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谣・第二卷 麦浪初涌(1976 年・夏 - 1977 年・秋)第16—20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8:38 1

摘要:秋收后的黑土塬透着股松快劲儿,玉米秆堆成的垛子在田埂上排着队,像站岗的哨兵。拖拉机手孙铁牛把 “东方红” 停在麦场边,擦着方向盘上的泥,心里却像堵着团草,乱糟糟的。

黑土谣・第一卷 冻土春醒 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

第十七章 拖拉机手的心事

秋收后的黑土塬透着股松快劲儿,玉米秆堆成的垛子在田埂上排着队,像站岗的哨兵。拖拉机手孙铁牛把 “东方红” 停在麦场边,擦着方向盘上的泥,心里却像堵着团草,乱糟糟的。

“铁牛,歇着呢?” 秦建业扛着锄头路过,看见他对着拖拉机发呆,凑了过去。

孙铁牛直起身,黝黑的脸上皱着眉:“建业哥,你说俺要是报名去学修拖拉机,成不?”

秦建业愣了愣。孙铁牛是屯里唯一会开拖拉机的,公社农机站好几次想调他去,他都没去 —— 家里有个瘫痪的娘,走不开。“咋突然想起来这个?”

“昨儿农机站的老张来了,说县里要办培训班,学完能当技术员,挣的工分比现在多。” 孙铁牛踢了踢轮胎上的石子,“俺娘的药快没了,想多挣点钱,给她换点好药。”

秦建业往他家的方向望了望,土坯房的烟囱没冒烟,估计老太太还在炕上躺着。“这是好事啊,咋还愁眉苦脸的?”

“俺走了,娘咋办?” 孙铁牛的声音低了下去,“屯里没人能天天照顾她,雇人又得花钱。”

秦建业拍了拍他的肩膀:“要不,俺帮你照看着?白天让你婶子去喂饭、擦身子,晚上你要是能回来,就自己守着。”

孙铁牛的眼睛亮了亮,又很快暗下去:“这哪好意思?你们家望儿还得复习高考,哪有功夫管俺家的事。”

“都是邻里,说这干啥。” 秦建业笑了笑,“望儿有赵老师帮忙,不用俺操心。你娘的事,俺们能搭把手。”

正说着,王寡妇提着篮子过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红薯:“铁牛,快尝尝,热乎着呢。” 她听见了两人的话,接着说,“俺也能帮衬,白天俺没事,去给老太太梳梳头、唠唠嗑,总比她一个人闷着强。”

孙铁牛看着两人,眼圈有点红。他攥了攥拳头:“那俺…… 俺就去报名试试?要是能学成,以后屯里的拖拉机坏了,俺就能修,不用再等公社的人来。”

“这就对了!” 秦建业拍了下他的胳膊,“你有这手艺,得让它发光。你娘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孙铁牛拿起个红薯,咬了一大口,甜丝丝的味道顺着喉咙往下走,心里的堵得慌也散了不少。他望着远处的黑土地,忽然觉得,日子就像这拖拉机,只要敢往前开,总能走出条路来。

第十八章 秋收的算盘

秋收后的第一个集日,秦建业揣着卖粮食的钱,去公社供销社打年货。刚走到门口,就看见张老汉蹲在台阶上,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正用铅笔在上面画道道。

“老张,算啥呢?” 秦建业凑过去,看见本子上写着 “苞米:30 斤”“白面:10 斤”“棉花:2 斤”,后面还画着圈。

张老汉把本子往他面前递了递:“算今年的收成,看看能换多少东西。今年麦子收得多,能给俩孙子扯点新布,做件棉袄。”

秦建业笑了:“你这算盘打得,比会计还精。”

两人刚要往里走,就看见刘瘸子从供销社里出来,手里提着个布包,脸上堆着笑:“建业、老张,来得正好,里面刚到了新货。”

“啥新货?” 张老汉眼睛一亮,他盼着能买点糖,给孙子们解馋。

刘瘸子把布包打开,里面是几包水果糖,还有几块肥皂:“这糖是上海产的,甜得很;肥皂是胰子做的,洗衣服干净。”

秦建业拿起块肥皂,闻了闻,有股淡淡的香味。媳妇的手冬天总裂口子,用这肥皂洗衣服,说不定能好点。“这肥皂多少钱一块?”

“五毛钱,再搭两斤粮票。” 刘瘸子说。

秦建业心里算了算,卖粮食得了二十块钱,还有五十斤粮票,买块肥皂、再称点糖,应该够。他刚要掏钱,就听见张老汉说:“给俺来两包糖,再买斤棉花。”

刘瘸子忙着给张老汉装货,秦建业趁机往供销社里瞅了瞅,看见货架上还摆着几本连环画,封面上画着孙悟空,跟望儿课本上的插图一样。他心里一动,望儿复习累了,看看这个,也能放松放松。

“刘掌柜,那连环画咋卖?” 秦建业指着货架问。

“那是给孩子的,一毛钱一本。” 刘瘸子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看,“就剩三本了,你要的话,都给你便宜点,两毛五。”

秦建业赶紧掏钱买下,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像抱着件宝贝。他想起望儿看见课本时的高兴劲儿,心里比吃了糖还甜。

买完东西,两人往回走。张老汉提着布包,嘴里哼着小调:“今年收成好,日子有盼头……”

秦建业也跟着笑。他摸了摸怀里的连环画,又想起孙铁牛要去学修拖拉机,望儿在准备高考,王寡妇的纺车转得越来越顺,忽然觉得,这黑土塬上的日子,就像秋收的粮食,只要好好盘算,总能攒下满满的希望。

第十九章 代销点的新货

初雪前的最后一个集日,屯西头的代销点挤满了人。刘瘸子把新到的货摆在柜台上,用红布盖着,神秘兮兮的:“大伙猜猜,这次来了啥好东西?”

