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中药制剂创新研发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未来新疆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会超出许多人想象。”说这话时,新疆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白鹤神采飞扬,语速快而笃定。
民生周刊记者 李贤娜
子夜,新疆乌鲁木齐的援疆公寓会客室亮如白昼。
“新疆中药制剂创新研发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未来新疆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会超出许多人想象。”说这话时,新疆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白鹤神采飞扬,语速快而笃定。
两年前的新疆药监局,还只是全国药监会议上一个“旁听生”,不少本地药企对政策法规的认知停留在10年前。
“我的专业,能为新疆医药尽一份力。”2023年7月,国家药监局干部白鹤主动请缨,成为第十一批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
一句请战,千里跋涉,她用两年时光跑遍天山南北,将国家药监局的“小课堂”和新疆药监局的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研发一线,通过系统调研与精准服务,助力新疆医药领域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
白鹤(右)向国家药监局政法司同志介绍新疆特色药品。
“人不过来,咱就过去”
“新疆10年来没有本地化生产的一类新药申报成功。”刚到新疆,一组数据让白鹤坐不住了。
“企业不上门,不知道帮什么、怎么帮?”眼看内地药企在各省份药监部门扎堆,新疆药监局人员心急如焚。
“人不过来,咱就过去!”白鹤迅速组织新疆药监局骨干和柔性援疆专家,组成药监技术服务先锋队,走进新疆14个地州市,系统了解药材资源、研发瓶颈及产业化痛点。
新疆大宗药材资源丰富,肉苁蓉、甘草、红花等药材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却长期以初级农产品形式外销。
“我们饮片企业,还要从内地高价回购加工后的新疆道地药材。”白鹤感到心疼,她找出从农产品到医药工业品关键堵点,推动从中药材到中药的全产业链发展“补链扣环”。
甜叶菊地里,柔性援疆专家现场点拨,为加工企业申报药用辅料提供技术指导,指明申报路径,避免企业走冤枉路、花冤枉钱。企业负责人算了账:“省去数百万元。”
原来药监局还能这样服务?新疆医药产业企业互通消息。很快,咨询量骤增,白鹤立即着手培养本地人才,越来越多的新疆药监人因此从“审批岗”加入“服务岗”。
“把所有的耐心,都用在了新疆”
白鹤诊断新药申报难症结:不是缺动力,是缺认知。
本地企业注重创新、研发积极,新疆医药产业发展露出曙光,特别是本地特色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尤为亮眼。
然而,产业认知与监管要求之间,缺乏有效对接。早在2019年,国家已取消“新药证书”。面对持续更新完善的法律法规、程序要求和技术指南,新疆药企像孤勇者一般摸索前行。
“上百个医院制剂和药品在研,但产业转化率不高。”当众多医院反映院内制剂申请国药准字举步维艰时,白鹤发现部分制剂适应症竟20年未更新。
“不懂,为什么不来问?”白鹤忍住责问,转头利用国家药监局“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成功经验,牵头下沉一线现场办公、“一对一”技术帮扶。
这位在北京极重时间效率的铁娘子,会为新疆一家药企连续辅导5小时,从企业老板培训到技术人员,讲完还反复追问:“哪里没懂?”“我重做一遍给你看。”
她笑着说:“把所有的耐心,都用在了新疆。”
越来越多的技术单位和企业意识到:“药监不仅是审批者,更是产业发展的服务者与创新链上的同行人。”
“药监的使命,不只是把关,更是服务与引领。我们要让新疆的新药、好药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入国内外市场。”在新疆,白鹤无暇停歇,时刻感受使命在肩。
白鹤和同事们与新疆公安厅食药环局联动合作行刑衔接,打击制假贩假行为。
“药品安全不分东部西部,新疆药品质量绝不能低”
“在西部,可否标准松一点?”遇到药品质量标准瓶颈,总有企业想说情过关。
白鹤拍案:“药品安全不分东部西部,新疆药品质量绝不能低。”
她能接受政策、技术、资金上为新疆争取支持,帮助药品更快实现上市,但质量标准,坚决寸步不让。“药品要为全国人民服务,我们必须对每一位患者负责。”
“药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她和同事们坚持产业发展、标准先行,指导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协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并成立首个假劣药认定工作委员会。
“提升药材质量,才能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她的推动下,新疆药监局建立健全地方药材标准体系,《中国药典》也修订增补罗布麻等新疆大宗药材标准,实现有标可依、质控可溯。
“未来新疆医药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扛得住国际评议。”白鹤的远见,让新疆同事和本地药企受益匪浅。
新疆已开始主动筛选和吸引优质合作伙伴
“今年,国药集团跑步进新疆。”白鹤说,作为首次布局新疆的龙头企业,国药集团新疆新特药业有限公司不仅当选新成立的新疆中药材协会会长单位,更在伊犁昭苏等地投建大规模药材种植基地。
紧随其后,江苏、浙江、上海等医药创新高地的企业从“跑北京”变为“跑乌鲁木齐”。
“全国药监系统精英正集结乌鲁木齐。”今年,国家药监局柔性援疆政策制度化,26名来自国家药监局直属技术单位及各省份药监系统的业务骨干,赴疆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援,核心技术专家驻疆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有研发基础的企业一年内实现上市申报。
“以前我们依赖资源换取发展,现在新疆已开始主动筛选和吸引优质合作伙伴。”白鹤打趣道,未来新疆会让人“高攀不起”。
这份底气源于新疆药品研发创新,两年间不断实现“零的突破”——近10个1.1类中药创新药获得临床试验批件、2个获批上市,首个生物合成原料药、首个全化学合成原料药投产,首个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完成注册申报……新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领跑西北地区。
“现在,同事们很少求助我,他们能独立解决复杂问题。”援疆以来,白鹤始终坚持授人以渔,带动新疆药监局实力跃升。2023年起绩效考评由B转A、全国名列前茅;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能在本地开展培训,还连续两年在全国药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今年,新疆本地化生产的一类新药申报成功、获批上市,白鹤用两年时间填补10年空白。接下来,她想挑战“全国第一”——系统推进38首维吾尔药经典名方的研究申报,让国家经典名方首个民族药落地新疆。
“如果我做不到,未来接替我的人也能做到。”自援疆第一天起白鹤就深知,援疆不是一人一时之绩,而是源远流长的国家专业人才援疆的薪火相传。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9期、9月15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