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破茧!探秘洞穴蝙蝠的隐秘世界——DarkCideS 1.0数据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13:43 3

摘要:长期以来,洞穴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边缘。作为洞穴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洞穴蝙蝠,其分布、生态特征等信息呈现有限性和碎片化特征,零散分布于不同的数据集中,难以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现有的物种分布数据库,如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本文共计3300字,阅读约10分钟

长期以来,洞穴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边缘。作为洞穴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洞穴蝙蝠,其分布、生态特征等信息呈现有限性和碎片化特征,零散分布于不同的数据集中,难以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现有的物种分布数据库,如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虽涵盖大量蝙蝠分布数据,但缺乏针对洞穴蝙蝠的专项数据,无法满足对特定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的需求。

抱尾果蝠(学名:Rousettus amplexicaudatus),又名亚洲棕果蝠,是狐蝠科果蝠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南方、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它们是中等大小的果蝠,体长约10-15厘米,翼展约 60-80厘米。它们以水果、花朵和花蜜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传播种子和授粉。上图是抱尾果蝠全球最大种群,该物种虽在洞穴中数量庞大,但常受到人类狩猎等活动的威胁。©Krizler Tanalgo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2022年,由Krizler C. Tanalgo等发表于期刊《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的一项全球性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人员成功创建了全球首个针对洞穴蝙蝠的综合数据库DarkCideS 1.0。该数据库致力于深入探索生活在喀斯特地貌和洞穴中的蝙蝠物种,其意义非凡,填补了洞穴蝙蝠数据领域的空白。

数据库从新数据录入的更新工作流程的示意图Tanalgo K C, Tabora J A G, de Oliveira H F M, et al. DarkCideS 1.0, a global database for bats in karsts and caves[J]. Scientific Data, 2022, 9(1): 155.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2-01234-4

DarkCideS 1.0数据库整合了来自全球46个国家、超2000个洞穴地点的详尽信息,覆盖679种蝙蝠。这些信息包含蝙蝠的地理分布、生态特征、寄生虫情况,以及它们面临的各类威胁。通过整合公开数据集,研究人员期望为蝙蝠保护工作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助力更精准地评估物种生存状况,并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策略。

当前数据库版本的地理数据更新情况:(a)数据库中包含的所有蝙蝠洞穴的地理分布位置,(b)按生物地理区域和陆地生物群落划分的物种出现的百分比分布,(c)国家层面的数据更新情况,Tanalgo K C, Tabora J A G, de Oliveira H F M, et al. DarkCideS 1.0, a global database for bats in karsts and caves[J]. Scientific Data, 2022, 9(1): 155.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2-01234-4

据国际蝙蝠保护协会(BCI)研究,洞穴蝙蝠在洞穴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通过捕食昆虫来调节洞穴内昆虫种群数量,以维持生态平衡。每年春季,约有2000万只墨西哥犬吻蝠(Tadarida brasiliensis)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兰肯洞穴(Bracken Cave),它们一晚能够消灭近250吨昆虫,其中一半左右是农业害虫,极大缓解了害虫对周边农作物的侵害。同时,蝙蝠粪便还是洞穴内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为洞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贡献力量。

“海洋与湿地”往期报道:“炸鸡大王”变自然卫士:百万富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旅


洞穴生态系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洞穴内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特有的生物物种,这些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洞穴的特殊条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洞穴生态系统与地表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然而,由于洞穴旅游开发、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干扰,洞穴蝙蝠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显示,部分洞穴蝙蝠物种,像秘鲁特有的锥蝠,因栖息地丧失,已被列为濒危物种。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鹰溪洞穴,其游离尾蝠数量曾达2500万只,如今却仅剩3万多只,减少了将近99.9%。

