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流传有十大预言书籍,分别是:《金陵塔碑文》、《马前课》、《推背图》、《武侯百年乩》、《梅花诗》、《乾坤万年歌》、《藏头诗》、《烧饼歌》、《黄蘗禅师诗》以及《步虚大师预言诗》。
中国古代流传有十大预言书籍,分别是:《金陵塔碑文》、《马前课》、《推背图》、《武侯百年乩》、《梅花诗》、《乾坤万年歌》、《藏头诗》、《烧饼歌》、《黄蘗禅师诗》以及《步虚大师预言诗》。
其中《推背图》流传范围之广,翻抄版本之多 ,预测时间之长,预测准确之高,堪称世界之首。注定了它是一本能引起人们巨大好奇心的书,并且被认为是所谓的“中华预言第一奇书”。
古代的帝王最关心的就两件事:一个是自己能活多久,一个是江山能做多久。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大唐盛世的国运几何一直是他尤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而唐太宗是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说:“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于是李世民下令,指派当时最红的玄学流量明星李淳风去调查此事。
据说李淳风接到命令后,夜观天象,推演出确实有此事,于是开始和师傅袁天罡一起,应用毕生所学开始往下推演起来。结果推算的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推完了唐朝的国运, 已经推算到唐朝以后数千年。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告诉他:
“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
这也就是《推背图》里第六十象所述的内容:
“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推背图》之名也是由此而来 。
当然这都是主流的传说,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他的父亲李播是隋末时的高唐县尉。县尉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相当于县级公安局长,后来弃官职当了道士。
李淳风受父亲影响早年学道于天台山,在天文学、数学、易学以及气象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后来经推荐成为秦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 。
李淳风当年就可以准确的预测日蚀出现的时间,几乎没有误差。在那个年代,一般人听了都不信,唐太宗更是不信。
有一次日蚀之前,李淳风就对唐太宗说:“有如不蚀,则臣请死之。“
就是说要是不出日蚀,我就地把自己给嘎掉。唐太宗等了半天,脸都晒黑了也不见日蚀 ,于是对李淳风说,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别。
李淳风在墙上划了一条标记说:“尚早一刻,等到日光照到这里时,日食就出现了。”
后来果然“如言而蚀,不差毫发。”
唐太宗一看这小子果然有两下子,就将其授予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 李淳风死后唐高宗李治又颁“追复昭”,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太史令也称太史,专门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到这你就明白了,李淳风就是干这个的本职工作,所以后世认为推背图的作者是李淳风。第一是因为他有足够名气使此书有足够的分量,同时符合他的著作风格,其二是他的职位也符合做这项工作。
而另一位作者袁天罡的名气不如李淳风,但是官职比李淳风大多了,县令位居次五品。李淳风是将仕郎,文官第二十九阶,即最低一阶。而据记载,李淳风和袁天罡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二人的学术造诣、研究方向、兴趣爱好甚至宗教信仰都颇为相同,同属道教弟子。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在隋末时为资官令,唐武德年间为蜀郡火井县县令,到了贞观六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诏他入朝收纳为智囊。
目前发现的《推背图》版本高达百余种,其中被关注收藏的有6个版本, 其中最流行的版本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由圆明园流出的“金圣叹批注版”,但是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或学术机构收藏。
此版本的推背图全书共有六十象,每一象以干支为序号,并包括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四个部分。融合了易经、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预言推演了从唐朝开始之后数千年,直到未来世界大同。从帝制时代到共和时代再到大同时代这一历史观来言说历史和推演历史,构筑了其宏大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理论体系。
除了金圣叹批注版之外,还有五个版本分别是:清初潘氏八喜楼钞本,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藏的彩绘明抄本,由台湾中央图书馆藏的无图明钞本,另外还有一版明钞本和清末石印本由芝加哥大学藏。
推背图影响力很大,其原因是他的推演记载和现实吻合度很高,但是这恰恰是本书争议和存疑的关键所在。而且众多的版本之间内容竟大相径庭,甚至出现了矛盾的地方。内容矛盾也就罢了,甚至卦象都有矛盾。
这就显得有点太不专业了,可以说是玷污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易经文化。
而金圣叹批注版推背图之所以最为流行,是因为金圣叹是明末清初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等诸家唐诗都有评点。同时他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被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意味着金圣叹批注版推背图更符合现在人的阅读习惯,因此成为绝对的主流。
我们现在看到的推背图是从唐朝开始推的。而武则天的登基,不仅仅在唐朝,在整个中国历史生也是绝无仅有的重大事件。
那么推背图对此事的预言也是奠定了此书地位,但是存疑的地方也正是从这件事情开始。
比如其中对应的第三象卦图,第三象卦图是美女持刀,代表女皇帝武则天,持刀代表要杀人的节奏。
主卦为:天山遁,互卦天风姤,综卦地泽临,倒卦雷天大壮。
谶语解释:日月当空,遁卦上卦乾为日,互卦坤为月。
遁卦为空,就是日月当空,显然形成了一个“曌”字。照临下土 “曌”与“照”同音,据说是武媚娘登基后看了推背图改的名字,为武曌。
扑朔迷离,遁卦,有迷踪之意。不文亦武,主卦金克木,不是文人是武人。这里的武不是指武功高强,而是说有杀气,同时点出女皇帝姓氏为武姓。
颂词解释:参遍空王色相空, 遁卦直指隐居或出家修道,空王指修习佛法,这里指武媚娘早年入感业寺出家为尼的一段往事。
但是武则天要篡位登基的事情并不是推背图最早流传出来的,前面我们说了,唐太宗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就说到“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
什么叫《秘记》?