“是不是糖?” 二柱子的儿子拽着他的衣角,眼睛盯着红布,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刘瘸子笑了,把红布一掀:“比糖还稀罕!” 柜台上摆着几台半导体收音机,还有几卷花布,颜色鲜得像春天的花。

“这是啥?” 秦建业凑过去,指着收音机问。他在公社见过一次,能听见老远的声音。

“半导体收音机!” 刘瘸子拿起一台,拧了拧开关,里面传来女播音员的声音:“现在播报天气预报,未来三天,东北地区将出现降雪……”

大伙都围了过来,眼睛瞪得溜圆。王寡妇伸手摸了摸花布,软乎乎的,比她身上穿的粗布舒服多了:“刘掌柜,这布咋卖?”

“这布是杭州产的,一尺两块五,还得搭五尺布票。” 刘瘸子说,“收音机贵点,五十块钱一台,不搭票。”

大伙都吸了口凉气。五十块钱,抵得上半个月的工分,谁也舍不得买。二柱子挠了挠头:“这玩意儿能听戏不?”

“能!啥都能听,新闻、戏、歌曲,啥都有。” 刘瘸子拧了个台,里面传来京剧的声音,“你听,这是《红灯记》,好听不?”

二柱子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好听是好听,就是太贵了,俺买不起。”

秦建业也觉得贵,可他想起望儿总说想听听城里的声音,心里有点痒痒。他摸了摸怀里的钱,卖粮食剩下的十五块钱,还不够一半。

“刘掌柜,这收音机能不能先赊着?” 秦建业问。他想等明年开春,卖了苞米再还。

刘瘸子摇摇头:“这是紧俏货,公社就给了五台,不赊账。”

大伙看了会儿,都叹着气走了。秦建业走在最后,回头望了眼那台收音机,心里有点失落。他想起李向东在信里说,城里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能听见全国各地的声音。

“建业哥,别愁。” 王寡妇跟了上来,“等明年收成好了,咱也买一台,让望儿听听城里的新闻。”

秦建业点点头:“嗯,明年一定买。”

虽然没买到收音机,可秦建业心里还是有盼头。他想起柜台

上的花布,要是明年能多挣点钱,就给媳妇扯几尺,让她也穿件新衣裳。

代销点的新货像颗石子,在黑土塬上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大伙都盼着,明年的日子能像这花布一样,过得红红火火。

第二十章 初雪前的准备

天气预报说得没错,集日后的第三天,天就阴了下来,风裹着雪粒子,打在窗户纸上 “沙沙” 响。秦建业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收拾院子,把柴火垛挪到屋檐下,用塑料布盖好,又把水缸挑满水,免得冻住。

“爹,俺帮你。” 望儿也起来了,拿起扫帚扫院子里的落叶。他刚复习完课本,眼睛有点红,却还是精神头十足。

“不用,你去看书吧,外面冷。” 秦建业把他往屋里推,“再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得好好复习。”

望儿点点头,却没进屋,而是拿起个麻袋,往里面装玉米芯:“俺把这个装起来,晚上烧炕暖和。”

秦建业看着儿子,心里暖暖的。这孩子长大了,知道疼人了。他想起望儿刚上夜校的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现在却能看高中课本,还能帮家里干活,真是不容易。

王寡妇也来帮忙,她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刚腌好的酸菜:“建业哥,俺给你送点酸菜,冬天炖肉吃,暖和。” 她看见望儿在装玉米芯,又说,“望儿,考试别紧张,就跟平时复习一样,准能行。”

“谢谢王婶。” 望儿抬起头,笑了笑,“俺知道,俺会努力的。”

张老汉也来了,手里拿着个火炉子:“建业,这个你拿着,晚上望儿复习冷,烤烤火。” 他顿了顿,又说,“俺托人在公社打听了,今年高考的题不难,只要平时学得扎实,就能考上。”

秦建业接过火炉子,心里热乎乎的。他没想到,望儿的考试,全屯的人都记在心里。他攥了攥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望儿考上大学,不辜负大伙的期望。

雪开始下了,细蒙蒙的,像柳絮一样飘下来。秦建业把火炉子放在望儿的书桌旁,又往里面添了点炭火,屋里顿时暖和起来。望儿坐在书桌前,打开课本,认真地看了起来。

秦建业和王寡妇、张老汉坐在炕沿上,看着望儿的背影,谁也没说话。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黑土塬盖得白茫茫的,像铺了层白毯子。可屋里却暖暖的,炭火 “滋滋” 地响,课本的纸页 “哗啦” 地翻,还有望儿轻声的朗读声,汇成了一首温馨的歌。

秦建业忽然觉得,这初雪不是冷的,而是暖的。它像一层被子,盖在黑土塬上,保护着地里的种子,也保护着黑土塬上的希望。等明年春天,雪化了,种子会发芽,望儿也会考上大学,走出黑土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黑土塬的冬天来了,可春天的希望,已经在每个人的心里悄悄发芽。

来源:我爱小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