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一只佛州穴龟(Gopherus polyphemus),拍摄于佛罗里达州莱克普莱西德的冬季湖六月灌丛州立公园。摄影:Judy Gallagher(CC BY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一只佛州穴龟(Gopherus polyphemus),拍摄于佛罗里达州莱克普莱西德的冬季湖六月灌丛州立公园。摄影:Judy Gallagher(CC BY-SA 2.0)
本文约3450字,阅读约8分钟
据Smithonian杂志的一篇报道,在2024年9月,一场名为“海伦”的飓风,席卷了美国的东南部。这场强烈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包括几乎夺走了250条生命,许多城市被洪水淹没,沿海生态系统也遭受重创。但就在几个月后,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附近的德索托堡公园(Fort de Soto Park),人们却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一种名叫佛州穴龟的陆生爬行动物,数量突然激增,甚至达到了灾前的十倍以上!
佛州穴龟(Gopher tortoise,学名:Gopherus polyphemus)是一种大型陆龟,是北美洲东部密西西比河以东唯一的原生龟种。它们的龟壳呈圆顶状,颜色为棕色至灰黑色,腹甲为黄色且没有铰链。这种龟是典型的穴居动物,会挖掘长达数米、深达数米的洞穴,这些洞穴为它们提供了躲避极端温度、天敌和火灾的安全场所,同时也为至少360种其他的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因此佛州穴龟被认为是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或“生态系统工程师”。
美国佛罗里达州萨尼贝尔岛的一个路边的标识牌,提醒人们注意佛州穴龟(Gopher tortoise)出没、警示驾驶员减速慢行,以保护这种受威胁的陆龟在穿越道路时的安全。摄影:Jean-Lou Justine(CC BY-SA 4.0)
德索托堡公园原本只有大约八只佛州穴龟。但飓风过后,管理人员发现这些行动缓慢的爬行动物出现在公园的多个角落,目前已经统计到了至少84只。而且,这些新来的“住户”似乎不仅适应了环境,还开始筑巢、活动,甚至交配,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
这让公园管理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佛州穴龟是典型的陆龟,不善游泳,也不会主动涉水。它们怎么可能穿越了将近三公里的海水、从离岸的埃格蒙特岛(Egmont Key)漂到了德索托堡公园?
感觉一下,这番“漂洋过海真的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上图来源:GoogleMap
谜底藏在龟壳上。
细心的护林员在这些龟的壳上发现了小小的打孔痕迹,而这正是研究人员们在埃格蒙特岛进行佛州穴龟种群监测时留下的标记。自1994年以来,研究人员通过在龟壳上钻孔的方式,对当地的龟个体进行了编号和识别。
这些标记说明,这些龟原本是埃格蒙特岛上的“原住民”,而恰恰是飓风“海伦”,把它们带到了新家。
我们知道,陆龟与海龟是龟鳖目下适应截然不同生活环境的两大类群,它们之间的差异是自然选择塑造生物多样性的绝佳例证。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栖息地:陆龟是完全在陆地上生活,而海龟则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海洋。为了适应各自的环境,它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演化。陆龟拥有粗壮如柱子的四肢,末端是圆钝的脚,这种结构能够支撑它们在陆地上缓慢而稳定地移动;它们的龟壳通常厚重且呈现圆顶状,这种坚固的构造提供了针对陆地捕食者的有效防御。与之相对,海龟的身体则呈现出流线型的特点,这种体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它们的四肢特化为扁平的鳍状肢,如同船桨一般,赋予它们在海洋中灵活而快速的游泳能力;海龟的龟壳通常较为扁平且相对轻薄,这有助于它们在水中保持浮力和敏捷性。
所以一般来说,陆龟不擅长游泳。甚至可以说,大多数陆龟都不能有效地游泳、并且可能会在水中淹死掉。
那么,它们是怎么漂来的呢?
