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8岁的李浩然是江苏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便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他最大的爱好是追着街角的流浪猫狗跑,甚至会悄悄把自己吃剩下的肉倒给他们吃,他对毛茸茸的小动物格外亲近,总是希望有一只自己的小宠物,可是奶奶总嫌动
2018年,8岁的李浩然是江苏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便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他最大的爱好是追着街角的流浪猫狗跑,甚至会悄悄把自己吃剩下的肉倒给他们吃,他对毛茸茸的小动物格外亲近,总是希望有一只自己的小宠物,可是奶奶总嫌动物脏、臭、麻烦,从来不肯松口,他也就只能和这些没有主人的小流浪玩耍,虽然心中或多或少也会有些不甘心,但他也理解奶奶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只是遇上了总免不了多看几眼。
4月26日晚上,奶奶带他去楼下的公园玩耍有几个摊贩在叫卖仓鼠,他好奇的驻足了一会,眼睛在一只只毛茸茸的小仓鼠身上转来转去,轻轻伸手隔着笼子碰碰它们的小鼻子,生出一股奇怪的安心感。他轻声问奶奶:“我们可以养一只吗?”奶奶坚决的摇摇头,指着手里的小篮子说:“奶奶今天带你出来是散步,仓鼠看看就行了吧。”
李浩然低头看着仓鼠挤在笼子角落里,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空中比划。忽然,他注意到有一只仓鼠独自缩在角落,浑身毛发凌乱、斑驳,看起来比其它仓鼠干瘦许多,眼神里带着慌乱和闪烁不定的光,好像随时会突然惊跳。它的口鼻微微发泡,动作断断续续而急促,爪子不停地颤抖着抓挠笼子底部,发出轻微而杂乱的吱吱声。他有些好奇的将手伸过去掀开了上面的木屑,想要看看它的具体情况。
可没想到手刚一伸过去,那只仓鼠突然猛地扑上来,尖锐的小牙深深咬住了浩然的手指。他下意识地缩回手,手指上立刻渗出几滴鲜红,疼得他忍不住皱起眉头,他望了一眼在远处买菜的奶奶,胡乱的抽出纸按住伤口,等止住血之后又把手指用纸包住藏在口袋里,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回家的路上每一步都轻轻挪动,生怕奶奶注意到什么。
回到家之后,奶奶一边把菜篮子放在厨房台面上,一边叫李浩然帮忙洗菜。李浩然小心翼翼地伸手去抓菜,却没注意到手指上的伤口已经渗出血丝,很快染红了水池里的清水。奶奶低头一看,眉头立刻拧了起来:“浩然,你的手怎么流血了?”李浩然下意识地缩回手,慌乱地低声否认,奶奶意识到不对,立刻走近,用手轻轻掀开他的袖口,看到指尖已经红得明显,心里一紧,语气也柔和下来:“浩然,到底怎么了?是不是被什么咬伤了?你告诉奶奶,奶奶带你去清洗一下伤口。”
李浩然支支吾吾的说着,最终还是将事情的全部真相都吐露了出来,奶奶立刻带他去了最近的卫生所。医生仔细查看后发现:这是伤口呈小而深的针状咬痕,周围微微红肿,尚有少量渗血。医生问明经过后,皱着眉头说道:“这种情况需要立刻进行消毒、注射破伤风疫苗,并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虽然仓鼠罕见带有狂犬病,但为了安全,我们还要评估疫苗接种史,必要时进行抗狂犬病处理。”李浩然坐在诊室小椅子上,手指在消毒水里微微刺痛,心里又紧张又害怕,紧紧握着奶奶的手,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焦急和无助。
虽然传播概率低,但奶奶为了保险起见,最终还是决定让李浩然接种狂犬疫苗。医生仔细评估了伤口和李浩然的身体状况后,也同意了这一决定。他在记录本上写下几行字,语气平稳却带着一丝严肃,提醒奶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注意观察李浩然的手指是否出现红肿、发热或疼痛加剧,同时强调注射后要按时完成疫苗的后续接种,避免抓挠或碰水。医生还叮嘱,若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必须立即回诊,以防潜在感染扩散。
奶奶连连点头,将医生的话都放在了心上。之后,奶奶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为李浩然完成了全部后续的狂犬疫苗接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浩然的手指伤口完全恢复,没有出现红肿或感染的迹象,身体一切正常。奶奶每天都会仔细观察他的状态,确认他能够安全地玩耍和学习,而李浩然也慢慢恢复了平日的活泼与好奇心,却不再喜欢蹲在街角看流浪小动物,遇到了也只会尽快远离。
直到两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平静。
10月4日下午,正值国庆阶段,父母趁着假期回家,李浩然正开心的写着作业,突然感觉到手指和手臂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像针尖轻轻扎入肌肤,随之而来的是一股莫名的麻木感和发热感。他皱着眉,甩了甩手,却又感觉自己的喉咙也有些干涩,像有细小的沙粒在喉间摩擦,每次吞咽都带着轻微的刺痛感,仿佛一条隐形的火线在胸腔里轻轻颤动。