该数据库的诞生,为蝙蝠保护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一方面,它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数据,帮助研究人员清晰掌握洞穴蝙蝠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从而精准识别出急需保护的重点区域和濒危物种,为保护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在东南亚地区,某些蝙蝠物种仅在特定的几个洞穴有稳定栖息迹象;在欧洲某国的一系列洞穴中,特定蝙蝠种群数量在过去十年间持续下降。依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精准定位到这些急需保护的区域,对濒危物种实施重点关注。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多方面信息,有助于深入剖析洞穴蝙蝠面临威胁的成因,进而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成效。数据库将蝙蝠面临的各类威胁与生态特征、地理分布等信息关联起来。以栖息地破坏为例,若某一区域因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洞穴周边生态环境改变,数据库可通过分析该区域蝙蝠生态特征,如食性、栖息偏好等,揭示出栖息地破坏对蝙蝠食物来源、栖息场所的具体影响。若该区域蝙蝠主要以特定昆虫为食,森林砍伐导致昆虫栖息地减少,进而影响蝙蝠食物获取。基于此,保护工作者可针对性制定措施,如在该区域开展生态修复,种植适合昆虫生存的植被,间接为蝙蝠提供食物保障。

抱尾果蝠(学名:Rousettus amplexicaudatus)是一种分布于东南亚及周边的中国云南省、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等地区的蝙蝠,隶属于狐蝠科果蝠属。上图是抱尾果蝠全球最大种群,该物种虽在洞穴中数量庞大,但常受到人类狩猎等活动的威胁。©Krizler Tanalgo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除数据收集外,保护洞穴蝙蝠还需多管齐下。在保护栖息地方面,应加强对洞穴及周边区域的保护,限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的洞穴旅游开发、工业污染等,为洞穴蝙蝠提供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以北卡罗来纳州对濒危弗吉尼亚大耳蝙蝠(Virginia big-eared bat)的保护为例,当地野生动物资源委员会通过在蝙蝠的冬眠洞穴和生育洞穴外安装蝙蝠友好型洞门和围栏,监测和避免人类破坏活动。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洞穴蝙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减少公众因误解和恐惧导致的伤害行为。此外,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洞穴蝙蝠的生态习性和繁殖规律为人工繁育和种群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DarkCideS 1.0数据库的发布,为洞穴蝙蝠研究和保护开启了新的篇章。科学家们期望借助这个开放获取的数据库,推动全球研究人员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蝙蝠在洞穴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为保护这些脆弱的生物贡献力量,守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思考题

1. 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对于蝙蝠保护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数据库整合了大量关于洞穴蝙蝠的地理分布、生态特征、寄生虫情况以及面临威胁等信息,能帮助研究人员清晰掌握洞穴蝙蝠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精准识别出急需保护的重点区域和濒危物种,为保护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信息整合,有助于深入剖析洞穴蝙蝠面临威胁的成因,进而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成效。例如,通过分析蝙蝠生态特征与威胁之间的关联,为受栖息地破坏影响的蝙蝠制定生态修复计划,为受洞穴旅游开发影响的蝙蝠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范。


2. 洞穴生态系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什么角色?

洞穴生态系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具有极高的特有性,许多物种仅在特定的洞穴或喀斯特地貌中存在,因此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洞穴蝙蝠作为关键物种,通过捕食昆虫、传播种子和提供有机物质(如粪便)为洞穴内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对维持洞穴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洞穴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如采矿、旅游、农业扩张和森林砍伐等,这些威胁不仅影响洞穴蝙蝠的生存,还对整个洞穴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威胁。洞穴生态系统应被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通过保护洞穴蝙蝠及其栖息地,可以有效推动洞穴生态系统的保护,从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3. 除了数据收集,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洞穴蝙蝠?

