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的GPS系统1994年就全网覆盖,现在扩展到军民两用,精度高到厘米级。SpaceX的星链计划是加速器,2025年上半年就部署了2000多颗低轨卫星,8月份继续发射,Falcon 9火箭一批批把卫星送上天。
2025年9月的数据显示,美国在轨卫星高达8530颗,占全球总数的半壁江山以上。
他们的GPS系统1994年就全网覆盖,现在扩展到军民两用,精度高到厘米级。SpaceX的星链计划是加速器,2025年上半年就部署了2000多颗低轨卫星,8月份继续发射,Falcon 9火箭一批批把卫星送上天。
军用方面,KH-11成像卫星分辨率达10厘米,情报分析离不开它。美国的卫星多半是商业驱动,Lockheed Martin和Boeing这些巨头主导市场,2025年发射总量全球第一,达到2378颗有效载荷。
这样的体量,让美国在太空经济中稳坐钓鱼台,但也带来轨道拥挤的问题,碎片风险越来越高,NORAD得日夜监控。
俄罗斯排第二,卫星数约1559颗。这数字继承了苏联遗产,1957年斯普特尼克一号那声“嗶嗶”开启了太空时代。他们的格洛纳斯系统1982年起步,1995年初步运行,现在核心24颗卫星支撑北极航道和军事行动。
苏联解体后,经济下滑,发射预算缩水,但俄罗斯还是保持了亚军位置。2025年,他们的联盟号火箭从东方港区和普列谢茨克基地起飞,Gonets通信系统升级中,覆盖西伯利亚油田。
卫星多用于导航和侦察,叙利亚行动中就靠它校准无人机。不过,相比美国,俄罗斯的商业卫星少,更多依赖国家投资,发展速度放缓了点。
2025年,我国在轨卫星达到906颗,位列全球第三。这比2022年的601颗翻了一番,增速惊人。北斗系统2020年全球组网,现在三号升级版兼容GPS,精度厘米级,覆盖“一带一路”沿线。
我国连续发射低轨卫星,8月13日长征5B送上国网第八批,8月17日从太原中心发射一批,8月18日又一批,8月25日长征8A从海南商业发射场把第十组国网卫星送上天。这些是针对13,000颗规模的宽带星座,目标是提供全球互联网接入。
遥感方面,高分系列和高景卫星监测农业和灾害,风云气象卫星实时扫描台风。中国的卫星自主率高,长征系列火箭2025年发射超60次,文昌和西昌基地忙碌不停。
不同于美国的商业主导,中国更注重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和民生,比如地震救援中北斗定位帐篷搭建,渔船避礁导航。
起步晚,但追赶快,靠科研团队的实干,填补了不少技术空白。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卫星数约140颗,排在全球前十。他们的IRNSS导航系统有7颗核心卫星,孟买港口和渔民常用。
2025年上半年,ISRO发射活跃,1月29日NVS-02导航卫星上天,5月18日EOS-09遥感卫星,7月30日和NASA合作的NISAR雷达卫星从斯里哈里科塔升空,这颗1.5亿美元的家伙能追踪气候变化和地表变形。印度总卫星包括INSAT通信系列和RISAT雷达,边境监视和农业监测是重点。
印度空间局ISRO预算有限,但效率高,GSLV Mk III火箭可靠,2025年发射10次左右。跟中国比,印度更依赖国际合作,但本土技术进步明显,Bharti Airtel投资卫星宽带,连接偏远村落。
其他国家呢?英国有735颗左右,多是商业和科研,OneWeb星座是主力。日本卫星超500颗,准天顶系统导航亚洲,Himawari气象卫星扫描太平洋。
法国和德国各200多颗,欧洲空间局合作紧密,Galileo系统全球导航。加拿大和意大利也上榜,约100颗,专注遥感和通信。
这些国家卫星虽不多,但质量高,国际空间站和月球探测中贡献大。全球来看,2025年发射总量2865颗,美国独占2378颗,中国和印度紧随其后。非洲18国总共67颗,阿尔及利亚6颗,南非和尼日利亚领跑大陆。
卫星数量多寡不代表一切。美国领先,但轨道拥挤,凯斯勒效应隐患大,中国906颗覆盖全面,北斗在灾区闪光。
未来,谁知道呢?中国增速这么猛,说不定哪天就超车了。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