生物学家分析,这些陆龟在飓风来临时,大多藏身于地下数英尺深的洞穴中。但飓风带来的风暴潮极其猛烈,可能在短时间内冲毁了沙土表层,将整片区域的动物连同植被一起掀起、一锅端地卷入了海中。有些穴龟可能就这样被“连窝带龟”地卷走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对它们来说无疑是“生死时速”。科学家推测,这些穴龟可能借助海上漂浮的树枝、植被甚至人造碎片作为“救生筏”,在海水中飘荡了数公里,最终随着洋流和风浪抵达了德索托堡公园。虽然它们不会游泳,但身体结构有一定浮力,再加上坚硬的壳和顽强的生存本能,这场跨海迁徙虽然充满危险,却也并非不可能。
公园的负责人戴夫·哈什巴格(Dave Harshbarger)表示:“我们发现不少来自埃格蒙特岛的碎片随海浪一起漂到了德索托堡,很有可能,这些龟就是‘搭船’来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穴龟都成功“登陆”。风暴之后,管理人员在公园海滩上也发现了四十多具龟的尸体。它们中的一部分未能抵御浪潮的冲击,成为了飓风的牺牲者。
佛罗里达州中部的绿沼泽地区的一只佛罗里达州佛州穴龟(Gopherus polyphemus)。图源:http://www.birdphotos.com(CC BY-SA 3.0)图文无关
那些幸存者刚到新环境时,显得有些“迷茫”。工作人员发现它们在海滩上缓慢地爬行,似乎还不清楚身处何地。但很快,这些动物就进入了“定居”模式。
它们开始用前肢挖洞筑巢,有的甚至在公园历史军事堡垒的高地上打起了“地道战”。有意思的是,它们新挖的洞穴位置普遍比以往高,最高的一个甚至在海平面以上30英尺。这似乎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经历了风暴侵袭的它们,似乎“学会了教训”,知道要住得更高,避免下一次洪水淹没自己的家园。
那么,佛州穴龟到底是种怎样的动物呢?它们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陆龟,成年个体长约23~28厘米,龟壳呈棕褐色,前腿坚实得跟铲子似的。这种前腿非常适合挖掘洞穴。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像路易斯安那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佛罗里达州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可达40到60年,若在人工环境中,甚至可以活到90多岁。
佛州穴龟并不只是为了自己挖洞。它们的洞穴可以长达4.5米,深约2米,这些庞大的地下住所成为其他众多生物的“共享房屋”。据统计,超过350种其他动物——包括猫头鹰、蛇、青蛙等——都会借用这些洞穴栖息和避难。因此,穴龟不仅是“挖洞专家”,更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石物种”。(这一点,是不是跟高原鼠兔、啄木鸟都比较像?高原鼠兔挖出来的复杂的地下结构,在客观上为许多其他高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巢穴功能,促进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近年来,佛州穴龟的数量却在急剧下降。佛罗里达州野生动物联合会估计,整个种群只剩下约70万~80万只。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林地被改建成住宅区,道路和设施的扩张使得龟的活动范围被切割,对于龟龟们来说,原本许多本可生存的土地变成了不适宜的环境。
一个死亡佛州穴龟(Gopher Tortoise)。死亡的乌龟,龟壳是白的。摄影:Cary Michael Bass (Bass-Deschenes) 摄于佛罗里达州高地县维纳斯附近的普拉特支流减缓区。(图文无关)
在某些地区,佛州穴龟已被列为美国《濒危物种法案》下的“受威胁物种”。而佛罗里达州本身也将其列为“受威胁”的本地保护对象。这意味着,对它们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这次飓风意外带来的“种群扩展”,虽然起因并不美好,但也为保护工作带来了一线希望。更多的佛州穴龟意味着更多的洞穴,更多的洞穴意味着更多的生物可以借居避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因此得以增强。正如护林员安娜·于(Anna Yu,音译)所说:“每一个穴龟的到来,都是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福音,我们也许将看到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提升。”
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公园内部署了多台感应摄像机,对这些“新住民”的行为进行长期监测。他们希望通过观察,了解这些龟是否真的能长期适应新环境,并研究它们是否会继续繁殖、扩散,从而帮助设计出更有效的保护策略。
这是一个“意外”的、被迫“迁徙”的物种恢复案例,让我们可以看出大自然的复杂、神奇。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看似毁灭,却也成就了一个物种的“迁徙奇迹”。佛州穴龟的坚强、适应力和生态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也提醒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我们人类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了,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自然管理中,我们是否能为这些沉默的生命留出一点空间,让它们继续在我们身边慢慢爬行、静静生活?也许,这是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
思考题·拓展思维
Q1、飓风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陆生龟类被动迁移至新的栖息地,这种迁移可能引发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或隔离。那么,在极端天气事件中,佛州穴龟等陆生龟类的被动迁移,如何影响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
Q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利用佛州穴龟等物种的被动迁移事件来优化保护区的选址和管理,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复原力?
Q3、很多资料都显示,作为关键物种,佛州穴龟的洞穴为超过350种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如果佛州穴龟数量持续下降,这些共生物种的生存将受到何种影响?失去这一物种,可能导致哪些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注:1.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2.通常物种的拉丁学名一般以斜体显示;但是因本平台的文章被拷贝到外部平台时经常出现斜体内容自动丢失的情况,故而未作斜体设置。特此说明。)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编辑 | YJ
排版 | 绿叶
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 | 支持绿会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
【引用本文】
王海诗.一场飓风,竟送来几十只“从海里来的”陆龟!佛州穴龟奇迹迁徙记.海洋与湿地.2025-04-11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前瞻
Mainstreaming OceanWetlands
背景图:北极科考期间,在格林兰西北部的北冰洋,划船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研究因纽特人传统的捕鲸文化(聚焦一角鲸、白鲸、弓头鲸和海豹)。 ©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参考资料】
A Hurricane Swept These Tortoises Across Miles of Ocean to a New Home in Florida—and Now, They’re Thriving
Tortoise & Freshwater Turtle Specialist Group (1996). "Gopherus polyphem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e.T9403A12983629.
【往期相关报道】
87%的爬行动物保护资金,花在7种海龟的保护上!盘点生物多样性资金:谁拿到了大头?
海龟为应对气候变化改变筑巢模式
中国将六个地龟科物种移出CITES附录三
79公斤的海龟“巨人”成功救治!CRAM 2025年首宗救助案例
打破误解!为“赤蠵龟”正名:为何不该称它为“大西洋蠵龟”?
高温和风暴来袭,佛罗里达海龟筑巢地面临新威胁!
北方地图龟受伤率高达7%,快艇螺旋桨成最大威胁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你知道吗?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加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旨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治理、蓝色经济等关键议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将组建代表团派代表团赴法国参会。©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