除了数据收集,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洞穴蝙蝠。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限制采矿、旅游等破坏性活动,特别是在洞穴蝙蝠的分布热点区域。其次,提高公众对洞穴蝙蝠及其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减少人为干扰。此外,建立保护区,为洞穴蝙蝠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持续监测洞穴蝙蝠的种群动态,研究其生态需求和威胁因素,为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改善洞穴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为洞穴蝙蝠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保护洞穴蝙蝠及其生态系统。

【注:1.文章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2.通常物种的拉丁学名一般以斜体显示;但是因本平台的文章被拷贝到外部平台时经常出现斜体内容自动丢失的情况,故而未作斜体设置。特此说明。】

资讯源 | Krizler C. Tanalgo (2022)文 | 王茜

编辑 | Samantha, Linda

排版 | WX

引用本文

王茜. 数据库破茧:探秘洞穴蝙蝠的隐秘世界. 海洋与湿地. 2025-04-10

● BCAN-001 盘点:多少种蝙蝠会迁徙?

● BCAN-002 三种蝙蝠被要求列入加拿大濒危物种名录,罪魁祸首:风力发电机

● BCAN-003 北美风能项目中鸟类和蝙蝠的死亡率估计值研究文献:2012年预计导致83,000只猛禽死亡

● BCAN-005 疫情之下,蝙蝠的价值和保护更需要大家的了解 | 谈谈《养护欧洲蝙蝠协定》及其他

●BCAN-006 圣诞岛蝙蝠发出最后的绝响,8年后才被宣布灭绝

●BCAN-007 绿会BCON关于《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年-2030年)(草案)》的五建议

●BCAN-008 蝙蝠迁徙揭秘:革命性追踪技术展示蝙蝠惊人旅程

●BCAN-009 周晋峰考察地下溶洞蝙蝠栖息地 | 广西百色生物多样性调研

● BCAN-010 广西玉林容州古城景区的百来只蝙蝠:后来交给哪位“专业人员”处理的呢?怎样处理的?

● BCAN-011“蝙蝠保护行动网络”倡议于2023年6月20日发起成立

● BCAN-012 蝙蝠飞到家里来筑巢咋办?加拿大亚伯达蝙蝠项目鼓励负责任的蝙蝠友好管理

● BCAN-013 铁灰蝙蝠、东方红蝙蝠和银发蝙蝠在加拿大濒临灭绝!蝙蝠保护行动网络讯

● BCAN-014 蝙蝠在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中列入情况 | 蝙蝠保护行动网络

● BCAN-015 GBIF: 对英国蝙蝠的基因组筛查显示具有人畜共染潜力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存在

● BCAN-016 巴西是世界上蝙蝠物种最多的国家,超过180种 | 蝙蝠保护行动网络系列

● BCAN-017 2023年版“三有”名录收录8种蝙蝠 | 蝙蝠保护行动网络讯

● BCAN-018 美国休斯顿市大量蝙蝠死亡,澳大利亚狐蝠满天飞

● BCAN-019 北美风能项目中鸟类和蝙蝠的死亡率估计值研究文献:2012年预计导致83,000只猛禽死亡

● BCAN-020 一种神秘真菌侵袭蝙蝠,它们正在悄悄死去!人类对蝙蝠的生态贡献还知之甚少

● BCAN-021 志愿者发现:冬眠蝙蝠警觉度与洞穴温度相关 | 绿会连云港保护地

● BCAN-022 “生态灭杀”蝙蝠?它们每年可为玉米作物贡献逾10亿美元的生态服务

● BCAN-023 野保资讯丨雪豹调级,圣诞岛伏翼蝙蝠灭绝——IUCN物种红色名录更新

● BCAN-024 北美52%的蝙蝠物种在未来15年内面临严重的种群下降风险!

● BCAN-025 守护黑夜精灵:美国政府与国际蝙蝠保护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

● BCAN-026 巴西是世界上蝙蝠物种最多的国家,超过180种

● BCAN-027 猫与蝙蝠:如何防止蝙蝠受到猫的攻击和伤害?

● BCAN-028 请勿“以貌取蝠”:蝙蝠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 BCAN-029 蝙蝠和鸟类帮助在秘鲁种可可的农民提高产量

● BCAN-030 吸血蝙蝠北迁,拉丁美洲狂犬病27年后将威胁美国?