他用力呼吸了几下,试图缓解这种异样,却感觉到呼吸间带着轻微的紧张感,每一口气都像被无形的手轻轻攥紧,胸口有些闷胀,像是空气被浓稠的棉絮裹住,无法顺畅流动。他意识到不对,立刻试着站起来去寻找父母的帮助,却感到一阵头晕,视线微微模糊,像一根细线忽然被拉紧又松开,整个人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动作,身体像被无形的力量牵扯着,手脚有些不听使唤地颤抖起来,很快就重心不稳的摔在了地上。
屋子里的动静很快吸引了客厅的父母注意,他们急步走进来,却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李浩然摔在地上,双手支撑不稳,身体微微抽动。父母连忙蹲下,将他小心扶起,却立刻感到李浩然的皮肤表面有些发热,像被轻轻烫过的丝绸,温度在掌心蔓延开来,带着一股隐隐的怪异感。父亲将他抱上床,母亲很快找来体温计给李浩然测量了体温,发现已经达到了38.6℃。
母亲不敢耽搁,立刻拿来水和退烧药,谁知李浩然一看到水杯,甚至还没喝一口,整个人突然僵住,眼睛瞪得大大的,喉咙像被无形的绳索紧紧勒住,发出干涩而沙哑的呜咽声。他捂着自己的喉咙,下意识的试图咽下唾液,却感觉喉咙被灼热和刺痛同时侵袭,每一次吞咽都像针尖扎入胸口,带来剧烈的痛感和反射性干呕。他的手紧紧捂着自己的喉咙,面色铁青,肩膀不断抽动,背部微微弓起,面色铁青,整个人像被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牵扯着。
母亲吓了一跳,试图轻轻拍他的背帮他顺气,但刚碰到李浩然的背,他就像是被电流击中一样,全身猛地一颤,肩膀猛地拱起,手脚僵硬而无力,胸口像被什么紧紧压住,呼吸顿时变得断断续续,发出几声低沉的呜咽。背部的肌肉仿佛不属于自己般僵硬,轻微的触碰都引发全身的抽动和紧绷,像绷紧的弦在瞬间震动。父母都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不敢耽误,立即手忙脚乱的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李浩然被急救车送往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医生立即为他进行全套抢救程序。到院后,他的体温已升至39.4℃,血压偏低,仅为88/56 mmHg,心率急促,每分钟达到了138次。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他建立静脉通路,输液维持血压,同时抽取血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病毒学检测。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血浆中淋巴细胞比例下降,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肝肾功能指标轻度异常,血清肌酐 1.4 mg/dL,丙氨酸转氨酶 78 U/L,肌酸激酶 210 U/L,提示身体已出现全身应激反应。
随后,医生根据李浩然的咬伤史、症状表现以及血清学检测,进行了狂犬病毒抗体和病毒RNA检测。脑脊液分析显示细胞数升高,蛋白质轻度增高,葡萄糖偏低;脑电图检查呈广泛的慢波活动,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结构性病变,但临床症状持续加重,包括剧烈恐水、喉痉挛、全身肌肉痉挛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医生综合血液、脑脊液、临床症状以及咬伤史,确诊李浩然感染了狂犬病毒,属于狂犬病致死性脑炎。
尽管医护人员迅速启动重症监护和呼吸循环支持,给予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输注免疫球蛋白并配合镇静及抗痉挛药物,但李浩然的病情依然迅速恶化。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呼吸出现间歇性暂停,血压不断波动,心率紊乱加重。经过48小时的全力抢救,身体各项指标仍无法稳定,意识持续丧失。最终,李浩然在重症监护室中因狂犬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八岁。
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如遭雷击,脑中一片空白,连呼吸都似乎被定格在胸腔里。他们呆愣在原地,眼神空洞,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无法流下,心口像被重锤狠狠击中,每一次跳动都带着刺痛与窒息感。母亲的双手微微颤抖,抓着衣角,却完全没有力气去做任何动作;父亲僵立在一旁,身体僵硬,眼神里满是震惊和无法言说的痛苦。他们脑中不断闪现李浩然笑着写作业、玩耍、依偎在奶奶怀里的场景,每一帧都像针尖般刺入心头。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周围的喧嚣与脚步声都变得遥远而模糊,只剩下心底汹涌的悲痛和彻骨的震撼,让他们久久无法动弹,也无法接受眼前残酷的现实。
很快,母亲反应过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和愤怒,几乎是冲着医生迸发出来的,她质问道,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们全程按医嘱完成了疫苗接种,所有的程序、注意事项都做得面面俱到,为什么还是会发生这种意外?李浩然明明这么小心,怎么会来的这么突然?难道是疫苗出了问题吗?还是药物有问题?”父亲也握紧了拳头,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可抑制的怒意,“我们按规矩走了每一步,为什么结果却是这样?他才八岁啊……”
