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握一条线索,却走进迷阵?讲客家历史,只说个“赵佗就是祖宗”的结论,恐怕将一张复杂地图只留一个路标,怎能服众!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抛出观点,把五十万秦军南下说成了第一批客家人,还指龙川为客家起点。要真是这样,事情未免太简单了吧?历史的水深着呢,这点大家都心里有数
掌握一条线索,却走进迷阵?讲客家历史,只说个“赵佗就是祖宗”的结论,恐怕将一张复杂地图只留一个路标,怎能服众!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抛出观点,把五十万秦军南下说成了第一批客家人,还指龙川为客家起点。要真是这样,事情未免太简单了吧?历史的水深着呢,这点大家都心里有数!
赵佗是谁?他不过是2000多年前岭南的割据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带着铁腕一统中原,并不打算让南方百越消停。给屠睢下了死命令,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杀气腾腾地压向岭南。屠睢杀得越人不敢露头,三年不脱甲,山野成了避难所!可这帮军队跟如今龙川街头那些老客家大叔,有啥必然的亲缘?说到这里,谁都该打个问号。
接着打仗就出事了。屠睢死于夜袭,尸体流血数十万。秦始皇没被挫败击倒,换赵佗、任嚣再攻百越。兵锋犀利是没错,关键每到一地便落点留人。可都是“逋亡人、赘婿、贾人”,哪有家族记忆传千秋的成分?你说这些人能留下浓郁的客家风情?大家心里不见得赞同!
那么龙川呢?地势险要,战略意义大。赵佗被委任任龙川县令。他头脑灵活,搞起民族融合政策。中原人和越人开始随地扎根,混血通婚,可聚到今天客家人的性格、语言、习俗,缘分太浅。要说这些移民就是后来的客家族群根系,像把一阵风说成一片森林,稍微过了头!
资料瞄一眼:据“吴语资料馆”整理,当年秦灭百越后,岭南分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龙川成了权要。但溯源至今,真能一口咬定当地姓氏都是那一拨人?你查查,祠堂四十八间,姓氏一百七十九个。数据是真的,但明明南雄珠玑巷也有一百八十三个姓,古祠同样不少。不是龙川独家,说明什么?时间流,人口迁徙大于血脉传承。很多宗祠实际是宋元南下后形成的,那时候客家人已自成体系。
客家人的历史,罗香林研究清楚了。第一站在江西鄱阳湖,不在龙川。东晋到隋唐,迁徙江西,再到闽赣粤交界处,宋元入粤东粤北。清初或后来“湖广填四川”大浪,又把客家潮流冲到川、桂、台、海南。龙川是重要节点,但不是初始地!历史的河流不能只凭地名推断,其实客家人的成分是后来的融合产物!难道不是吗?
就拿龙川的姓氏来讲,多由明清闽粤赣边“三省大本营”客家支流而来。家谱、田野调查证据都有。魏氏自江西,刘氏自福建,何氏自福建宁化,都在客家史里有分明的迁徙路线。钟氏“五龄公”一脉宋时从汀州迁到龙川,这样的迁移亲历者记得清清楚楚。龙川县的钟姓,多是钟祥龄后裔,现在的单倍群数据都能查到——谁还说这批就一定是秦军后裔?恐怕说不大通。
另一方面,如果说历史不能反推得太远,真实却藏在细节里。龙川本地有的家族留存不过几代。佗城老祠堂不少,古镇姓氏繁多,却不是两千年前的老谱。即便有本地先民,他们后来多已和新移民融合,老传统湮没在大迁徙洪流中。譬如河源周边,梅州不少姓其实源自百越,明清后与客家人彻底混同。血缘本就流变,族群认同随迁徙而定,这种“老祖宗崇拜”,是不是想当然了?
但王立群还举了个细节:“赵佗跟秦始皇打报告,要中原女,三万,不要男的!秦始皇批了一万五,广东客家就叫她们‘客娘’。”现在去佗城,祠堂里姓氏多,五十大姓可是倒是有。细数下来,二百姓氏,真的都跟秦朝有关系?对照南雄、珠玑巷,祠堂数量跟得上但年代不同。这事倒挺讽刺,说是秦军血统,逻辑一圈,说服力却明显降低。
有人还质疑:既然宋元南渡,明清迁徙已经把客家群体聚合,就算有少数“原住民”,在数百年融合后是不是还剩下原始特征?明明现实是客家文化自成体系。龙川人跟梅州人、惠州人、赣州人比,语言、民俗一脉相承,不见秦制痕迹。谁说龙川是“客家第一站”?这种说法,有点偏离史实了吧?
这种情形下,客家民系是近世形成的,溯源靠数据、考古和族谱而非简单推论。过度拉长历史线,反倒模糊了族群真正的起源。其实为啥要认外来的祖宗?很多地方客家人早已自信自己的文化根底,没必要强问前情旧事!甚至有人觉得,如果龙川都是秦军后裔,客家文化的多元融合岂不是不存在了?所以这说法也有点站不住脚。
话说回来,客家人怎样才算一支纯粹的群体?一定要溯到秦汉吗?事实上,族群形成主要靠共同历史记忆、语言脉络、民俗互认,不在于久远时间。从这角度看,客家民系是明清、宋元之际才定型。龙川重要但不是唯一入口,迁徙才是核心驱动力。就算有时候大家争着喊自己是“最早”,但实际那股客家劲头和那批秦军没法划等号。
到底客家人的认同感来自哪里?不是某位“佗爷”,不是城头祠堂那块匾额。历史里混杂的迁移、融合才是关键。老故事说,有百越先民融入客家,龙川也有本地土著被后来客家同化。一次次人口流动才是族群认同的土壤。谁还信一口咬定的“第一落脚地”?事实是,客家人杂糅百族,靠迁徙才有了身份。这种复杂性是客家群体真正的历史底色!
有人说客家人为自己编故事是荣誉,其实更多只是身份认同的需要。龙川既不是第一站,也不是唯一重要地。厉害的是客家文化能包容融合多个族群,特质来自迁徙与混血,而非单一祖宗或一场远古战争。
这事儿其实没结论,历史深不可测。客家人的来路,永远不是一句话讲清楚。喜欢拿老祖宗说事,不如多看家谱、多查传统,真正理解族群的来由才管用!
来源:翱翔的海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