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一样的文脉,不一样的故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7:49 1

摘要:夏末秋初,一场小雨过后,故宫别有一番清雅。躲雨的游人都冒了出来,成群结队地往前涌,人声鼎沸。神武门西不远处的建福宫花园偏安一隅,格外清净。园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配置山石树木,颇具江南园林之风韵。沿回廊行走,七拐八拐到达吉云楼,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 作者:陈娟

| 排版:余驰疆

夏末秋初,一场小雨过后,故宫别有一番清雅。躲雨的游人都冒了出来,成群结队地往前涌,人声鼎沸。神武门西不远处的建福宫花园偏安一隅,格外清净。园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配置山石树木,颇具江南园林之风韵。沿回廊行走,七拐八拐到达吉云楼,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进门时,他正在开电话会议,用的是纯正的粤语。

他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就在上午,这里刚刚举行了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主办的第四届“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焦点活动。16位来自北京、香港的大学生聚在一起,分组上台展示这个暑期的实习和交流成果——对香港西九文化区运营发展的创意。

· 来自北京和香港的大学生做交流分享。

今年的主题是“青年眼中的文化区未来”,有人以五行五感的概念为西九文化区规划了金、木、水、火、土五条路线;有人设计了一个名叫小K的小猫形象,召集人们在线下拍到小猫后在线打卡,形成社群;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西九龙文化区临近的香港传统社区油麻地……

学生在台上讲解展示时,吴志华坐在台下频频点头。“我们乐见学生积极探索文化议题的多重面向,提出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构思,不但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抱负,更体现出他们对不同城市文化生态的机遇和挑战的深刻洞察。”他说,人才交流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乃至整个文化传承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 来自北京和香港的大学生做交流

吴志华从小在香港长大,喜欢历史,之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一路读到哲学博士,还曾在悉尼大学修过博物馆学。1988年,他进入公共博物馆系统,历任助理馆长、总馆长等职,后任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主导香港艺术馆整修、科学馆扩建及文物修复资源中心建设。2019年,他担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6年间,他将全部心血扑在这个新兴的博物馆身上,致力于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故宫”。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并非北京故宫的分馆,与之相当于兄弟。我们希望由此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事业融合发展,让香港的文化发展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观众,助力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吴志华对人民文娱记者说。

“博物馆不是单纯陈列文物”

人民文娱: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初衷是什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提出这一构想的?

吴志华: 关于“香港故宫馆”的概念,其实缘于一场下午茶。2015年,我还在康文署工作,有一次要从北京飞广州,因下雨航班延误,于是我就和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旁一起喝下午茶。当时,我们畅想了很多合作,其中就包括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偶然,这么有趣。

2016年,为了利用好香港这一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长期地、永久地展示故宫文化,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和故宫博物院共同决定在香港西九文化区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事实上,我原本是准备在康文署工作到退休的,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改变了我的职业规划。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机会,更是一项使命,我希望把过去的工作知识、经验奉献给这座新的博物馆。于是去应聘馆长一职,经过面试,西九文化区接受了我的申请。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观。

人民文娱: 此前在康文署的工作经历,是否为您提供了不同的运营视角?

吴志华: 我在康文署有做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文物保护,再到表演艺术、管理图书馆的综合经历。所以,我知道做博物馆不是单纯陈列文物,而一定要和社会生活接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里就配备了“crossover”(跨界)的项目,会邀请本地艺术家来参与。这就是我在康文署的经历带来的想法:利用不同空间让艺术家发挥,产生对话,给观众新体验。

这也是我在做的事:将现代博物馆的管理概念运用到呈现传统文化的机构上。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近期的“纹” 以载道展览,就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案例。

人民文娱: 您之前学过历史、哲学,这些教育经历和背景对您管理、运营博物馆有何影响?

吴志华: 我之前学过西方思想史,研究市场与时代的互动,比如社会经济因素对个人思想的影响。这就给了我一些运营博物馆的思路:我们陈列文物时会非常关注其表达的思想,以及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博物馆拥有一定的话语权(discourse)。所以做文化事业,究竟要传达什么思想——我希望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的思考。

古老的文物,当代的眼光

人民文娱: 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相比,香港故宫馆的定位是什么?

吴志华: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也一直是祖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与门户。我们希望做到“一体多元,和而不同”,也就是各个故宫的文化内核一致,但表达方式上,香港与北京、台北有所不同。

对于香港故宫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最主要的初心。但在表达上,可以说是一样的文物、一样的文脉、不一样的演绎、不一样的展示。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中庭设计 参照了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以垂直的中庭设计将不同楼层连成一体。

人民文娱: 在您看来,故宫的文化内核是什么?