秘记又叫谶记,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叫谶语,也叫谣言;写成文字、绘成图形就叫图书、秘记。
举个例子,我们历史课都学过的,当年陈胜在大泽乡, 往鱼肚子里塞了块帛,上面写了“陈胜王”便是图书秘记。而让吴广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出来,就是“谣言”了。
唐太宗时流传的“秘记” ,其实也是这类东西,其流传起源无从考证。而推背图顺应着这所谓的谣言,能够如此清晰的把整个历史事件预测的丝毫不差,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谣言才是最牛B的预言,
是某穿越大神写出来的;另一种就是有人刻意而为之了。
刻意而为之嫌疑最大的,当然是武则天了。
为了一己之力,导演一出预言大戏,配合以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影响力来让他的大统显得顺应天意,看上去没有任何违和感。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大,理由是风险太大。
因为卦象中竟然敢把武则天要对李家大开杀戒的事情写的清清楚楚,唐太宗一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武姓本来就是小姓,明显就是奔着老武家去的,武则天这样太容易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甚至连累全家。
那么就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此书问世正是为了除掉武氏而成。想要同样借助袁里二人的影响力除掉武则天,只不过后来的李君羡在唐太宗的酒令上自称小名“五娘子“ ,躺枪成了替罪羊。
这就是天意了,一个老爷们小名叫五娘子,换做是谁也会觉得事情蹊跷。
加上皇帝主观上不愿意相信宠爱的武媚娘是谶语中的主角,那么一切水到渠成,武媚娘借此将计就计,借此书登基造势,反而助得武则天完成大统。
这个推测是有根据的。
(天授元年,690年)据敦煌经卷S6502《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抄本所引“按《推背啚》曰:大蓄八月,圣明运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去朝龙来防化清四海,整齐八方。”
这是武则天为自己登位借助《推背图》所造的神话舆论,也是迄今发现的《推背图》最早记录。而《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本来就是武则天为了登基而伪造的。
略知唐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时代对谣谶的禁止是相当严酷的,严酷到满门抄斩。那时不要说推算、制造谣谶,就是家中收藏谣谶,也要有灭族之祸。可是却把《推背图》的内容在《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引用,这恰好相当于武则天无意中为推背图正身了。
因此,可以说推背图成就了武则天, 武则天也让推背图后世声名大噪。
当然推背图的预言不仅仅是这一段历史,但是这段历史绝对在推背图中占据着不可能动摇的地位。
据传,推背图至今43个预言全部实现无一落空,这又怎么解释呢?
目前推背图不但流出版本众多,其中很多内容也都大相径,甚至相互矛盾,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当推背图的声名大躁,成了预言书之中的扛把子之后,作为历朝历代的第一禁书,有的时候是革命人士为了推翻统治做的更改,有的时候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不得不进行篡改。
举个例子,宋朝时候此书非常流行,宋太宗时期流传的版本显示,宋朝是会在宋太宗当朝终结。宋太宗一看这不是扯淡么,让反动者看到那还得了,于是在进行禁书的同时,进行改编,并且有意流传出去,大量流传的版本就变成了宋朝千秋万代。
到了下一个朝代更迭 ,统治阶级继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封禁和修改。如此反复,不同阶段的权力者,不同的需求,对此书对应的内容边禁边改。而各朝各代的人们都爱听李淳风的故事,而且愈传愈神,也因此出现了流水的推背图,铁打的李淳风的态势。
《推背图》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了权利者的工具,那照这么说推背图岂不是一无是处了?
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我们看到的推背图,并不是当年真正的推背图。而当年的推背图原本,或者说前身,并不叫做推背图。
袁天罡曾经在当时著有相书、天文书、风水书多本。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纲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等。其中《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正是袁天罡受唐太宗诏命与弟子李淳风合著的。
《推背图》的初版极大可能就是,当时为达到某种目的以此书为蓝本所撰写的。
无论推背图的前身是《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还是原本的推背图原始著作,从它的起源以及撰写的本质来看,的确是一本预测推演的典籍。
通过微观到宏观的推演,将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以发展的历史观“一阴一阳,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始者自始”进行完美诠释。既符合科学的宇宙观,佛学大千世界观,又符合道家阴阳理论等世界哲学宗教思想。
只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只是被人们玩坏了的史实漫画而已。
来源:红桃K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