决,排除了单方面诉诸国际仲裁的可能。

这也意味着,即使埃及觉得自身利益受损,也没有法律途径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2023年以后,埃塞俄比亚加快了大坝蓄水进程。虽然阿比总理多次对外承诺,大坝不会减少下游国家的水流,但没有法律约束的承诺往往难以令对方信服。

2025年9月初,埃塞俄比亚政府宣布蓄水阶段完成,紧接着就在9月9日正式启用大坝。

这对埃及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警示。14年谈判,最终换来的是对方大坝投入运营,且运营规则完全由对方单方面制定。

埃及的核心担忧不是眼前的水流减少,而是未来旱季或长期干旱时,埃塞俄比亚是否会优先保障自身水力发电,牺牲下游国家的用水需求。

有人可能会问,埃及为何不向国际法院起诉埃塞俄比亚?这条路并不是没有想过。埃及的国际法专家曾研究过《联合国水道公约》,其中明确提到跨境水资源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不得对下游国家造成重大损害。

在建设中的复兴大坝

问题在于,埃塞俄比亚并未签署这项公约,也不承认国际法院对它的管辖权。

2015年《原则宣言》中写明,争端应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若协商失败,再由三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共同审议。也就是说,哪怕问题再严重,只要一方不同意走仲裁程序,整个机制就会停滞。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其首个任期结束前暗示:“埃及最终可能炸掉大坝。”如今,特朗普再次提出愿意为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谈判提供斡旋,这样的调解并非没有附加条件。

如果埃及真的采取打击行动,蓄水量巨大的水库一旦溃坝,将对下游的苏丹造成灾难性冲击,不仅会引发人道主义危机,还可能引起联合国安理会的强烈反应,甚至经济制裁。

复兴大坝正式启用,意味着一场长达14年的谈判暂告段落,但这并不代表问题得到解决。对埃及来说,尼罗河不只是水源,更是国家的命脉。

由于面临单方面行动、国际法的难题和水资源的巨大压力,埃及被迫走上更复杂、更加务实的解决方式。

如同资深水利专家努尔・阿卜杜勒・莫内姆所说:“在埃及这个缺水的国家,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找到无限的生存可能。”

来源:晓婷医生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