● BCAN-031 梅斯卡尔酒热潮引发环境问题,威胁蝙蝠生存

● BCAN-032 上千只鸟类和蝙蝠死亡,法国风电场被勒令关闭:清洁能源与生物多样性的较量

● BCAN-033 破除蝙蝠的4个传言

● BCAN-034 陆上风能设施建设后鸟类和蝙蝠死亡率监测良好实践手册和决策支持工具

● BCAN-035 冲突背后的生态警示:受到破坏的城市环境对蝙蝠构成威胁

● BCAN-036 荐读 | 科学期刊:罗德里戈·莱戈雷塔,墨西哥的“蝙蝠之父”

● BCAN-037 解决全球风能-蝙蝠冲突:现状与未来展望 | 第七届风能和野生动植物影响大会

● BCAN-038 人工蝙蝠巢穴:对蝙蝠有利还是有害?专家:需深入研究

● BCAN-043 海湿公开课 | 全球蝙蝠基因测序:Emma Teeling教授谈Bat1K计划

● BCAN-044 杭州大伯家蝙蝠惊魂!消防操作是否涉及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从“驱蝠”事件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 BCAN-045 拯救濒危的弗吉尼亚大耳蝙蝠:北卡罗来纳州野生动物保护的胜利

● BCAN-046 飞得那么高,蝙蝠在夜空中都做些什么?

● BCAN-047 欧洲蝙蝠种群保护协定迎来新掌门!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专家上任

● BCAN-048 神奇的蝙蝠免疫机制!“夜总会”行为或成预防大流行的关键

● BCAN-049 联合国招聘《欧洲蝙蝠种群保护协定》执行秘书长(P4)

● BCAN-050 蝙蝠不是怪物!为什么这些飞行的哺乳动物需要保护?

● BCAN-051 欧洲蝙蝠种群保护协定(EUROBATS):国际合作保护迁徙物种的重要举措

● BCAN-052 用鸟类和蝙蝠拯救西班牙森林!“德赫萨”生态恢复行动

● BCAN-053 海湿主编参加CMS能源工作组蝙蝠组会议

● BCAN-054 玉树管鼻蝠现身三江源,反思“新物种”记录——呼吁制定中国蝙蝠保护国家行动计划

● BCAN-055 风力发电场如何影响蝙蝠获取水源?一场关于栖息地的“距离战

● BCAN-056 解码蝙蝠生态学:如何用多尺度分析推动蝙蝠保护?

● BCAN-057关于制订国家级蝙蝠保护行动计划并采取切实保护行动的建议(第一版)

● BCAN-058 猫和蝙蝠,不共戴天

● BCAN-059 “蝠”到了!冯江教授谈蝙蝠及其生态意义 | 海洋与湿地·人物专访

● BCAN-060 最后的绝响——圣诞岛伏翼蝙蝠是怎样无声无息地消失的?

● BCAN-061 蝙蝠保护领域的长远发展仍显不足!冯江教授谈蝙蝠现状

● BCAN-062 正确理解蝙蝠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冯江教授谈打破对蝙蝠的偏见

● BCAN-063 夜空中的嗅觉大师——蝙蝠如何用气味探索世界?

● BCAN-064 小微湿地为何是蝙蝠的“生命线”?

● BCAN-065 蝙蝠的“飞行困境”——为什么它们不能像鸟一样适应多种环境?

● BCAN-066 风能狂飙,蝙蝠之殇?

● BCAN-067 如何减少风电建设中的蝙蝠死亡?

● BCAN-068 填补空白!科学家发布非洲最大蝙蝠分布数据库

● BCAN-069 将蝙蝠等洞穴生物纳入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指标的思考

● BCAN-070 蝙蝠洞穴脆弱性指数3.0(BCVI-S)——洞穴生物保护的工具革新

【本文参考资料】

Tanalgo K C, Tabora J A G, de Oliveira H F M, et al. DarkCideS 1.0, a global database for bats in karsts and caves[J]. Scientific Data, 2022, 9(1): 155.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2-01234-4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21982/21975053

https://tech.sina.com.cn/d/2007-11-19/01391858408.s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711578823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