吴志华: 故宫文化,代表的不单是过去600年在宫廷里收藏的文物、艺术品等,它代表的是我们5000多年中华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精髓的地方。所以,我们做故宫文化的传播、研究和保护,其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人民文娱: 香港故宫馆开馆以来,古老的故宫文物和香港这座现代化国际都市产生了怎样的碰撞?

吴志华: 香港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我们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文化一部分。当然近代以来香港发展不太一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在交流当中,香港文化与很多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但主体还是中华文化。香港的特色在于它较为现代化和开放,接受不同文化在香港的发展,进而形成独特的、综合的、丰富的香港文化。

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在香港展出故宫的文物,需要有一个不一样的演绎和展示——用香港当代的眼光去看我们的文物和传统文化。

人民文娱: 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您在不同场合提到“创新”,那么近3年香港故宫馆在创新上有哪些举措?

吴志华: 其实我们的发展目标和手法都是守正创新。守正,就是把文物内涵、把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里,比如说正面的价值要传播出去、要传承下去。创新,主要是手法,我们把古代的文物、文化、历史跟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亲子共赏(艺术科技篇)” 活动。

具体到创新的手法,我举个例子,我们有的展览是用当代设计眼光去看清代宫廷的工艺与文物。像展厅5的“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我们找到一位香港的设计师担任展览艺术顾问,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厚的认识。展览将60多件故宫器物珍藏,包括瓷器、玉器、玻璃、服饰等,以生活化的展示方式、通过现代的设计和古代的工艺形成一个“对话”。

展览中最有特色的是一个“红白蓝”撇口瓶。这不是它的正式称谓,但对“红白蓝”,我想香港人和广州人都很熟悉。小时候我和父亲回乡,就是背着这种红白蓝编织袋带手信给亲人。当策展人看到故宫有一个这么漂亮的乾隆年间的器具,它的颜色刚好是红白蓝,就想以此作为香港故宫与北京故宫的联系、现代与古代的对话。

当然,创新还有另外一个做法,就是用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一些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让古老的文化、文物“活”起来。例如,我们将古代书法与人工智能结合,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一些文创产品也应用了人工智能。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文创。

不仅是“宣传者”,更是“联系人”

人民文娱: 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启动开始到现在,您的心境有着怎样的变化?

吴志华: 当年刚刚启动这个项目时,压力还是很大的。所有人都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抱有极高期待,我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建筑如何按时竣工,5年时间对于建立一家博物馆来说,非常困难。后来我们按时开馆,算是比较圆满了。

现在的问题是观众要求越来越高,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大。一是管理要到位,顾客服务和文物保护要做好,保证观众过来是有享受的;二是实现我们的愿景和目标需要好的项目、人才和资金。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要自负盈亏,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收取门票外,也会寻求很多赞助,文创产品和商业活动不能过于商业化,因为要保护故宫这个品牌。

近年来,中国出现“博物馆热”,博物馆的功能除了传统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构建美好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这个转变,也代表着整个博物馆界从专家路线转为大众路线、从象牙塔走进民众日常生活。所以面对这些,我现在的感受是工作和责任越来越重。

人民文娱: 开馆3年来,有调查显示香港故宫馆的观众平均年龄是33岁,我们是如何来吸引年轻人的?

吴志华: 这个是双向的。一个项目要更好地吸引,就要年轻观众他们有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可以多一些人性化设计、多一些互动,为他们提供平台,共同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中来。

说到年轻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推动博物馆教育,培育未来文化艺术以及博物馆专业人才。我们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参观博物馆、实物学习、体验工作坊及学校外展活动等,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习体验。我们有旗舰青年学习及交流项目“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致力于成为京港两地青年的文化交流平台。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蚀刻版画印制工作坊活动。

人民文娱: 香港故宫馆也在不断地促进与全球文明的对话。比如今年的“天方奇毯——伊斯兰与世界文明的交织”、“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莫卧儿王朝瑰宝──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珍藏”,还有11月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珍藏”等。总体来说,香港故宫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吴志华: 香港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中西荟萃的文化特征,非常国际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连接外国的博物馆是我们的重点,很多外国观众非常喜爱中国文化艺术类型的展览,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网络,将做过的展览推广至外国,向外国观众讲述中国故事。我们的团队很多人有在欧美等地的工作经验,非常了解西方观众口味,我们的展览都是中英双语的,且对方知道我们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这是我们所长。同时,我们也将外国博物馆的展览引进来进行对等的交流活动,还筹备中西文化交流主题的展览并举行世界巡展。

我们希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宣传者”,更是一个“联系人”,通过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广大观众连接起来,让它成为联通内地与世界的重要平台。

来源:涂涂的小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