面对情绪崩溃、泣不成声的父母,医生尽力保持平静,耐心解释疫苗接种的正规性和有效性,他翻开李浩然的接种记录,指着详细的日期和剂量:“疫苗是正规渠道购买、储存和注射,全部程序严格遵循国家免疫规范,血清学检查也显示体内产生了正常水平的抗体——疫苗不会有问题。”
医生顿了顿,又再度开口:“理论上可能导致再度感染的情况则是:接种间隔被大幅延误,咬伤部位极其靠近中枢神经使病毒侵入速度极快,或者个体免疫系统存在罕见异常或免疫抑制因素。”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他在接种期间是否有接触过其他动物,尤其是流浪猫狗,或者有没有再次被咬伤、抓伤的情况?近期是否生过重病或服用过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这些都可能影响疫苗的防护效果。”
父母听后仍然摇头否认,母亲泣声说道:“我们仔细看护过他,没有再接触过任何动物,也没吃过什么会影响身体的药物!”父亲也愤怒地附和:“你说的这些根本不可能,他从来都小心翼翼,我们照顾得面面俱到!”医生听着李浩然父母肯定的回答,决定开始仔细询问所有的事情经过,之后通过奶奶的表述和父母的补充,医生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医生忍不住长叹一口气:“终究还是大意了啊!接种疫苗只是第一步,虽然狂犬疫苗的确能够及时控制体内的病毒,到达免疫的效果,但你们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细节,这才导致病毒抓住了这个突破口!最终导致了这样的悲剧!不是疫苗没用,而是你们忽略了这样一个看起来不严重的小细节!最终让孩子白白丧命!像你们这样粗心的家长,我不是第一次见了……”
李浩然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忽略的极小细节是手指伤口未能保持完全干燥和清洁。他虽然按时完成了疫苗注射,但手指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接触水、灰尘或者揉搓伤口,伤口表面的微小裂口和湿润环境为病毒提供了潜在入侵机会。狂犬病毒在局部皮肤的微创伤中可以进行初期复制,而疫苗产生的全身性抗体需要时间建立,在此期间局部病毒仍可能突破防线进入末梢神经。李浩然喜欢用手指触碰小动物或笼子,手指指尖和指甲缝中残留的微量污物无法彻底清理,使局部暴露持续存在,即便系统性免疫已经启动,也无法完全阻止病毒在局部的侵入和复制。
手指伤口未彻底干燥和清洁导致局部环境湿润,形成病毒潜伏条件。李浩然的日常作业和玩耍中,手指经常与桌面、书本和衣物接触,使原本已经处理过的伤口再次被污染。每一次揉搓或接触都可能带入微量病毒,免疫系统在局部尚未完全发挥作用之前,这些病毒就有机会通过微血管或末梢神经进入体内。微小的细节在日常生活中极易被忽略,却成为病毒侵入的关键通道。
伤口护理不彻底使得局部微生物和病毒残留持续存在。李浩然虽然按时接种了疫苗,但局部防护的疏忽让病毒得以在手指皮肤表面或微裂口中存活。在疫苗刺激下全身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的同时,局部的病毒仍可能快速侵入神经末梢,绕过血液循环的防护。这种微小的破绽最终成为狂犬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契机,直接影响疫苗防护效果。
接触环境中的微量污染物加重了感染风险。李浩然偶尔依然喜欢蹲在笼子边观察毛茸茸的小动物,手指伤口接触笼子底部或动物唾液的可能性存在。即便每天都有清洗,但微量污物仍残留在指缝或伤口周围,形成局部病毒积累的条件。疫苗提供的系统性防护无法即时清除已经进入局部创口的病毒,使得病毒在局部复制后迅速向神经系统扩散。
手指伤口未充分干燥还可能导致细胞局部免疫功能受限。湿润和微裂口环境使局部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局部免疫细胞活性受到影响,无法及时识别和清除微量病毒。李浩然的疫苗接种虽能激活体内抗体,但局部防护不足让病毒有了进入神经系统的窗口,形成快速侵袭的条件。这一被忽视的小细节成为疫苗保护失效的关键环节。
李浩然最终感染狂犬病的关键原因正是这一微小疏忽。接种全程规范、抗体产生正常,但手指伤口的干燥和清洁被忽略,使局部仍存在病毒潜伏空间。病毒通过末梢神经迅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疫苗的保护作用无法逆转已经进入神经的病毒复制。整个病例说明,即便接种程序完备,忽视局部创口护理这一极小细节,也可能导致悲剧发生,使人始料未及。
资料来源:
[1]石先利,李铭会,杨振波,等.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狂犬病免疫抗体检测方法[J].今日畜牧兽医,2025,41(08):58-60.
[2]罗颢.孩子伤口被狗舔了,会不会患狂犬病?[N].南宁晚报,2025-07-12(005).
[3]陈蓉,王鑫. 犬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5,(13):120-122.
(《8岁男孩被仓鼠咬伤,接种5针疫苗还是走了,医生:家长犯了3个错误》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