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在白宏兴主任及何勇教授领导下,在专科联盟教授指导下,由薛恩忠主任医师、王丽娟主任医师、姚龙主治医师组成的冠脉介入团队,成功完成我院首批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标志着我院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在继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
近日,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在白宏兴主任及何勇教授领导下,在专科联盟教授指导下,由薛恩忠主任医师、王丽娟主任医师、姚龙主治医师组成的冠脉介入团队,成功完成我院首批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标志着我院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在继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自灌注药物球囊之后,全面迈入冠脉“介入无植入”新阶段。
技术突破:生物可吸收支架内皮化后降解消失“功成身退”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由一种新型可降解材料制成,支架植入后,通过药物缓释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预防再狭窄,植入人体后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在完成对病变血管的支撑修复任务后,逐步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最终被人体完全代谢吸收,体内无异物残留,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生物可吸收支架尤其适合中青年患者、对金属过敏者,以及希望避免长期异物存留的人群。通常在植入后3年左右完成降解,使血管恢复自然舒缩功能。
患者获益:体内无植入,让老区人民享受精尖技术及精准治疗
此次接受治疗的首批患者,年龄均在35-55岁之间,临床症状典型,经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均为冠脉重度狭窄,经血管腔内检查精准评估,均符合PCI治疗标准,分析病变特点为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适应症。结合患者本人强烈意愿,心一科冠脉介入团队充分术前讨论及准备后,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术后经IVUS、OCT等腔内影像评估,支架膨胀完全,贴壁良好,支架远近端未见夹层,术后效果十分满意。
技术保障:成熟技术团队与创新理念的完美碰撞
本次手术团队为我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冠脉介入团队,在我院国家公立医院改革高质量发展项目的深入推动下,在国内及省内顶尖医疗团队长期帮扶建设之下,团队长期深耕冠脉介入领域,在冠脉复杂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严重钙化病变)、腔内影像引导技术(IVUS、OCT)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严格术前评估、适应症把握、规范的术后管理,为患者提供了从“精准评估--血管再通--血运完全重建--术后全方位管理”的全周期治疗方案。
远期意义:创新技术践行“介入无植入”,完美修复不留痕
生物可吸收支架被誉为冠脉介入领域的“第四次革命”,其“介入无植入”的理念代表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冠脉可吸收支架,经大量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安全有效降解完全,随着国产配套技术的成熟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将受益于这一先进治疗方式。介入团队将以此为起点,持续引进应用前沿医疗技术,为老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时间:
生物可降解支架适用哪些人群?
生物可吸收支架有严格的手术适应症,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变特点及个体情况 。
一、病变条件(核心决定因素)
01
稳定性冠心病或稳定的中低危ACS患者 :目前指南及专家共识建议,生物可吸收支架更适合用于稳定性冠心病或病情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
02
血管直径适宜 :参考血管直径需在 2.75mm至3.75mm 之间。过小的血管会增加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而过大则可能影响支架贴壁。
03
病变长度较短 :病变长度建议 ≤20mm 。过长的病变可能需要串联支架,不建议常规使用串联技术。
04
无严重钙化或轻度钙化 :严重的钙化病变会妨碍支架的充分扩张和贴壁,增加手术风险,不建议使用。
05
简单分叉病变 :分叉病变通常建议仅在主支血管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且分支血管直径 不超过2.0mm 。
二、从个体情况来看(次要决定因素)
在满足上述病变条件的基础上,以下人群可能更适合选择生物可吸收支架:
01
年轻患者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设计初衷是让血管在完成支撑后恢复自然功能,因此更适合对远期血管健康有较高要求的 年轻患者 (通常指60岁以下)。
02
对金属过敏者 :对于对传统金属支架材料过敏患者,生物可吸收支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替代方案。
03
有心理顾虑的患者 :部分患者可能担心金属支架永久留存体内带来的潜在风险或心理负担,生物可吸收支架可“最终消失”不留痕,满足了这类患者需求。
专家简介
薛恩忠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
曾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现任陕西省健康管理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延安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复杂冠脉介入诊疗技术。
王丽娟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CPDE)心功能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理事会(CMIA)心功能信息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健康管理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的临床诊疗,擅长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高血压介入诊疗及心脏康复治疗。
感谢您的关注
来源:延安市人民医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