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秋以来,在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频频捕捉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果子狸的矫健“出镜”身影。这一现象成为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例证。
入秋以来,在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频频捕捉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果子狸的矫健“出镜”身影。这一现象成为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例证。
果子狸,标志性的白色面纹与喜食果实的习性使其得名,又因其机灵和狡黠的特性,与狐狸相似,又名花面狸。在宝天曼的森林中,它们展现出独特的适应能力。经监测表明,果子狸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日暮后开启浪漫的“夜生活”。红外相机显示,它们常在夜间七八点后及凌晨时独来独往、行动机敏,在林下灌丛和沟谷地带觅食。其食谱随季节变化,春夏季以昆虫、蛙类等补充蛋白质,夏末秋初则大啖野生猕猴桃、野山楂等果实,为增肥储备脂肪。
在宝天曼保护区生态系统中,果子狸扮演着双重关键角色。科研人员发现,它们既是消费者,又是播种者。大量取食植物果实后,不被消化的种子随粪便排泄到远离母树的区域,就像野猪体毛携带生物种子一样,不自觉地提高了植物的生存繁殖率,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和促进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中型兽类,果子狸是林雕等大型猛禽的潜在猎物,它们的存在,对维系着食物链的稳定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果子狸频繁现身宝天曼,得益于宝天曼护林员长年如一日精心守护生态安全的辛勤付出,同时,近年来,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定期野外巡护等方式,密切关注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和栖息地状况,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观察研究动物的繁衍生息、生存环境、疫源疫病防治等提供了详实的科学数据。
(通讯员 朱国飞)
来源:新浪河南南阳